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奶奶”和“灭霸爷爷”:幸福藏在三餐里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万句浓情蜜意的“我爱你”,不如陪着一个人,食三餐,赏四季,从清晨到日暮,从青春年少到垂垂老矣。炒麻食、搓面鱼、洋芋粑粑炒腊肉……一道道来自陕南秦巴山区的地道特色美食,隔屏撩拨着数百万网友的味蕾,勾起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乡愁,被称为现实版“向往的生活”。“90后”小伙张万露记录下的,不只是“秦巴奶奶”和“灭霸爷爷”的三餐,更是家的味道、爱情的真谛。这对金婚老人用朴实无华的一日三餐,传递着幸福的秘诀。
  奶奶的饭菜里藏着爱的味道
  “婆,今天吃啥饭?”“你爷要吃蒸面哩。”面粉和浆,倒水烧锅,豆芽汆水,白花花的面浆舀起来,倒入双耳大铁盘,轻轻转动摊匀,上锅开蒸。片刻后,一张白如脂玉、带着油亮光泽的面皮,被奶奶轻巧地揭起来……
  一旁的爷爷也不闲着,添柴、烧火、捣蒜,最后浇上红油辣子,直叫人胃口大开。酸辣爽口的安康蒸面,再配上二两小酒,吱的一声下肚,爷爷乐得额上皱纹叠起,两颊沟壑纵横,像黄土高原上一垄一垄的梯田,“美得很”。
  单是这条安康蒸面的视频,全网播放量就达到了8000多万,两位老人也因此在抖音上俘获了269万粉丝的芳心。拍下这段视频的,是老人的孙子张万露。
  71岁的陈桂刚和78岁的老伴张祥芬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枣园村人。因家在秦岭以南的大巴山地区,张万露给奶奶起了个洋气的网名“秦巴奶奶”。至于爷爷,因为长得像影片《复仇者联盟》里的大反派“灭霸”,被网友们戏称为“灭霸爷爷”。
  张万露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大山里长大。18岁后,张万露走出家乡去打工。他做过流水线上的工人,学过美发,卖过化妆品……在外的日子,他总会想起故乡简单朴素的生活,想起爷爷奶奶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2010年,张万露回到家乡,回到爷爷奶奶身边。白天他去县城工作,下班到家已是夜深,两位老人都已睡下,但饭桌上总扣着一份香喷喷的饭菜。每当此时,张万露感觉一身的疲惫都没有了,家的感觉,都藏在奶奶的一粥一饭里。
  幸福就是你给我做饭,我陪你变老
  用视频记录下爷爷奶奶的一日三餐,对张万露来说纯属偶然。2018年9月的一天,他看见奶奶在橘子林里挖魔芋,便随手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居然引来3万网友围观。不少网友留言说,这段视频让他们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张万露喜滋滋地把视频放给爷爷奶奶看,还把网友的评论读给他们听,说:“婆,网友说您漂亮哩。”奶奶有点害羞:“挖个魔芋,有什么好看的?”爷爷乐呵呵地捧着手机反复看了好几遍,说:“别说,你婆笑起来真好看。”
  看着爷爷奶奶的笑脸,张万露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决定把爷爷奶奶恬静的生活状态用镜头记录下来。那段时间,正好张万露的工作遇到瓶颈,他索性请了长假,天天和爷爷奶奶腻在一起,举着手机追拍。
  这一拍就停不下来了。奶奶一身好厨艺有了施展的机会:滑嫩可口的浆水面鱼,风味独特的泡菜牛肉米线,油润红亮的红烧猪蹄,香辣可口的农家大盘鸡……奶奶样样拿手,隔着屏幕都讓人垂涎欲滴。
  在张万露看来,奶奶的手艺是在几十年一日三餐的烟火气里熏出来的。爷爷年轻时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怕爷爷吃不好亏了身体,即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奶奶也用一双巧手,尽可能改善一家人的伙食。做各式泡菜、腌菜、辣腐乳、油泼辣子,都是奶奶的拿手活儿。爷爷爱吃肉,只要他一说“这几天没吃肉,干活儿都没力气”,转天桌上准有一大盘肉菜:过油肉、回锅肉、酸菜蒸碗……变着花样来。奶奶舍不得吃,总是最后一个动筷。看着张万露和爷爷吃得香甜,她比自己吃还开心。
  张万露买了专业相机,自学剪辑,干劲十足。他想要传递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份家乡情怀。潺潺的溪水,郁郁葱葱的山野,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农家小院……大山深处的农家生活,让无数在大城市里漂泊打拼的人心生向往,看得身心俱醉。
  看得见,吃不着,更让人心痒难耐。不少网友发私信给张万露,想买奶奶的辣椒酱和泡菜,希望他把奶奶的美食做成产品销售。张万露心动了:既能宣传家乡的美食,又能帮自己和乡亲们创收,何乐而不为?
