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贝隆夫人》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励志故事。影片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就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贝隆夫人》中的音乐采用的是多样的和声织体、节奏变化、合唱伴唱以及舞蹈表演等表现形式,同时又融入了轻歌剧、流行音乐、蓝调、探戈等多种音乐风格,用音乐将剧情各环节巧妙而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既渲染剧情又深化了主题,充分发挥出音乐在电影中的独特功效,这在以往的影片中也是前所未有的超越。
关键词:音乐电影 背景 剧情 音乐功效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往往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最重要的感觉系统来欣赏电影,因而声音和画面都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已经成为电影叙事的一个必要因素所在,它对奠定电影情感基调、反映人物内心、烘托影片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它诞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一部电影的产生也是如此。其中诸如文化、社会影响、历史地位等各种因素在它形成和发展中都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对一部影片做系统分析和研究时,首先要对其创作背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一 电影《贝隆夫人》的创作背景
影片《贝隆夫人》改编自英国音乐剧《艾薇塔》,导演将歌舞剧的形式搬到了荧幕之上。而《艾薇塔》的创造灵感恰恰来自于词作家——莱斯在阿根廷的一次旅行,在那里他听说了贝隆夫人的故事,并被贝隆夫人这个形象所深深感染,认为如果把她的故事搬上舞台,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莱斯找到作曲家韦伯,决定以阿根廷第一夫人——贝隆夫人的传奇故事为题材创作一部音乐剧,但当时由于两人意见分歧,《艾薇塔》的创作并未能付诸行动,随后两人分道扬镳,不欢而散。
1975年,当韦伯完成《吉维斯》的制作后,他又想起《艾薇塔》,于是这次韦伯又找到莱斯,两个人再次重新启动这部音乐剧的创作。音乐剧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获得了1977年的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冠军,它已经成为一张白金唱片,并在澳大利亚、南非、南美和欧洲等国家迅速流行。这部电影版的《贝隆夫人》在舞台版上演后很快就被提到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电影的拍摄迟迟未能进行。直到20年后,阿兰·帕克作为导演正式接任这部影片,并选择著名歌手麦当娜做主演,电影版《贝隆夫人》的拍摄终于启动了。阿根廷政府对这部电影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将总统府阳台借给剧组进行拍摄。韦伯为电影版的《贝隆夫人》创作新歌,并再次与莱斯合作,为其新歌谱写歌词。电影《贝隆夫人》的上映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摘取了1996年金球奖的桂冠,而为电影新创作的歌曲《你必须爱我》也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无论是《贝隆夫人》音乐剧的成功还是《贝隆夫人》电影的成功,在音乐方面,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作曲家——安德鲁·洛依德·韦伯。韦伯于1948年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教授和钢琴教师的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与教育。韦伯是一个能将音乐发挥出最大潜能的音乐奇才,他能熟练使用各种各样的音符、节奏、韵律以及和声等音乐元素,使曲调变得优美漂亮,他的神奇就在于他的音乐能够瞬间吸引人的注意力,激起人们的欣赏欲望,因而简单的音符在他的笔下就有了生命,因此,韦伯被称为“现代舒伯特”。在电影《贝隆夫人》中,韦伯的创作天赋和驾驭音乐的能力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 电影《贝隆夫人》的剧情简介
