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之春:100年前的世博会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f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1915年的旧金山,这里是1915年世界游客的向往之地。在经历了1906年毁灭性大地震仅仅9年后,有“世界众爱之城”称号的旧金山举办了“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以庆祝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通航。
  1904年,美国从法国手中收购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发权,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发给“运河管理委员会”的电报言简意赅:“让尘土重新飞扬起来。”1913年9月,威尔逊总统在白宫按动电钮,引爆了远在巴拿马的40吨炸药,甘博亚大坝被摧毁,巴拿马运河正式贯通。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安康号”成为第一艘驶过巴拿马运河的船只。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使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有了连结的纽带,将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航程从13226公里缩减至6146公里,从美国东海岸前往亚洲的里程也缩短了至少5000公里。
  巴拿马运河的建设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它被称为“赫拉克勒斯的第13件功绩”(The 13th Labor of Hercules)。当时的美国画家佩汉·内尔(Perham Nahl)为旧金山的展会绘制了一幅名为《赫拉克勒斯的第13件功绩》的宣传画,画面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奋力将巴拿马海峡两侧的悬崖分开,下方写有“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的字样。
  早在1904年美国接管巴拿马运河开发权时,旧金山的一位成功商人鲁宾·海勒便提出这个城市应该举办一届世界博览会。1906年,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公司(The Pacific Exposition Company)成立,为博览会进行融资。虽然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导致这项计划被搁置了,但是灾难没有阻止企业家们创办这次博览会的信念。旧金山人集合全部力量,在几年内建设了一个崭新的城市。1911年,美国议会决定在1915年举办世界博览会,旧金山从众多申请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举办权。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成为本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宣传元素,同时,在废墟中昂首站立起来的旧金山人民,也要向世界证明这个城市已经获得重生。
  1915年,此次世界博览会开幕时,一战的硝烟正在欧洲大陆蔓延。尽管因为战争原因很多国家未能前来参展,但仍旧有31个国家的20多万厂商云集旧金山。2月20日开展以来,每日参观平均人数最低5万,最高18万。到12月博览会闭幕时,旧金山总共接待了将近1800万游客。许多重要人士也应邀前来参加,美国还设置了从东海岸和其他地区前来的游览专列。费城的自由钟被专门搬到展会现场,成为人们非常热衷的拍照背景,连爱迪生这样的名人也出现在与自由钟合影的照片上。在旧金山明媚的春光中,人们对于此次展会的普遍反馈是——“令人惊叹”。
  长途电话、T型车与爱迪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发端于英国,1851年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不仅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的成果,而且让世界博览会从此成为各国科技与文化交流的盛会。1915年旧金山的博览会同样如此,工业文明成果的展出吸引了大部分参观者的注意力。
