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资金支持、制度保障、人才培养、市场培育等方面对政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我国政府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 问题 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是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也是政府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政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分析
(一)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贷款、贷款担保、出口信贷、补贴、利润分享、提供设备或建筑物、提供各种服务等财政措施,创造一种相对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吸引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
此外,税收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是政府影响创新活动十分有效的措施。许多国家利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税收补贴等税收手段,鼓励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如美国从1962年开始允许企业对新设备的投资可直接冲抵其应纳的税额,这既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构成中未分配利润比重的增加,又为企业依靠自有资金扩大新设备投资创造了条件。
(二)制度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影响创新的活动和环境以及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创新活动中的行为。与创新活动关系较密切的有《科技进步法》、《生态环境法》、《专利法》、《卫生保健法》、《技术合同法》以及《垄断法》等。如政府通过《科技进步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通过《生态环境法》要求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得污染损害周边生态环境;通过《专利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卫生保健法》要求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要符合其规定;《技术合同法》有利于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及转让。
(三)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活动是人的活动,没有充足的人才,就无法保证创新活动的成功及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许多国家政府为了本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都在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后备创新人才的成长。例如,大力发展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定职业训练计划和人才交流计划,派遣本国青年到国外大学和企业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等。
(四)信息、技术支撑
信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政府及国家信息机构,在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传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有:组建信息网络和信息中心;加强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功能;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系统;向企业提供有关创新的咨询服务等。
科学研究是技术发展的源头,为了支持本国的科学研究,政府通常采用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研究机构、支持各种学会和专业协会、建立科学基金、制定科学研究计划、并为研究项目和研究机构提供经费等。如英国建立和发展科学园区,设立研究和技术特别奖、支持公司挂靠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帮助企业开发对所在行业有重大技术进步意义的新产品、新工艺。
(五)市场培育
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这种风险不仅表现在研究阶段和生产阶段,也会在市场销售阶段表现出来。而只有当创新成果达到商品性扩大的程度时,才能算是创新成功。政府的购买行为可以创造出一个特殊的市场-“政府市场”,使那些很有发展前景但市场一时不能接受的创新成果以及为了国家利益须保护起来的创新成果,能在这个特殊市场中完成创新的全过程。政府的购买措施,对一些市场发育不好、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来说,是关系到创新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我国政府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关系互动不明确
我国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互动关系不明确,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企没有完全分开,企业尚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如此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就应该一竿子到底,直接运作资金和项目,或者通过重奖技术人员、提高科技人员待遇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这些不正确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我国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互动关系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激励机制不完善,政企不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许多方面,政府还多少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遗患未来,将大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水平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由此,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府的角色需重新定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宏观调控等多种手段强有力地影响所有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二)动力型政策不完善
科技力量分布不平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问题的根本在于技术创新的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动力型政策不完善,政府作用不够明显。
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机制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模式,研究与开发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地方所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力量很小。2001年我国财政拨款为574.2亿元,其中企业仅占7.2%。这导致了科技同经济脱节,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
(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
1.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
这种政策尽管在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特别是国家在现阶段仍然在大规模地实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非国有企业,自然就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例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就根本与中小企业无缘。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扶持对象还不够全面
从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分析,目前的政策主要是扶持那些科技型,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其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关注的还不够。如加工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这部分中小企业数量多,问题也较多,如产品单一,设备陈旧等。另外,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该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服务创新,而我国在该领域中的政策也几乎是“空白”。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比较薄弱,亟须加强。
三、提高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作用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应当制订积极政策,重视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企业技术创新体制中,政府政策的作用极为重要。我国政府在支持技术创新问题上,对于大、中、小企业应一视同仁,不应“抓大放小”。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实践也表明,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政府可通过如下方法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原则基础和法律依据;(2)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是需要组织机构来具体运作和贯彻落实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组织保证;(3)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是各国政府解决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中资金缺乏问题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措施,这其中包括无偿资助、低息贷款、资本投入、财政补贴、贷款担保、减免税收、改进资本市场、鼓励建立风险投资、设立技术创新基金等;(4)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资金融通等中介服务。这些服务内容是中小企业创新最需要提供的内容。因此,提供上述服务也是政府扶植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职责之一。
2.政府要健全和完善风险资本与证券市场
针对我国工业企业95%以上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无力搞大的突破性研发项目这一特点,政府应实行行业改组,鼓励企业合并,组织同行业的企业合作搞技术创新。同时,为鼓励技术引进,政府及银行应对技术引进予以信贷支持。对引进技术能够消化、改进、创新的企业,应予以奖励,特别对出口技术的企业,应给予出口全额免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出口。