《贝隆夫人》是根据阿根廷前总统夫人——艾薇塔的生平为蓝本应时而生的。这个故事讲述了贝隆夫人悲伤曲折而又传奇辉煌的一生。艾薇塔短暂的生命记录了太多的沧桑和大起大落。虽然生活贫困,但艾薇塔从小就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当时的阿根廷社会,女性想要出人头地当演员是一个很快捷的方式。所以,她将自己的梦想定作为一个演员。15岁,艾薇塔与歌手马尔加迪来到首都,她的梦想是成为阿根廷首都的大人物。在一次晚宴上艾薇塔结识了贝隆将军,当时贝隆发表了关于穷富人对比的精彩演说。举止端庄的外表,悦耳动人的声音,另艾薇塔陶醉不已。而贝隆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更是令艾薇塔全身心的崇拜,在演讲后的酒会上,两人对视的一瞬间,爱情就产生了。
艾薇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到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的宝座。作为一个平民的代表,她发誓要提高國家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她甚至代表贝隆出访欧洲各国,以提高阿根廷的国际地位。可是行程刚过半,艾薇塔便因病返回了阿根廷。即使是身体欠佳她也仍放不下她的政治事业,继续为阿根廷人民的平等权益劳碌奔波,但最终艾薇塔因劳累过度再一次病倒了。她为阿根廷人民所做的一切民众都有目共睹,人民不会忘记,就像她在弥留之际所唱出的《阿根廷,请不要为我哭泣》。
虽然阿根廷人民对贝隆夫人的评价不一,但是在她去世的那一刻,人们为她痛哭流涕,悲痛不已,甚至时至今日阿根廷人仍对她念念不忘,可见贝隆夫人在阿根廷人民心目中的位置,正像歌中所写的一样“我将永远与你们不分离”。
三 电影《贝隆夫人》的音乐功效
影片《贝隆夫人》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励志故事。影片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就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贝隆夫人》的音乐采用的是多样的和声织体、节奏变化、合唱伴唱以及舞蹈表演等表现形式,同时又融入了轻歌剧、流行音乐、蓝调、探戈等多种音乐风格,用音乐将剧情各环节巧妙而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既渲染剧情又深化了主题,充分发挥出音乐在电影中的独特功效,这在以往的影片中也是前所未有的超越。
1 渲染剧情、深化主题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从贝隆夫人的葬礼开始慢慢讲述,关于一个著名的政治人物——阿根廷国母不平凡而又短暂的一生。导演借影院经理的口告诉观众贝隆夫人去世的消息,顿时人们悲痛不已。这时耳边响起了悼念死者的《安魂曲》,管弦乐队低沉而缓慢地吹奏,庄严肃穆的仪仗队伴随着音乐缓缓前行,寄托了人们的无限哀思。此时唯有音乐才能够升化和净化人们的心灵,旋律中渗透着肃静与悲伤,仿佛连空气也融入了感伤的情绪,尽显了音乐的巨大感化作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既深化和突出了故事主题,又为剧情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整个影片的前奏曲。 艾薇塔首次站在总统府阳台上演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时,歌中抒发了贝隆夫人对祖国真挚而赤诚的爱,犹如母亲对女儿无尽的爱和女儿对母亲无尽的思念,让更多的人领略了这个女子的传奇。这首歌曲曾经打动了无数人,其唱腔质朴、优美让人回味无穷。而在影片的最后,艾薇塔再一次出现在总统府的阳台上,这也是最后一次。她再一次地唱起了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是她留在阿根廷人民记忆中最后的告别。音乐变得更为沉痛,节奏更为缓慢,在演员的轻声吟唱中,混着合唱的哼鸣,演员轻声地唱出。虽没有过分的悲情,但却充满了无限的哀愁与不舍,与本片开场的悲情色调再次吻合。作为本片的主旋律,它不时的在影片中出现,触动着演员的情绪,激荡着观众的心灵,真正的达到了渲染剧情、深化主题的效果。
2 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
影片中作曲家频繁地使用变拍子,利用节奏变化强调歌词与旋律,并根据人物的内心以及环境的不同变换音乐的风格,展现悲伤、紧张、不安等多种情绪,这也是为去除诸多反复带来的副作用而使用的有效手法,让音乐与剧情水乳交融发挥得恰到好处。