  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开幕前,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在纽约与远在旧金山的助手托马斯·沃森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长途通话。为了实现这次横贯美国大陆的对话,重约3000吨的电话线被搭设在13万根电线杆上,这一主线同时还延伸到了华盛顿等地区,美国总统威尔逊称“这样穿越大陆的交谈实在不可思议”。在博览会开幕后,普通游客也可以在世博园区体验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新技术。一些游客在拨打长途电话时,由于未考虑时差,因而惊醒了远方正在酣睡的亲友。
  “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是本届博览会的重要主题,主办方也为此将巴拿马运河“搬”到了旧金山。一个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的运河模型被修建在博览会的园区内,人们通过乘坐一个环绕运河模型的移动平台进行参观游览。由于运河模型占地面积过大,为了保证讲解效果,每位游客都要配备一部语音接收器来收听讲解。
  本次博览会上名人云集,最受欢迎的要数亨利·福特与爱迪生。福特将自己公司的T型车生产线安置在运输馆。除了星期天以外,这条生产线每天下午进行3小时的生产,每10分钟便可以装配完成一辆T型车。整个博览会期间,这条生产线一共制造了4400辆T型车。
  T型车的推出是亨利·福特带给世界的一次汽车革命。1908年,亨利·福特为第一辆T型车揭幕,同时宣布了其“为大众生产轿车”的梦想。福特说:“我要推出一款最普及的车型,对家庭不算小,对个人不算大,用最强固的材料、最简洁的设计、最优秀的工人来制造。我们要让这种车征服美国的所有道路,还要让有收入的人都买得起。”定价仅为850美元的T型车让汽车不再只是富人的玩物,不到一年,已经有一万辆T型车驰骋在美国的公路上。
  自动组装线是亨利·福特的另一项创举。1909年,面对越来越难以满足的庞大市场需求,亨利·福特在密歇根的高地公园建立了流水线工厂。四年后,他发明了自动组装线,T型车在1913年的产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年产量达到16万,平均每个工人每年可生产11辆汽车。到1915年,T型车成为没有对手的公路之王,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一半。T型车在1927年停产时,总销量达到了1500多万辆。福特曾经调侃说:“别想超过T型车,因为前面一定还有一辆。”
  在参加1915年世界博览会之余,亨利·福特同样关注大洋彼岸的战火。1915年初,他慷慨激昂的反战演说被刊登在了《纽约时报》上:“我个人认为,‘战争’这个词是用穿过每个士兵胸膛的血淋淋的字母拼成的。除了放债人、军火商和恶棍,没有人会需要它……”9月,亨利·福特倡议富人们为和平慷慨解囊,建立反战基金。12月,他包乘了一艘“和平之船”前往欧洲,打着“走出战壕,在圣诞节之前让士兵回到家乡”的口号,希望以此劝说各国首脑结束这场战争。尽管效果不佳,却让众多和平主义者欣慰不已。   本次博览会上,人们经常能看到爱迪生的身影,他也是历届世界博览会的常客。爱迪生曾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示了白炽灯,并于两年后获得了电灯的发明专利,被《纽约时报》称为“普降光明的人”。1881年,爱迪生在巴黎电力博览会上展出了改良的电灯,以及一台特别为此次博览会制作的重达27吨的发电机。这台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巨型发电机获得了电学家的溢美之词,一位德国专家赞誉这个系统“设计很全面,就像在各种城市经过了几十年的试用一样。插座、开关、保险丝、灯座以及任何其他附件应有尽有”。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展示了他发明的改良电车“法官号”。该电车有三根铁轨,中间的一根为列车提供电流,两边的两根作为回路,每次可乘坐20名旅客。《电力世界》杂志报道说这辆电车的运转性能“胜过这个国家境内的任何蒸汽机车”,并希望不久的将来电车可以驰骋在美国的铁轨上。
  为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36周年,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在10月21日特别设立了“爱迪生日”,并为此举办了盛大的宴会,成为本次展会的高潮之一。这次宴会的特点在于所有的食品都是用电加工而成的,人们因此体会到了电的新奇和重要。爱迪生自然是这次宴会的主角,他指着一根蜡烛感慨地说道:“我早就讲过,当电灯普及以后,只有奢侈的人才用蜡烛。”与此同时,爱迪生发明的新式蓄电池也在本次博览会上展出。
  从机械馆到艺术宫
