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开发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人文教化在当今的重要意义,并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审美活动贯穿于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以引领学生解读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其生存状态和生命本身的思考,期望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并达成高等教育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日渐正在被一种文化焦虑所笼罩:“一方面,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把人从自然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理性主义又造成了新的人类生存困境,理性成为贬损人的价值、压抑人的自由的新的异化力量”。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一个社会的心脏”(耶鲁大学“Giamatti座椅”铭言:“大学教育乃是一个社会的心脏”),作为知识科学、理性与自由、公共精神的教化—策源中心的大学教育,必须承担起重塑人文精神的职责与任务。因此,“教育的目的,不只限于知识的传授,尤其是高等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思考。”今天,教育更应有超越于各学科之上的目的,让个体能立足于对具体知识的掌握而达到对世界与人生重要问题的思考与把握,从而使完满的人生成为可能。但在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和教育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被视作一门体现技能的操作性课程。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教育教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近年来,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关注英语中所蕴含的人文性,但“大学英语”由于其学科特点,其中的人文教化功能依然具有广大的开发空间。本文拟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审美活动贯穿于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以引领学生解读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其生存状态和生命本身的思考。
  1 审美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一些功利性的活动,如怎样提高学生四六级和其他各种等级考试、选拔性考试的通过率等。而學生在这种功利性的学习过程中,其作为主体的思考力、判断力和批判能力很有可能会被磨蚀甚至丧失。这些能力保持和发展的前提是主体的独立和自由,独立自由的前提则是个体化的感性体验。
  审美能力首先就是一种私人化的感性能力,审美是主体凭借直接经验去感受审美客体的超功利价值的活动。美学史和美学研究带来的启示是:审美就是生命体验。马克思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性本质上也是审美的。因此,在重建人对于生命的感性体验,对生命美 的真切认同,塑造人的生命意识,彰显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努力中,审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审美引入英语教学,就是师生在接受和学习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共同去感受语言美,想象景物美,观照文化美,欣赏人物美 。在观照、分析、评判中西文化所展现的审美对象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审美体验,使学生在掌握和熟练语言的同时,能够尝试接近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对自我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学习“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美设计与塑造,促进自我的和谐发展,接近“完满生活”的理想。
  将审美寓于英语教学,是给学生创设如此的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滋养个体情感、丰富感性体验的过程。立普斯(Theodor Lipps)认为,审美发生的心理机制是移情(Empathy),即将我们的情感“移植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移植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如此,主体将情感与生命灌注于客体之中,使之获得生命力,而主体亦能体验到“在一个感官对象里所感到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在审美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情感移植到语言、文本、任务、事件、场景等等之中,创生出新的意象,于是学生在于课程资源的不断交往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生长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走向独立和自由。
  2 审美的英语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养成
  所谓审美的英语教学是将审美活动贯穿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生长出一定的人文素养,获得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在学习中感受自由、快乐和生命。
  首先,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感性领悟。语言教学不仅是教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能力,更是帮助学生获得由语言传达的感性经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习品评语言材料,学习“掌握伟大思想的能力”,“强烈身后的热情”,“修辞格的妥当运用”,“高尚的文词”以及把这四种联系成为整体的“庄严而生动的布局”。并同时观察由这些语言材料所展现的事物形态、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从中获得感性经验。反过来,借助这些感性体验,学生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信息的编码、转换、储存等认知加工,从而建构出个体化的感性认知图式。
  其次,在解读文本中深化情感体验。解读文本,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真正负责任的阅读“涉及如下权利:从任何一个文本中读出我自己的生活,看出我在其中或其外的处境。”在这样的阅读中,文本和主体当下的生活发生密切关联,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主体的阅读动机,这动机驱使他设法逾越语言障碍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还要启发他们的审美“似本能”,引导他们以自己充盈了情感与思想的生命去感受文本中的神光焕发的美,以及支撑衬托这些美的因素,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生活,理解人类的生存状态。学生于是在文本学习和审美活动中得到了更加牢固的语言知识和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再次,在探究讨论中生发生命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后,应将文本所呈现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等与学生主体的当下生活以及现今的社会、文化等联系加以联系,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让他们进一步探索存在,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生命,从不同的路径去接近生命的内核。为解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不断自身的知识和认知局限。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存在、生命等本质问题,直接感受美的和规律、合目的的性质,走进到审美的高潮阶段——审美主体把人自身生命的更高需要、本质需要作为标准,对客体进行选择与把握,从而获得审美直觉与感性认识。在这个阶段,主体深刻体验到来自生命需求的审美感受,体悟到超越事物有限形式达到更高级生命存在的要求。
  最后,在文章写作中创造丰富意象。作为英语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英语的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有一个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在一系列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操练后,在掌握了相关主题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前提下,在经过课堂讨论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作者与他人与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方式,为使得这种联系成为可能,写作者需要为阅读者提供审美意象,即写作者运用文字赋予其理性观念以感性的形象或图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注意为其提供审美的导行策略,并帮助其在写作实践中领会英语语言的内涵外延、语言技巧与表现张力,探索以语言文字创造审美意象,传递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彭立勋.审美经验论[M].人民出版社,1999.
  [3]彭彦琴,江波.审美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探析[J].心理科学,2005.28(1).
其他文献
理血药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理血药的功效与无机元素的关系报道甚少,该文为了探讨理血药的活血和止血作用与夫机元素之关系,对10种理血药中的15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为了解体外受精(IVF)多倍体受精卵生成的影响因素,探索降低该类异常受精的途径,用卡方检验考察145个周期IVF的多倍体受精卵生成率与夫妇年龄、促排卵方案、穿刺卵泡数、获取卵细胞数、授精
以金属氧化物为固体A组分,以磷酸盐溶液为液体B组分,制得适用于金属-陶瓷封接的黏合剂。此黏合剂具有适宜的热膨胀系数,好的粘结强度和优良的电学性能,对粘结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该文简要介绍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原理,并运用其公式分析计算滚链式无级变速器的油膜厚度及膜厚比,运用该文的方法可以判定滚链式无级变速器的润滑状态和主要结构参数的合理性,从
摘要本文试图从国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行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直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行考核方式的种种弊端,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建立富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良性考核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力求行之有效,不走过场。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商务英语专业本来是高职院校独有的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