歌曲《我会给你惊奇》是影片《贝隆夫人》的插曲,描绘的是麦当娜所饰演的艾薇塔在宴会邂逅贝隆互生爱慕并以身相许。整个曲调宛如调情,节奏轻柔、舒缓,又带有一点浪漫,配合着萨克斯管,将贝隆与艾薇塔彼此之间的好感与爱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旋律表达的不仅是艾薇塔直白真挚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她渴望得到真正爱情柔美性格的一面。
后来,艾薇塔与贝隆相恋了,消息传出后,引起了阿根廷上流社会的强烈反对。人们唱着诋毁她的歌曲,仿佛要置她于死地。音乐采用一种爵士风格,以合唱的形式由群众演员高声齐唱,节奏轻快活泼,音乐调侃风趣,并将场地设在体育场的看台上,极富讽刺意味,既富戏剧性又准确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与性格。
尤其是在艾薇塔弥留之际,耳边响起了那首《你必须爱我》,悠远空灵的声音仿佛诉说着艾薇塔对贝隆绵延不绝的爱。曲调缓慢而低沉,伴着大提琴浑厚的音色,娓娓道出艾薇塔的一生虽然像钻石一样坚韧,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仍渴望得到丈夫的珍惜与怜爱,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她太害怕贝隆的离去,更不愿放手和离开,她只是希望迷茫的时候有人在前方指引道路,这一切都深刻地表达了艾薇塔性格脆弱的一面。音乐是那么的煽情,那么的催人泪下,让人难以忘怀,正是这首《你必须爱我》,也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为影片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的桂冠。
3 抒发感情、烘托气氛
影片中艾薇塔与班德拉斯所饰演的旁白两个人的关系是整个故事发展的线索,因此,两人的独唱和二重唱占了整部影片的大部分,而相对的其他角色的独唱和合唱的恰当运用,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排列,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恰当地安排周边人物,使剧情的发展更加紧凑,井然有序。
在这部影片中,男主角的安排打破常规,他是以第三人的形式出现,目光直视镜头,试图用眼神与观众交流。他一直都是以一位艾薇塔生活的旁观者的形象出现,有时在电影院放映艾薇塔的生平,有时以批判者的身份加入游行队伍,有时遍体鳞伤地倒在战场。他见证了艾薇塔所有的落魄、失意和功成名就。他的角色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评论者,导演安排他以旁白的身份对艾薇塔进行评论,他的演唱组成了另外一条叙事线和评论线。艾薇塔将一个个没有利用价值的男人抛弃后,她绝情的唱着再见,而他唱着点醒男人的启示,女一句男一句的对唱,两个人的眼神中充满挑衅,满脸的不屑一顾。音乐的节奏是跳动的,旋律是模进的,和声是对比的,打击乐与吉他等伴奏乐器是热烈的,那紧迫的旋律与乐句,一遍遍划过听众的耳膜,使观众和演员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
音乐《最新的情人》,这首插曲出现在众多军官一边洗澡一边高喊反对贝隆选择艾薇塔的场景中,这个部分导演处理得十分别具匠心。将士们边洗澡边高唱着艾薇塔出身低贱、名声不佳的这些话,配合着协调的舞蹈动作,一边旁白又唱出相悖的言论,諷刺着那些只会随声附和不敢直面自己真实想法的那些人,架子鼓和电声乐队活泼的伴奏,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更加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影片中这段音乐的表现与画面的配合极为出彩,看点十分有趣。
影片中旁白的角色就像一面镜子,见证者贝隆夫人的一切,影射着她的一生。最后,他与艾薇塔共舞的那一段更是帮助观众理解了艾薇塔病重的心态,尤其是那段对艾薇塔生平的概括,对现实嘲讽的曲调,更加深了对艾薇塔角色性格形成及时代背景的了解。音乐整体上是悲凉而忧伤的,描述了艾薇塔的心情,表现了她的不屈与不舍,音乐采用了以低音乐器为主的管弦乐演奏,其低沉的音色缓慢而平稳,音乐与观众复杂的心理缠绕在一起,既抒发了感情又烘托了气氛,这就是音乐在这部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功效。
四 结语
这部电影给人们的感觉,不仅仅是画面的视觉冲击,更包含着声音的听觉震撼。声音与画面互为补充,互为作用,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观赏视角。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又加深了对音乐的记忆,有时剧情是可以遗忘的,但音乐却让人难以忘记,即使是音乐脱离影片也可以传唱久远,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史丽欣、王立改:《浅谈电影音乐的作用》,《电影文学》,2007年第8期。