健全和完善风险资本与证券市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即使是小企业,只要它们业绩显著,就应批准并给予它们新股上市发行额度,以利于这些企业在风险资本和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逐步让风险资本和证券市场代替政府成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建议组建以技术转让为资助对象的国家风险投资公司,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以提供借款担保的形式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3.构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政府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上构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与收益的不对称性、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周期长等特点,要求政府必须从宏观及微观上构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激励的方式分产权激励、市场激励、企业激励和政府激励等。四种激励方式在创新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企业激励是主体,市场激励和产权激励是基础,政府激励是补充。
4.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协调职能,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金融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社会中介服务、政策体制支持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并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一种“官、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机制。
政府要引导和支持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人才和资产流动。如开展技术转让,进行联合开发,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建企业的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委托高校开办各种专门的培训班,企业与高校联合办教育,办研究生班等;建立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鼓励高校、研究机构申请重点技术研发项目,积极寻找企业伙伴,共同申请、共同承担;企业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计划需有科研部门的参与;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与协调,制定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计划。
进一步加大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牵引作用,大力促进产学研中介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政府要定期举办企业与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见面会,经常以网上发布、简报发布等形式对供需双方拟需合作的项目进行沟通,多给企业牵线搭桥,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加快研究成果转化速度。要对从事产学研合作服务的中介机构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保护应得利益,并强化其服务功能。
5.政府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政府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定期发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自主创新。同时,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在政策和生产要素上给予重点扶持。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政府应加快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新技术推广网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育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市场信息反馈系统,提高企业的市场预测和快反应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俊起.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略[J].北京工业大学,2007.(5).
[2] 陈苏汗,王键.浅议地方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职能和作用[J].安徽科技,2002.(2).
[3] 蒋永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4] 张洪武.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分析[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打印稿,2002.3.
[5] 黄国伟.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广西经贸,1999.(3).
[6] 杨爱.美国和日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科技管理,2004.(5).
[7] 李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理论,2003.(2).
[8] 马阳.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
[9] 肖广岭,柳卸林.我国技术创新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9).
作者简介:尹跃,女,黑龙江绥化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研究。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 问题 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是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也是政府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政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分析
(一)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贷款、贷款担保、出口信贷、补贴、利润分享、提供设备或建筑物、提供各种服务等财政措施,创造一种相对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吸引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
此外,税收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是政府影响创新活动十分有效的措施。许多国家利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税收补贴等税收手段,鼓励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如美国从1962年开始允许企业对新设备的投资可直接冲抵其应纳的税额,这既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构成中未分配利润比重的增加,又为企业依靠自有资金扩大新设备投资创造了条件。
(二)制度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影响创新的活动和环境以及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创新活动中的行为。与创新活动关系较密切的有《科技进步法》、《生态环境法》、《专利法》、《卫生保健法》、《技术合同法》以及《垄断法》等。如政府通过《科技进步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通过《生态环境法》要求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得污染损害周边生态环境;通过《专利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卫生保健法》要求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要符合其规定;《技术合同法》有利于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及转让。
(三)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活动是人的活动,没有充足的人才,就无法保证创新活动的成功及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许多国家政府为了本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都在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后备创新人才的成长。例如,大力发展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定职业训练计划和人才交流计划,派遣本国青年到国外大学和企业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等。
(四)信息、技术支撑
信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政府及国家信息机构,在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传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有:组建信息网络和信息中心;加强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功能;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系统;向企业提供有关创新的咨询服务等。
科学研究是技术发展的源头,为了支持本国的科学研究,政府通常采用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研究机构、支持各种学会和专业协会、建立科学基金、制定科学研究计划、并为研究项目和研究机构提供经费等。如英国建立和发展科学园区,设立研究和技术特别奖、支持公司挂靠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帮助企业开发对所在行业有重大技术进步意义的新产品、新工艺。
(五)市场培育
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这种风险不仅表现在研究阶段和生产阶段,也会在市场销售阶段表现出来。而只有当创新成果达到商品性扩大的程度时,才能算是创新成功。政府的购买行为可以创造出一个特殊的市场-“政府市场”,使那些很有发展前景但市场一时不能接受的创新成果以及为了国家利益须保护起来的创新成果,能在这个特殊市场中完成创新的全过程。政府的购买措施,对一些市场发育不好、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来说,是关系到创新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我国政府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关系互动不明确
