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韦小宝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ufangfang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姓韦,又生得娇小,全身靠一个圆而大的脑袋占据重心,刘海儿一梳,浑然娃娃样。这使我们更爱称她为“小宝”,而非她诗意盎然的本名“韦怡然”。韦小宝年纪不大,模样更小,一双圆眼睛不是带点儿傲娇不屑地斜睨着,就是笼起两道冷淡的目光半眯着,温顺乖巧是鲜少见到。大家觉得她这小孩样貌与大人姿态融合得十分有趣,说她是“鬼马小精灵”。
  这小精灵有个技能,就是骗人。高中时,正值高考关键期,她却和同学们在学校后山捡到了一只兔子,开始了在教室里养兔子的旅程。 因为学校抓得紧,不放假,所以一两个月,寄宿生们都不能在学校外面买兔子食。眼看着兔子越来越瘦,她一着急,就放了个大招。在医务室,她买了医用纱布,往自己手上缠了好几圈,然后蹙着眉向老师们“宣布”:“我真倒霉,这大热天儿的!竟然被开水烫了!”之后,为了把这戏演全了,她又悄悄躲进厕所,摸出学校禁止携带的手机,装作她妈妈的语气跟班主任发短信:“余老师好,我是韦怡然的妈妈,她在学校公共电话亭告诉我,她烫伤了,我带她去医院打针,夏天会感染的。谢谢!麻烦您了!”为了让老师更加相信,她又会捏着嗓子大胆地跟班主任打电话。加之,有了短信做铺垫,她的话也不能太多,以免露馅,只说:“余老师好,我是韦怡然的妈妈,我在校门口接她。”三个谎言,层层递进,她竟然真的拿到了假条,买到了兔食。甚至,这烫伤的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所以,她每周都骗班主任,每周都能出校门。最后她不仅买兔食,还成了班级同学的代购,帮压力山大的高考生们买校外的小玩意儿,什么明星贴画啦,言情小说啦,塔罗牌啦,等等。
  也许,就是她有一身骗人的功夫,艺考时她考入了军艺文学系,开始学写小说的活儿。说白了,写小说不就是把假的写成真的,骗得读者魂牵梦萦才好嘛!这专业倒真是很适合这小骗子。但令我没料到的是,在学小说基础功夫的时候,她竟然不会骗人了。她每天写一篇小东西,将每日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写下来,发到老师邮箱里。文学基础训练的小文章写了一两年,一天都没断过,这可真不是虚的。高中时骗老师,爱逃学的“韦小宝”突然成了一个学霸,这让早就认识她的我接受不了。
  就问:“你怎么突然这么爱学习了?真吓人!你对文学就这么有兴趣?”
  她一听,照例不屑地一笑,说:“哪是什么兴趣,不过是写来写去,发现这世道真有些东西值得动心。”
  “你又在装!”我撇了撇嘴。
  她哈哈大笑,收起她故作出的侠客姿态,认真地说:“干别的活儿,我也不会呀。我还能干啥?上了文学这条贼船,我也下不来了。就这么干吧。”
  她这话,可能有三四分真意。我猜,也许,是文学真的改变了她某些东西吧。她虽然依然有骗人的技巧,但是她也应该知道了什么时候该骗,什么时候不该骗。照现在看来,她似乎还是当年那个高中时没心没肺,嘻嘻哈哈,个头依然娇小,脑袋依然大,眼睛依然乌黑闪亮,保持着天真的她。