[2]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
[3] 张建明:《论电影音乐的基本功能》,《电影评介》,2006年第15期。
作者简介:王丽丹,女,1980—,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2012级在读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关键词:音乐电影 背景 剧情 音乐功效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往往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最重要的感觉系统来欣赏电影,因而声音和画面都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已经成为电影叙事的一个必要因素所在,它对奠定电影情感基调、反映人物内心、烘托影片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它诞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一部电影的产生也是如此。其中诸如文化、社会影响、历史地位等各种因素在它形成和发展中都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对一部影片做系统分析和研究时,首先要对其创作背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一 电影《贝隆夫人》的创作背景
影片《贝隆夫人》改编自英国音乐剧《艾薇塔》,导演将歌舞剧的形式搬到了荧幕之上。而《艾薇塔》的创造灵感恰恰来自于词作家——莱斯在阿根廷的一次旅行,在那里他听说了贝隆夫人的故事,并被贝隆夫人这个形象所深深感染,认为如果把她的故事搬上舞台,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莱斯找到作曲家韦伯,决定以阿根廷第一夫人——贝隆夫人的传奇故事为题材创作一部音乐剧,但当时由于两人意见分歧,《艾薇塔》的创作并未能付诸行动,随后两人分道扬镳,不欢而散。
1975年,当韦伯完成《吉维斯》的制作后,他又想起《艾薇塔》,于是这次韦伯又找到莱斯,两个人再次重新启动这部音乐剧的创作。音乐剧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获得了1977年的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冠军,它已经成为一张白金唱片,并在澳大利亚、南非、南美和欧洲等国家迅速流行。这部电影版的《贝隆夫人》在舞台版上演后很快就被提到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电影的拍摄迟迟未能进行。直到20年后,阿兰·帕克作为导演正式接任这部影片,并选择著名歌手麦当娜做主演,电影版《贝隆夫人》的拍摄终于启动了。阿根廷政府对这部电影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将总统府阳台借给剧组进行拍摄。韦伯为电影版的《贝隆夫人》创作新歌,并再次与莱斯合作,为其新歌谱写歌词。电影《贝隆夫人》的上映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摘取了1996年金球奖的桂冠,而为电影新创作的歌曲《你必须爱我》也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无论是《贝隆夫人》音乐剧的成功还是《贝隆夫人》电影的成功,在音乐方面,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作曲家——安德鲁·洛依德·韦伯。韦伯于1948年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教授和钢琴教师的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与教育。韦伯是一个能将音乐发挥出最大潜能的音乐奇才,他能熟练使用各种各样的音符、节奏、韵律以及和声等音乐元素,使曲调变得优美漂亮,他的神奇就在于他的音乐能够瞬间吸引人的注意力,激起人们的欣赏欲望,因而简单的音符在他的笔下就有了生命,因此,韦伯被称为“现代舒伯特”。在电影《贝隆夫人》中,韦伯的创作天赋和驾驭音乐的能力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 电影《贝隆夫人》的剧情简介
《贝隆夫人》是根据阿根廷前总统夫人——艾薇塔的生平为蓝本应时而生的。这个故事讲述了贝隆夫人悲伤曲折而又传奇辉煌的一生。艾薇塔短暂的生命记录了太多的沧桑和大起大落。虽然生活贫困,但艾薇塔从小就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当时的阿根廷社会,女性想要出人头地当演员是一个很快捷的方式。所以,她将自己的梦想定作为一个演员。15岁,艾薇塔与歌手马尔加迪来到首都,她的梦想是成为阿根廷首都的大人物。在一次晚宴上艾薇塔结识了贝隆将军,当时贝隆发表了关于穷富人对比的精彩演说。举止端庄的外表,悦耳动人的声音,另艾薇塔陶醉不已。而贝隆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更是令艾薇塔全身心的崇拜,在演讲后的酒会上,两人对视的一瞬间,爱情就产生了。
