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作用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的38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检测结果,并对比两组各指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EA(0)、CA125(2.63%)、GGT(0)、AFP(2.63%)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73.68%、55.26%、5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246.93±123.64ng/mL)、CA125(308.67±117.69U/mL)、GGT(417.34±181.36U/L)、AFP(401.38±150.34ng/mL)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3±0.98 ng/mL、50.36±8.21U/L 、20.31±1.65 U/mL、13.25±1.85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可有效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指标变化,可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化学免疫法;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094-01
  恶性肿瘤是人类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手段,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存期的主要手段[1]。肿瘤生物標志物检验是恶性肿瘤筛查的重要手段,目前该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为进一步该方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的38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和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该方法检测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的38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58.03±17.03)岁。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59.11±17.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罗氏E6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标准品、检测试剂均为罗氏配套产品,由本院资深检验医师按照试剂说明书完成操作。两组患者均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甲胎蛋白(AFP)、γ一谷氨酞转肤酶(GGT)等主要肿瘤生物标志物指标。两组受检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3ml送检进行相关检测。
  1.3观察指标
  主要肿瘤生物标志物指标阳性标准为:CEA≥5 ng/mL;CA125≥35 U/mL ; GGT正常水平为7~45 U/L ;AFP正常≥8.78 ng/mL [2]。对比两组各指标水平及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受检者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CEA、CA125、GGT、AFP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各指标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CEA、CA125、GGT、AFP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极为隐匿,易于多种良性疾病混淆,因而不易被察觉,临床诊断难度较大。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是一种高效简单的癌症筛查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前临床多爱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完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临床应用极为广泛[3]。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恶性肿瘤患者指标升高极为显著,因而诊断价值较高[4]。本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CEA、CA125、GGT、AFP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者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与非恶性肿瘤者存在巨大差异,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比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阳性率显示,观察组CEA(0)、CA125(2.63%)、GGT(0)、AFP(2.63%)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73.68%、55.26%、52.63%),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应联合多个指标检验,降低漏诊奉风险。
  综上所述,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可有效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指标变化,可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孙巧梅,姜桂环.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3): 549.
  [2]宋瑞卿.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8,37(17):17-19.
  [3]吴永兵.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6):220-221.
  [4]郭雅勇.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168+178.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弹性髓内针留置引流治疗对儿童单纯性骨囊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童骨科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单纯性骨囊肿儿童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儿童患者选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儿童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并进行留置引流法,两者对比研究弹性髓内针留置引流法在儿童单纯性骨囊肿疾病治疗方面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患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经会阴高频超声与经直肠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和2组,各55例,对比患者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检出率。结果:1组患者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检出率显著高于2组(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以经直肠超声检查(西门子Q3C多普勒彩超)为主,即在患者检查中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实践效用,更好地为影像学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诊断治疗的情况,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6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T平扫为主要诊断方案,观察组则为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影像学检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开塞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45例,干预组给予开塞露灌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干预早产儿黄疸,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观察两组早产儿光疗天数、黄疸持续天数及首次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的光疗天数、黄疸持续天数较对照组短,首次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开塞露
期刊
【摘 要】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它仍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及手术,其中化疗与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会严重损害到身体机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因此,寻找副作用少的新药是当下抗肿瘤药物领域研究的重点。许多来源于天然植物的化合物安全有效,在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防治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Butein(紫铆花素:2′,3,4,4′-四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AHF)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7.11月~2018.11月,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3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预后效果以及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在疗效对比上,研究组总体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在预后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及心包多发伤急诊应用超声FAST方案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FAST方案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结果:常规超声检查用时(10.53±3.96)分钟,FAST用时(3.18±0.46)分钟,P0.05。 结论:超声FAST方案用于进行腹腔及心包多发伤的评估有重要价值,能够保证迅速
期刊
【关键词】健康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自我监测  【中图分类号】R3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08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罹患慢性病的数量只增不减,其中糖尿病更是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已进入“大糖盛世”,有1.1个亿糖尿病病人和3.5个亿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已成为医疗服务的工作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硫辛酸在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6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36例,在对照组患者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硫辛酸治疗,评价硫辛酸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研究,选取病例数60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0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30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评价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其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