  他把想法告诉了奶奶,老人立即把自己制作辣酱、泡菜的配方和方法告诉了张万露,并再三嘱咐他:“原材料一定要精挑细选,价格不要太高。”张万露一一应承下来。
  2018年年底,张万露注册了“秦巴奶奶”商标,拿着奶奶的配方,找到一家资质过硬的工厂加工。“秦巴奶奶”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一天能卖出几千单,安康美食也因为“秦巴奶奶”走向了全国各地。2019年12月,张万露携“秦巴奶奶”品牌荣获抖音“陕西城市美食合伙人”“签约达人”等荣誉,这意味着,不必走出大山,他就能有更多推荐家乡美食的机会。
  为了展现爷爷奶奶生活的原汁原味,张万露拍摄的时候完全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来,爷爷喜欢吃什么,奶奶做什么,他就拍什么。奶奶的目光离不开爷爷,爷爷的目光也总是追着奶奶。奶奶做美食,爷爷就打下手,添上一把柴火,或是递上一个蓝花碗。奶奶做的每一餐,爷爷都吃得盘光碗光,笑得见牙不见眼。平日里,奶奶说得最多的话是:“你爷爱吃这个,我就做给他吃。”爷爷说得最多的是:“你婆的手艺美得很!”被美食诱惑的同时,网友们还被爷爷奶奶喂了一把大大的狗粮。
  2019年是爷爷奶奶的金婚之年。10月2日爷爷78岁生日这天,全家十几口人齐聚一堂。孩子们调皮地往爷爷脸上抹奶油,奶奶护着爷爷,还拿纸巾帮他擦,快乐就藏在两人脸上的皱纹里。
  金婚银婚,不如陪你到黄昏。幸福就是你给我做饭,我陪你变老。大家喜欢这样的“秦巴奶奶”和“灭霸爷爷”,喜欢他们每一餐里包裹着的浓情蜜意。
其他文献
搬家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搬家前,不妨先清理掉一些东西。  1.不常用的厨房小家电。盘点一下厨房里的小家电,把那些久置不用的小家电转赠他人或低价出售。  2.用了很久的清洁用品。房子住久了,屋里常會囤积不少清洁用品。搬家前检查一下厨房和卫生间的各种清洁物品。抹布、拖把、洗碗布等往往是细菌的滋生地,已使用较久的不妨扔掉。  3.磨损的浴巾和浴垫。浴巾和浴垫都是生活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已经破损的、不能吸
期刊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蒸、煮、炒、拌皆宜,还可切丝入馅,菊花酥饼和菊花饺都非常可口。  战国时期,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三国时期的钟会在赋中称赞菊花为“神仙之食”。唐朝的陆龟蒙住在郊外,房前屋后空间宽敞,便种了许多杞菊。他在《杞菊赋》中写道:“春苗恣肥,日得以采撷之,以供左右杯案。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旦暮犹责儿童辈掇拾不已。”苏东
期刊
脑血栓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红”“白”两类,需要使用的抗栓药物也不一样。  白血栓:如果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并显示是低回声软斑,这种斑块往往不稳定,很容易在高血压的血流冲击下脱落。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进入脑的微小动脉,堵塞血液,形成脑血栓。  这种血栓以白血栓为主,主要成分是血小板,治疗以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主,同时辅以他汀类调脂药物稳定斑块。  红血栓:如果心脏超声发现心房扩大,心电图
期刊
父亲已经70多岁了,以前他一直抽烟,每天一包。抽烟不但使父亲身体虚弱,而且他还经常咳嗽,有时候咳得上气不接下气,痰中带着血丝。  全家人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戒烟。我还对父亲说:“如果你坚持不抽烟,我就每天奖励你10元健康奖金,多少天不抽烟,我就奖励你多少天。”父亲咧开嘴笑着说:“还有这好事?如果我三四年甚至更多年不抽烟,那你要奖励多少健康奖金呀!”我说:“只要你把烟戒了,我就一直奖励你。”父亲想了想
期刊
浙江有位爷爷,退休后当起了摄影模特,火出了圈,被网友称为“模特爷爷”。他叫缪明寿,温州人,今年73岁。  从汽车运输公司调度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后,缪爷爷的生活趋于平淡。他整天搓搓麻将,打打太极拳,消磨时间。为了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他给自己报了一个摄影班。  2013年,他的丈母娘去世,按照温州当地的习俗,他蓄了40多天的头发和胡须,看上去有了一种艺术家的味道。“朋友开玩笑说我像张纪中,叫我‘张导’。
期刊
书店也卖菜  在日本千叶县银座街有一家中岛书店。表面上看,它和其他书店没有任何区别,但当你进去之后,就会发现书店最里面居然摆着菜摊儿。这个菜摊儿星期三、星期天以及法定节假日休息,其余时间正常营业,且营业时间为下午2点到6点。这一奇怪的安排让很多顾客都带着好奇心前来光顾。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现在书店每天的客流量超过100人次,并且回头客在逐渐增多,发展前景不错。  “一口价”菜市场  巴西的圣多斯是
期刊
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里斯写道:“文化和历史直接融入世间万物,或镌刻于石上,或化为人们面庞上的皱纹,或体现在葡萄酒和食用油的香味中,或呈现于波浪的色彩。”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地中海饮食文化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的开场白。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地中海饮食文化称为一种“生活方式”,许多人认为其已升华为“饮食、社交和时间的哲学”。  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期刊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无论什么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但对于博物馆的展览,光线显然必不可少。因此,根据各种文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不同,文物保护部门出台了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文物在展览过程中所承受光照的限度。  闪光灯会对文物造成什么影响?一般来讲,常见的展品中,织物、纸张类是最容易受到光线伤害的。据了
期刊
一  午后,我从食堂返回办公室,经过古籍善本阅览室门口。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图书馆里的人明显见少,长长的走廊显得有些沉寂。视线中,有一位老人坐在長凳上小憩。  “郑先生,您好!”  “啊,您是?”老人匆忙站了起来。  “我是这里的员工,读书时拜读过您的《文献家通考》,记得您还去我们办公室借过书呢!前两年经常在园区看到您,您好像很久没来了?”  “是呀,前段时间我的腿摔伤了,走路困难,来得少
期刊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和释放压力。近期日本筑波大学体育系一个研究小组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观看体育比赛也能减少抑郁情緒。  研究小组利用日本老年学评价研究数据,以21317名65岁以上的老人为研究对象,将他们观看体育比赛的频率分为每周1次以上、每月1~3次、每年数次和不看四类,观看方式包括现场看比赛以及在电视或网络上看比赛等多种,然后使用老年抑郁量表中的相关指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