艾薇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到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的宝座。作为一个平民的代表,她发誓要提高國家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她甚至代表贝隆出访欧洲各国,以提高阿根廷的国际地位。可是行程刚过半,艾薇塔便因病返回了阿根廷。即使是身体欠佳她也仍放不下她的政治事业,继续为阿根廷人民的平等权益劳碌奔波,但最终艾薇塔因劳累过度再一次病倒了。她为阿根廷人民所做的一切民众都有目共睹,人民不会忘记,就像她在弥留之际所唱出的《阿根廷,请不要为我哭泣》。
虽然阿根廷人民对贝隆夫人的评价不一,但是在她去世的那一刻,人们为她痛哭流涕,悲痛不已,甚至时至今日阿根廷人仍对她念念不忘,可见贝隆夫人在阿根廷人民心目中的位置,正像歌中所写的一样“我将永远与你们不分离”。
三 电影《贝隆夫人》的音乐功效
影片《贝隆夫人》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励志故事。影片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就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贝隆夫人》的音乐采用的是多样的和声织体、节奏变化、合唱伴唱以及舞蹈表演等表现形式,同时又融入了轻歌剧、流行音乐、蓝调、探戈等多种音乐风格,用音乐将剧情各环节巧妙而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既渲染剧情又深化了主题,充分发挥出音乐在电影中的独特功效,这在以往的影片中也是前所未有的超越。
1 渲染剧情、深化主题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从贝隆夫人的葬礼开始慢慢讲述,关于一个著名的政治人物——阿根廷国母不平凡而又短暂的一生。导演借影院经理的口告诉观众贝隆夫人去世的消息,顿时人们悲痛不已。这时耳边响起了悼念死者的《安魂曲》,管弦乐队低沉而缓慢地吹奏,庄严肃穆的仪仗队伴随着音乐缓缓前行,寄托了人们的无限哀思。此时唯有音乐才能够升化和净化人们的心灵,旋律中渗透着肃静与悲伤,仿佛连空气也融入了感伤的情绪,尽显了音乐的巨大感化作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既深化和突出了故事主题,又为剧情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整个影片的前奏曲。 艾薇塔首次站在总统府阳台上演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时,歌中抒发了贝隆夫人对祖国真挚而赤诚的爱,犹如母亲对女儿无尽的爱和女儿对母亲无尽的思念,让更多的人领略了这个女子的传奇。这首歌曲曾经打动了无数人,其唱腔质朴、优美让人回味无穷。而在影片的最后,艾薇塔再一次出现在总统府的阳台上,这也是最后一次。她再一次地唱起了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是她留在阿根廷人民记忆中最后的告别。音乐变得更为沉痛,节奏更为缓慢,在演员的轻声吟唱中,混着合唱的哼鸣,演员轻声地唱出。虽没有过分的悲情,但却充满了无限的哀愁与不舍,与本片开场的悲情色调再次吻合。作为本片的主旋律,它不时的在影片中出现,触动着演员的情绪,激荡着观众的心灵,真正的达到了渲染剧情、深化主题的效果。
2 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
影片中作曲家频繁地使用变拍子,利用节奏变化强调歌词与旋律,并根据人物的内心以及环境的不同变换音乐的风格,展现悲伤、紧张、不安等多种情绪,这也是为去除诸多反复带来的副作用而使用的有效手法,让音乐与剧情水乳交融发挥得恰到好处。
歌曲《我会给你惊奇》是影片《贝隆夫人》的插曲,描绘的是麦当娜所饰演的艾薇塔在宴会邂逅贝隆互生爱慕并以身相许。整个曲调宛如调情,节奏轻柔、舒缓,又带有一点浪漫,配合着萨克斯管,将贝隆与艾薇塔彼此之间的好感与爱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旋律表达的不仅是艾薇塔直白真挚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她渴望得到真正爱情柔美性格的一面。