我国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互动关系不明确,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企没有完全分开,企业尚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如此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就应该一竿子到底,直接运作资金和项目,或者通过重奖技术人员、提高科技人员待遇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这些不正确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我国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互动关系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激励机制不完善,政企不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许多方面,政府还多少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遗患未来,将大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水平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由此,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府的角色需重新定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宏观调控等多种手段强有力地影响所有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二)动力型政策不完善
科技力量分布不平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问题的根本在于技术创新的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动力型政策不完善,政府作用不够明显。
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机制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模式,研究与开发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地方所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力量很小。2001年我国财政拨款为574.2亿元,其中企业仅占7.2%。这导致了科技同经济脱节,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
(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
1.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
这种政策尽管在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特别是国家在现阶段仍然在大规模地实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非国有企业,自然就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例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就根本与中小企业无缘。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扶持对象还不够全面
从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分析,目前的政策主要是扶持那些科技型,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其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关注的还不够。如加工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这部分中小企业数量多,问题也较多,如产品单一,设备陈旧等。另外,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该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服务创新,而我国在该领域中的政策也几乎是“空白”。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比较薄弱,亟须加强。
三、提高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作用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应当制订积极政策,重视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企业技术创新体制中,政府政策的作用极为重要。我国政府在支持技术创新问题上,对于大、中、小企业应一视同仁,不应“抓大放小”。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实践也表明,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政府可通过如下方法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原则基础和法律依据;(2)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是需要组织机构来具体运作和贯彻落实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组织保证;(3)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是各国政府解决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中资金缺乏问题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措施,这其中包括无偿资助、低息贷款、资本投入、财政补贴、贷款担保、减免税收、改进资本市场、鼓励建立风险投资、设立技术创新基金等;(4)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资金融通等中介服务。这些服务内容是中小企业创新最需要提供的内容。因此,提供上述服务也是政府扶植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职责之一。
2.政府要健全和完善风险资本与证券市场
针对我国工业企业95%以上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无力搞大的突破性研发项目这一特点,政府应实行行业改组,鼓励企业合并,组织同行业的企业合作搞技术创新。同时,为鼓励技术引进,政府及银行应对技术引进予以信贷支持。对引进技术能够消化、改进、创新的企业,应予以奖励,特别对出口技术的企业,应给予出口全额免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出口。
健全和完善风险资本与证券市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即使是小企业,只要它们业绩显著,就应批准并给予它们新股上市发行额度,以利于这些企业在风险资本和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逐步让风险资本和证券市场代替政府成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建议组建以技术转让为资助对象的国家风险投资公司,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以提供借款担保的形式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3.构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政府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上构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与收益的不对称性、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周期长等特点,要求政府必须从宏观及微观上构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激励的方式分产权激励、市场激励、企业激励和政府激励等。四种激励方式在创新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企业激励是主体,市场激励和产权激励是基础,政府激励是补充。
4.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协调职能,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金融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社会中介服务、政策体制支持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并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一种“官、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机制。
政府要引导和支持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人才和资产流动。如开展技术转让,进行联合开发,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建企业的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委托高校开办各种专门的培训班,企业与高校联合办教育,办研究生班等;建立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鼓励高校、研究机构申请重点技术研发项目,积极寻找企业伙伴,共同申请、共同承担;企业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计划需有科研部门的参与;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与协调,制定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计划。
进一步加大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牵引作用,大力促进产学研中介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政府要定期举办企业与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见面会,经常以网上发布、简报发布等形式对供需双方拟需合作的项目进行沟通,多给企业牵线搭桥,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加快研究成果转化速度。要对从事产学研合作服务的中介机构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保护应得利益,并强化其服务功能。
5.政府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政府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定期发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自主创新。同时,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在政策和生产要素上给予重点扶持。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政府应加快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新技术推广网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育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市场信息反馈系统,提高企业的市场预测和快反应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俊起.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略[J].北京工业大学,2007.(5).
[2] 陈苏汗,王键.浅议地方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职能和作用[J].安徽科技,2002.(2).
[3] 蒋永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4] 张洪武.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分析[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打印稿,2002.3.
[5] 黄国伟.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广西经贸,1999.(3).
[6] 杨爱.美国和日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科技管理,2004.(5).
[7] 李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理论,2003.(2).
[8] 马阳.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
[9] 肖广岭,柳卸林.我国技术创新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9).
作者简介:尹跃,女,黑龙江绥化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