  但又似乎不是了?因为,学文学、写小说的人绕不过一些东西:她必须要去深谙世事,她必须要去靠近黑暗,她必须要在心里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东西,她要写出不同凡响、空前绝后的作品,她必须得经历别人不曾经历过的东西:为了赶15万字的稿子,她曾在北京的出租屋里写了半个月,都没出过门,每天吃饭靠外卖或方便面;为了写一本非虚构的长篇小说,她短时间内一边写,一边看了几百篇论文,学渣就这么成了专家;为了让作品更丰富,她也广泛涉猎,甚至,为了让自己的感觉敏锐,她好几年都食素。
  可是,从朋友的角度上来说,我并不关心她飞得高不高,我只希望心疼她小小的翅膀。但,她似乎不在意自己在文学上的付出,甚至不太在意自己作品,她找到我帮她写这篇别传的时候,对我说:“我要出道了吗?是不是太早了?我的那些小破文还能卖钱?我觉得我太顺利了,这样不好。可是,我也想成角儿,我什么时候能成角儿啊!哈哈哈… …”
  但愿她真能成角儿,更是成为理想的样子。因为,她长得那么小,即使毫无内涵,毫无思想,整天傻笑也会招人喜欢。可是,认识她这么多年,我知道,她不是傻大姐,她内心是有强烈的矛盾的:真假的矛盾,虛实的矛盾。她在军校学艺术,又要禁锢又要自由;她知道很多事情都是本来无一物,但又要书写那些虚幻的尘埃。甚至,在寻常生活中,一方面她心里很热乎,很容易显出自己的真感情,甚至有一点神经质的英雄主义:夏天,她被蚊子咬,是不开灭蚊灯的,她说:“我被咬个包,没什么,可是蚊子被弄死,失掉的是整个生命。要么你就去追着打他,你没他灵活。但拿灭蚊灯骗一窝蚊子,算什么英雄好汉!我建议你们也别杀他,他好可怜的。如果你们要杀他,我也没有办法,我也不能管着你们的思想呀… …哎。” 还有一次,她去重庆旅游,又听说大一某个学妹是重庆本地人,很久没回家。她便在重庆的小饭馆里打包了香辣龙虾、牙签肉、酸辣蕨根粉,拧着塑料打包盒过了安检,抱着食物飞回了北京,将学妹家乡的美食送给了学妹。但是,不熟悉的人只看见,她常常一副淡漠神色,配以冷言冷语:“世上只有两件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随便搞搞就得了,虚空世界里,人啊,别太当真。”她就是如此,对人很实诚,但又一再告诫自己不能别人充满期待,因为她觉得任何人是无法彻底交流的,每个人都是踽踽独行的个体。
  但话说回来,这就是她,一个时刻都在分裂,在真假的缝隙里,写文章的姑娘。也许,爱骗人的韦小宝是真的韦小宝,也许真流泪的韦怡然是真的韦怡然,虚虚实实,捉摸不透,可大可小的她,根本不能被一下子形容过来。只愿她好… …
其他文献
环  ——致cx  当生命不再束缚于时间  当一切开始就滴答出一切终点  画圆的钟表  沾满露水的花枝  你是否慌恐  明日将逝  河流带去昨夜篝火的影子  点燃一个黄昏  白羊路过灰烬  走进亡者的森林  朝圣  是一場浪漫派的葬礼  送葬者成群结队  手持玫瑰  你知道  我一览无余  你知道  我心无芥蒂  你知道  天上的星星令我着迷  却不知道  我最大的惊喜  不是仰望她们  而是注视
期刊
初春,冬天的一个伤口  铁屋,一窗扇打開如一对翅膀,  瞎子凭借耳朵觉察到意外。  空气涌动,秘密传递着流言:  春天是冬天的一个伤口,  裸露跨越世纪的疼痛。  这是死亡与诞生共存的时间。  厂洼路的雪水流淌,坚硬  成为过去,柔软已成为时尚。  泥泞,随暮色一起降临,  布满黑白相间的棋盘。  一棵树在默哀,另一棵树在沙哑地  歌唱,无知的幼芽费力地  钻出地层,期待一棵青草  或一枝玫瑰的命
期刊
中年两首  1.久了就好  时间过去好久,  久到我变得干净了。  离你远一点  是否我就能原谅他?  而你是一帖道德的清洁剂  原以为是爱染,  却也漂白了我。  时间很薄幸,  我会忘了你,  在逐渐白头的他身边  撒一次野,当一回乖。  你和他都不必洁癖,  从头到尾  我干净就好。  2.不新鲜了  日久知道,太阳底下  没有新鲜的爱情。  因为太阳有时也是黑暗的、  黑暗的还会灼烧人……
