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康复患者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按照《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的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我药物管理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是可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我药物管理;精神分裂症;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8-150-03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elf-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CHEN Dingling  XIAO Yaonan  CHEN Zhiming
  Luodi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Luoding 527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lf-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ccorded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training group(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care interventions, on this basis, the training group were added the "self-medication disposal program". Results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medication management, symptom management and self-efficacy scores of the training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scores of the train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at compar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Self-medica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applied to communities was feasible, economical, safe and effective tha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 Self-medication management;Schizophrenia;Self-efficacy
  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区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多[1]。由于我国还缺乏相对系统的康复体系,使得很多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康复干预。不过当前我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等基础性、调查性研究较多且深入,临床干预多采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2]。自我管理是指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对自身情感、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且能够很好遵医的一种健康行为[3]。其在康复中的应用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既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又能取得合理的应用效果[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选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前提下,病情相对稳定;患者或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疾病伴发的精神分裂症或继发性精神分裂症;不愿配合者;不能自理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9岁,平均(42.2±6.4)岁;病程最短5年,最长15年,平均(9.6±3.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5.4±2.2)年;平均BMI(20.58±4.56)kg/m2。选取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与BMI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日常一般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按照《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在干预内容中,与医生共同商讨用药问题,学会识别药物的副作用,学会正确管理和使用自己所服用的药物的方法,讲解抗精神病药物的有关知识。在训练过程中,首先康复师让患者及家属学习了解药物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明白为何要服药,服药的益处是什么;其次学习安全、正确服药的技巧和学习评价药物作用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再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抗精神病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的表现,当它们出现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帮助患者及家属处理药物副作用。通过《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使患者学会管理自己的药物,并从药物的自我管理和正确使用中受益,使患者能坚持服药,不自行停药或减药,从而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两组的干预周期都为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干预后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估,其中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包括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4个方面。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 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训练组的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服药依从 药物管理 症状管理 自我效能
  训练组 60 94.56±12.36 16.36±0.95 17.52±2.12 18.88±4.36
  对照组 60 82.36±13.68 13.60±0.88 15.80±2.07 17.96±4.22
  t 3.465 2.185 2.201 2.856
  P <0.05 <0.05 <0.05 <0.05
  
  
  2.2 精神病量表评分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训练组的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精神病量表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精神病量表评分
  训练组 60 26.32±1.56
  对照组 60 36.89±1.77
  t 6.895
  P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易复发疾病,而患者随着复发次数增多,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与此同时其治疗效果也会越来越不理想,从某些数据分析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段发生,当患者一旦患上此类疾病时,其思维、情感、知觉以及行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阻碍,要保持其良好康复状态则需要长期维持服药治疗,但是对于如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则一直困扰着相关研究人员[5-6]。在其干预中,当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大方面。有学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显示,认知度不足、药物的滥用现象普遍存在,并强调镇静安眠药物的副作用,但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适合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7-8]。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我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有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状况,只有不断探索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才能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本研究基于《药物自我处置程式》的训练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9-10]。而自我药物管理可有效改变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错误认知,使其放弃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对于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很有必要开展[11]。另外患者通过结合非药物自我调节,掌握了适时减药、间断用药的方法,实现了安全用药的目的[12]。本文训练组的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的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通过这个训练,可以使得患者能够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坚持服药,达到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的目的。
  总之,自我药物管理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可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ivertsen B,Omvik S,Pallesen S,et al.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vs zopiclon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 in older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6,295(2):2851-2858.
  [2] 李达,袁国桢,徐志文,等.支持性就业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康复的疗效[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4):329-331.
  [3] 骆宏,谢斌.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2):117-119.
  [4] 刘立芬,李遵清.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2):109-113.
  [5] 刘罕隽,徐英,王金华.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作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1):30-33.
  [6] 袁群.行为强化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家庭护士,2007,5(4B):8-9.
  [7] 刘春梓,张黎明.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37-939.
  [8] 梁英,苏允爱,黄继忠,等.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早期反应对四周疗效的预测作用[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5):307-308.
  [9] Cross MJ,March LM,Lapsley HM,et al.Patient self-efficacy and healthlocus of control:Relationships with health status and arthritis-related expenditure[J].Rheumatology(Oxford),2006,45(1):92-96.
  [10] 黃英,邓克琴,杨坤芳,等.反复发作性精神分裂症的服药认识观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90.
  [11] 穆利娟.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区康复训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0):83-84.
  [12] 戴欢洪,唐桃华,李喜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4):72-73.
  (收稿日期:2014-02-2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软通道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软通道治疗组(53例)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组(53例)。观察两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死亡率以及3个月后的ADL分级状况。 结果 微创软通道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组的71.70%(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降钙素原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的40例非感染性休克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性休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患者血降钙素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采用经前臂远端Henry切口掌侧入路LCP治疗。根据Frykman分类法, Ⅴ型34例,Ⅵ型42 例,其中潜在不稳定型32例,半脱位型36例,全脱位型8 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期
期刊
[摘要] 近几年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使得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逐渐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发布以后,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其临床药师制度,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三级医院中该项制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诸多的基层医院当中临床药学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目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例脊髓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SEP监测脊髓功能,采用EMG监测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 14例手术患者自发性EMG监测正常,且在手术中采用激发性EMG后顺利判别“安全地带”,防止手术张出现“危险操作”。SEP监测出现异常数据9例,其中7例病患均出现SEP振幅下降了10%~3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成人牙周炎患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4月我院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37例成人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正畸治疗后23~48个月远期疗效。 结果 正畸治疗后37例患者咬合关系正常,前牙覆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邻接关系恢复,尖窝接触关系良好,牙齿松动明显好转,牙龈探诊未见出血,X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吸收停止或有增生影像。随访2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GPH基因技术在治疗非淋等泌尿生殖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 2013年10月哈尔滨市223例性病就诊者进行治疗,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91例,淋病64例,尖锐湿疣38列,生殖器疱疹,24例,软下疳6例,均有非婚性接触史。 结果 经过长达4~6个月的跟踪随访,治愈率为98.21%。 结论 GPH基因技术在治疗非淋等泌尿生殖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充分显示出GPH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3例,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3例、动力髋部螺钉方法(DHS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及随访情况。 结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
期刊
[摘要] 通过分析既往文献报道,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脾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出脾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脾血管肉瘤的疗效。由于脾血管肉瘤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多数病变在影像学上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血管分化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如CD34、CD31、SMA、Vim、F8、UEA-1、CDl05、VEGFR3等至少两项为阳性;提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随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