  创建一个领域众多却风格统一的整体构架以及展馆的设计图,是旧金山博览会设计者最大的挑战之一。博览会必须涵盖各式各样的多元结构设计,同时要满足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它必须令人印象深刻,并且看起来与旧金山海湾的自然之美浑然一体。
  乔治·凯尔汉姆被选为展览馆的首席建筑师。他与建筑委员会共同合作,提交了一份高雅而简洁的设计方案。设计图将八个主要展馆组合分布在一个区。在主要区域的东端是机械馆,而与之相对的西端是一个新古典主义梦幻建筑——伯纳德·梅贝克的艺术宫。这两组建筑被一座有意大利风格的、名为“珠宝塔”的主塔串联起来。珠宝塔高131米,上面装饰有102,000颗在当时被称为新星宝石(Novagems)的澳大利亚玻璃片。这些多姿多彩的“宝石”白天随风摇曳,晚上在探照灯和聚光灯的照射下闪烁光辉。嵌有宝石的表带、戒指和胸针成为展会上非常流行的纪念品。在本次世界博览会闭幕后,耗资40多万美元建造的珠宝塔仅仅以9000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一个拆迁公司,一些个别的珠宝以每个1美元的价钱卖给了那些搜集博览会纪念品的人。
  机械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材和钢结构的建筑,超过2000件展品陈列于机械馆的回廊里。机械馆里展示了柴油发动机、水力驱动装置、众多电力发动机和通讯设备。在开幕当天,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通过无线电启动了由柴油发电机提供的直流电,可供应所有展馆的用电。博览会期间,水下采矿设备和鱼雷是机械馆内最受关注的展品,游客们期待了解人类能够如何探索海洋。在机械馆建成之前,美国著名特技飞行员林肯·比奇(Lincoln Beachey)曾驾机穿过机械馆建筑,玩了一把室内飞行表演。他穿越整个展馆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4公里。然而,在3月15日的一次特技表演中,林肯·比奇却因一次飞行事故而英年早逝。
  艺术馆的设计师伯纳德·梅贝克个人喜好加州的建筑风格。他设计的艺术宫以圆形大厅为中心,两旁延伸出由30个科林斯式圆柱组成的柱廊,形成圆弧状,围绕着前方的人工湖。人工湖则是仿效欧洲的经典建筑,其广阔的水面像镜子般倒映出艺术宫的雄伟,并让参观者能从远处欣赏这宁静的景色。中央圆形大厅顶部有布鲁诺·路易斯·齐姆(Bruno Louis Zimm)绘制的三幅循环油画,象征着希腊文化,也表现出“为美丽而奋斗”的精神。在大厅穹顶之上还有八幅罗伯特·里德(Robert Reid)的大型壁画,象征着艺术概念的诞生,“它奉献给地球,它借由人类的智慧而进步且被接受”。
  就像本·麦康伯(Ben Macomber)在他的著作《珠宝之城》(The Jewel City)中写的那样:“再没有其他展馆的装饰如此之美,就像为未来几代人的喜爱而做的准备。如果艺术宫能恒久的矗立在金门公园,对旧金山来说,这将是一件荣耀的事。” 1915年10月,支持保存艺术馆的人士收集了超过3万个签名,并且募集35万美元的经费用于购买重建艺术宫的永久性建材,这使得原本应该在博览会闭幕后被拆除的艺术馆得以保存下来,至今仍屹立于旧金山海港区。
  在设计上,展会整体色彩的和谐统一是另一项重要元素。画家儒勒斯·格林(Jules Guerin)承担了旧金山博览会的色彩搭配工作,他特别用石膏和麻石膏为原料混合而成旧象牙色调来模仿古罗马的石灰华大理石,并调配了八种色彩的石膏颜料供建筑师使用,这些颜料大部分用于建筑、雕像和墙壁。他还设定了建筑的色彩调配方案:“法兰绿用于花园的木格;深蓝色用于大的建筑拱顶;浅黄色用于旗杆;粉红底色上带有褐色的点缀用于柱廊;金黄色用于小的建筑圆顶;陶土色用于其他建筑顶;闪金色用于所有的雕像;古董绿用于瓷器和花瓶。”
  雕塑的成名、破碎与重生
  雕塑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有时代特征、浪漫、华丽的雕塑,成为装饰展会及建筑物的重要元素。雕塑家亚历山大·斯特林·考尔德被任命为博览会雕塑部分的首席执行官。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制作的1500多个雕塑,分布于园区的柱廊、喷泉等位置,同时也有独立呈现的雕塑群贯穿于整个展会。
  在众多杰出的雕塑作品中,詹姆斯·厄尔·弗雷泽在展会上展出的名为《路的尽头》的雕塑作品令人印象最为深刻。它所展示的是一个精疲力尽的印第安人跨在他的马上,表现了美国土著对抗外来文明之战的失败。
  弗雷泽的童年是在一处印第安人保留区度过的,因此他对于印第安人在19世纪末的遭遇感同身受。《路的尽头》的最初模型创作于1894年,弗雷泽用这个作品表达被美国遗忘的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印第安人被限制在保留区,人口急剧下降,他们的孩子被送去寄宿学校,印第安人传统的价值观正在丢失。   旧金山博览会期间,弗雷泽将《路的尽头》做成一个约5.4米高的石膏雕塑,放置于园区内展示。最终,《路的尽头》获得了本次博览会雕塑金奖,雕塑形象也广泛出现在明信片、印刷品、微型画以及小物件上。原本,弗雷泽希望《路的尽头》可以被铸成青铜像,放在旧金山西北角的普西迪高地,俯瞰整个旧金山,并以此作为对印第安人的永久纪念,但这个计划因为一战时期原料限制而流产。最终,《路的尽头》与博览会上其他雕塑的结局一样,被弄成了碎片,丢弃在园区里。这些石膏碎片在1919年被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居民搜集起来,重新拼凑起来,被放置在穆尼森林公园。1968年,美国国家牛仔和西部遗产博物馆得到了这个石膏雕塑,将其收藏在博物馆的弗雷泽纪念区。