后来,艾薇塔与贝隆相恋了,消息传出后,引起了阿根廷上流社会的强烈反对。人们唱着诋毁她的歌曲,仿佛要置她于死地。音乐采用一种爵士风格,以合唱的形式由群众演员高声齐唱,节奏轻快活泼,音乐调侃风趣,并将场地设在体育场的看台上,极富讽刺意味,既富戏剧性又准确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与性格。
尤其是在艾薇塔弥留之际,耳边响起了那首《你必须爱我》,悠远空灵的声音仿佛诉说着艾薇塔对贝隆绵延不绝的爱。曲调缓慢而低沉,伴着大提琴浑厚的音色,娓娓道出艾薇塔的一生虽然像钻石一样坚韧,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仍渴望得到丈夫的珍惜与怜爱,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她太害怕贝隆的离去,更不愿放手和离开,她只是希望迷茫的时候有人在前方指引道路,这一切都深刻地表达了艾薇塔性格脆弱的一面。音乐是那么的煽情,那么的催人泪下,让人难以忘怀,正是这首《你必须爱我》,也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为影片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的桂冠。
3 抒发感情、烘托气氛
影片中艾薇塔与班德拉斯所饰演的旁白两个人的关系是整个故事发展的线索,因此,两人的独唱和二重唱占了整部影片的大部分,而相对的其他角色的独唱和合唱的恰当运用,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排列,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恰当地安排周边人物,使剧情的发展更加紧凑,井然有序。
在这部影片中,男主角的安排打破常规,他是以第三人的形式出现,目光直视镜头,试图用眼神与观众交流。他一直都是以一位艾薇塔生活的旁观者的形象出现,有时在电影院放映艾薇塔的生平,有时以批判者的身份加入游行队伍,有时遍体鳞伤地倒在战场。他见证了艾薇塔所有的落魄、失意和功成名就。他的角色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评论者,导演安排他以旁白的身份对艾薇塔进行评论,他的演唱组成了另外一条叙事线和评论线。艾薇塔将一个个没有利用价值的男人抛弃后,她绝情的唱着再见,而他唱着点醒男人的启示,女一句男一句的对唱,两个人的眼神中充满挑衅,满脸的不屑一顾。音乐的节奏是跳动的,旋律是模进的,和声是对比的,打击乐与吉他等伴奏乐器是热烈的,那紧迫的旋律与乐句,一遍遍划过听众的耳膜,使观众和演员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
音乐《最新的情人》,这首插曲出现在众多军官一边洗澡一边高喊反对贝隆选择艾薇塔的场景中,这个部分导演处理得十分别具匠心。将士们边洗澡边高唱着艾薇塔出身低贱、名声不佳的这些话,配合着协调的舞蹈动作,一边旁白又唱出相悖的言论,諷刺着那些只会随声附和不敢直面自己真实想法的那些人,架子鼓和电声乐队活泼的伴奏,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更加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影片中这段音乐的表现与画面的配合极为出彩,看点十分有趣。
影片中旁白的角色就像一面镜子,见证者贝隆夫人的一切,影射着她的一生。最后,他与艾薇塔共舞的那一段更是帮助观众理解了艾薇塔病重的心态,尤其是那段对艾薇塔生平的概括,对现实嘲讽的曲调,更加深了对艾薇塔角色性格形成及时代背景的了解。音乐整体上是悲凉而忧伤的,描述了艾薇塔的心情,表现了她的不屈与不舍,音乐采用了以低音乐器为主的管弦乐演奏,其低沉的音色缓慢而平稳,音乐与观众复杂的心理缠绕在一起,既抒发了感情又烘托了气氛,这就是音乐在这部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功效。
四 结语
这部电影给人们的感觉,不仅仅是画面的视觉冲击,更包含着声音的听觉震撼。声音与画面互为补充,互为作用,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观赏视角。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又加深了对音乐的记忆,有时剧情是可以遗忘的,但音乐却让人难以忘记,即使是音乐脱离影片也可以传唱久远,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史丽欣、王立改:《浅谈电影音乐的作用》,《电影文学》,2007年第8期。
[2]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
[3] 张建明:《论电影音乐的基本功能》,《电影评介》,2006年第15期。
作者简介:王丽丹,女,1980—,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2012级在读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