期刊
信  我想写一封信给某人  信里写着我很想她  我说这里下雨了  江上鱼很多  我想有人读这封信  人群安静下来  人们想到的不只是欲望  雨下个不停  江上的鱼越来越多  人们像鱼一样喝着水  也像鱼一样被水束缚  我想有人邊读边流泪  为这封信停下匆忙的脚步  读到“亲爱的,你好吗?"  有人点头,读到第三句  “我们有过的梦想"  有人开始叹息  这时一群鸟刚好掠过天空  人们抬头,长久地沉
期刊
一切纯粹的东西,都令人望尘莫及  雨水要来了  其实这只是个符号  它在节气的序列里  老老实实站着  等着时间点名  即使没有水从天上降落  老祖宗也用瓢泼的智慧  浇灌着子子孙孙  有没有一场倾盆的雨  最好再夹着电闪雷鸣  把世界掀翻重来  把蛇和蝎的信子劈裂  让天就是天  地就是地  男人就是男人  女人就是女人  爱欲就是爱欲  一切纯粹的东西  都令人  望尘莫及  (2017.02
期刊
光 线  中午时分  我经过倾圮已久的废墟  那些飘忽不定的身影、玻璃和铁器  那些物质的反光  树篱间的尖叫  像幽灵  远远地看着我  这是我在其他季节看不到的  一种惊悸,一种笼罩移换着光明  杂草丛生  我又看到了那双绿眼  那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逼视着天空  劳动者的号子  它們比太阳更炎热  更直接地刺痛我  夏天的呼吸  我想起了海里的鱼  和八月的草原  仿佛是有  比一匹马被自己
期刊
痒  我的痒先是抓醒了妻子,接着是夜  后来就让许多人睡不着了,似乎大祸来临  临近秋日,中年的水分干枯,雾霾渐多  一个小疱抓开之后,竟然能擦伤几层岁月  缺水之鱼难免挣扎  而骨节又渐渐僵硬,我挠不了身后  只好祈祷,背击烂泥  和人们用来比喻的南墙  厚实的墙直抵内心  也许我停止抓耳挠腮,人间会安静许多  但痛痒往往夜里发作,原谅我  必须点亮一盏灯  浮 萍  一场大雨,淋湿了城市  也
期刊
赞 美  不知从何时开始  我们开始默默地  向一种钟声祷告  为灌洗那些子虚乌有的罪名  埋下头又埋下脸  拨弄锋利闪光的银器  就像一只滿腹狐疑的蜜蜂  从不同的口中说出赞美  用整整一生,猜忌半瓣春天  绘画之诗  我路过他们时,阳光正好  那群围绕窨井盖画画的青年人  一个女孩,正挽起她的长发  将清澈之眼,投向落满尘土的地方  他们,首先需清除这些尘土  再设法变革这块冷铁  阳光下,调
期刊
刀 锋  切割日子  也不可能切割到我的村庄  从菜板上划过的刀  其鋒利的刃口  妥协于一只黑碗  锋芒的可爱  是向一个灶台或炊烟  低头  空 虚  没有把茶泡淡  没有把书读薄  没有把话说尽  没有把日子的硬  过软  深夜,空与虚  无休止纠缠  既不让灵魂安睡  也没把来路和余生  妥帖地安置  这空虚啊,多像  一句可有可无的话  句号两端  挂着你我  ——好悬
期刊
少年游  十五岁时我在田埂上第一次  停下来  那么认真地抬头,看  像受着某种神秘指引  我指给嘻嘻哈哈的同伴们看  干净的,高远却又仿佛伸手可触的天空  天空中正变幻的白云  第一次感觉到,我们身处的茫茫世界  第一次,我们站在泥土上,没有想晚餐,作业,农  活,巴兮兮的土狗  甚至屋后角落的墙洞里,我们偷藏的一两颗糖  我们都拼命地伸手  拼命地指,那些四面八方的白云  我们说那片云是我。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