  中国与旧金山世博会
  中国与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也有着不解之缘。清政府在1905年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简章》,支持商人出国参加博览会,以扩大对外贸易,顺应商业发展需要。1913年,陈琪被任命为赴美赛会总监督,负责参会事宜。同时,清廷还设立了巴拿马赛会事务局,进行参会的筹备工作。1915年4月22日,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的中国馆开幕,不仅引来上万名参观者,美国还派海军陆战舰队进行了助兴表演。中国馆的建筑仿造北京太和殿而设,中间为大殿,左右两旁为偏殿。馆外还建有中国样式的六角亭、五层宝塔、牌楼等建筑,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特色。
  在本次博览会的11个主展馆区,中国在9个展区都有布展。农业馆陈列着来自中国的茶、烟、棉花、大豆、羊毛、鸭羽等。艺术馆内,来自中国的山水画、景泰蓝等展品尤其出色。交通馆陈列着中国的铁路模型、轮船模型,呈现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进步。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也在1915年跟随中国代表团赴美参加旧金山世博会,他同时还走访了美国多个城市。在纽约时,黄炎培受邀到离纽约不远的西橘村拜访了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把黄炎培带到自己发明的播音器旁边对他说:“黄先生,我知道你是上海有名的人,现有一种新发明的播音器,请你完全用上海话,向着播音器说,不到几分钟,就会照你的话播出来。”黄炎培对着播音器说:“中国是东方大国,美国是西方大国,两国人民如果同心同德,采取和平手段互相帮助,相信大家一定会走上幸福的路。上海是中国大商埠,纽约是美国大商埠,我愿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这点希望。(我)和敬爱的大科学家爱迪生先生在这里握一次手,祝先生长寿!”几分钟之后,播音器里便播放出了黄炎培的声音。黄炎培得知爱迪生仅有小学学历,却拥有千项发明,吃惊之余也引发了黄炎培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思考。
  本次博览会共设立了六个奖项:大奖章、荣誉勋章、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和鼓励奖。展会结束后,中国一共获得1211项奖,其中大奖章57枚,荣誉奖74枚,金牌(质)奖258枚,其他奖牌822枚,成为除东道主美国之外获得最多金牌及奖牌的国家。
  (除标注外,图均由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冯至在《杜甫传》中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不仅如此,在说到“自古诗人皆入蜀”的时候,一般人也会首先想起杜甫。这是因为杜甫之入蜀,对于他本人的诗歌伟业,对于巴蜀地区的文化和文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杜甫入蜀】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乱起,43岁的杜甫这时连八品小官也做不成了。他只身奔赴灵武行在,途中陷贼,第二年春潜逃至凤翔谒见肃宗
期刊
在2014年4月,我在北京辛庄师范讲了十堂《史记》课,上完《高祖本纪》后,那群平均三十多岁的学生忽地有了一股活气,也乍地陷入一种奇特的兴奋状态。在那两星期里,他们最常把两个字挂在嘴边:“狎侮”。  《高祖本纪》里头,“狎侮”一词出现了两回。第一回,就是简单八个字,写刘邦担任沛县的泗水亭长,每回到了县府,“廷中吏,无所不狎侮”。第二回,倒是详细:当时有位吕老先生(吕后之父)避仇到了沛县,沛县县令夙与
期刊
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6日成立,4月26日也被定为清华的校庆纪念日。其实,清华的历史还可以往前推两年,而正式以“清华大学”命名,则是1928年的事了。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战败。1901年,清政府和列强签署辛丑条约,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并按各国汇率结算,按年利息4%,分39年还清,史称“庚子赔款”。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设游美学务处,
期刊
科举,是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法,图为1900年,广州贡院(现中山大学校址内),为清代中国四大贡院之一,有12000号社。每间号社都是一个汉字和数字来命名的。图/詹姆斯·利卡尔顿(James Ricalton)/FOTOE  在中国古代,一县之最高长官被称为县令、知县,民间还称之为父母官、县太爷等,在历史上也得到朝廷的相当重视。  《资治通鉴》卷二十四记载,公元前68年,汉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
期刊
去年3月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单独二孩”政策,已经满一年了。据《新京报》3月4日报道,截止2014年12月,在符合政策条件生育“二孩”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有106.9万对申请再生育,生育的47万对。虽然一年的时间尚无法评估政策对生育的影响,但根据各地普遍反映,符合政策的夫妻,在当下的生育意愿较低。  生育意愿与生育观是紧密相联的。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后,人们的生育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
期刊
我于2014年11月15日到清华大学做讲座,谈《史记》。主办单位是清华大学国学社,给了我一个题目——《史记人物分析》。一开场,我就和主办单位“唱了反调”。我说,这题目其实我不喜欢,因为这恰恰跟我做学问的方向背道而驰,我向来不喜欢分析。世间的学问有两种可以分析:第一,西方学问可以分析;第二,现代的实用学问也可以分析。然而,中国传统的学问却最不适合分析。清华大学的师生一向很会分析,可是清华最缺乏的视角
期刊
辜鸿铭(1857-1928),原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福建同安人,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槟榔屿,是清末民初精通中西方文化的学者。图/FOTOE  金庸笔下的东邪黄药师“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武功造诣非凡,是世间绝顶的高手之一。黄药师不仅知天文、通地理,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黄药师个性离经叛道、狂傲不羁、行动怪异,虽漠视“传统礼教”,却最敬重忠臣孝
期刊
嘉庆朝服像。  在清代宫廷史上,有一位皇帝差点在宫廷里遇刺,他就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而且是两次遇刺,两次未遂。  第一次发生在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自圆明园还宫(紫禁城),将入顺贞门时,突然有一个叫陈德的人持刃向他扑来,几乎遭遇不测。事过十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突然有一伙天理教徒,分两队从紫禁城的东华门和西华门突入宫内,其中一队
期刊
鸡分为公鸡和母鸡。公鸡主事打鸣以及欺负同类,母鸡主事下蛋以及带小鸡,世间所有的鸡都要受到此自然铁律的限制。换句话说,如果有哪只特立独行的公鸡要去下蛋,或是哪只突发奇想的母鸡要去打鸣,那就是违反自然铁律,是不正常的。  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与鸡不一样的是,除了生孩子,男人、女人在业务上并没有自然铁律方面的限制,男人能干的事情,理论上女人也能干,反之亦然。但大自然不限制,不等于没限制。由于男人和女人所生
期刊
美国首都华盛顿(以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专门为政府驻地而规划建设的城市。它的轮廓采用的是放射状干道加方格形街道网络。这一在1791年确定的规划思想直到今天仍在贯彻和完善,使之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之一。  朗方的规划  美国在1776年宣布独立后首都起初设在费城,这在当时是一座与纽约并列的大城市。1790年美国政府决定另建一座新城作为首都,但北方和南方的代表对新都的选址意见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