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里的大管家”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默默地工作在社区一线,心里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认真、甘于奉献,“大事小事事事关心”,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牵百家手,用一颗全心全意付出的心赢得了居民的认同,是倍受居民爱戴的“小巷总理”,她就是交东社区的党委书记兼主任杨春茹。
  一、探索建立“六联共建”工作机制,协商共治多方联动
  交东社区是始建于2003年的危改返迁小区,建成后的社区,多由原址回迁居民组成。长期的平房居住习惯,导致社区居民私搭乱建、随意堆放杂物的现象普遍发生,使得交东社区的卫生环境情況每况愈下。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整体环境水平,杨春茹探索了共建共管新机制,与社区居民群众、社区物业公司协调,积极搭建协商共治的工作平台,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民自管会、物业服务机构、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联席会议、联民纳谏、联手调处、活动联办、服务联手”的“六联共建”工作模式,形成了四组织“目标共同、服务共献、和谐共建”的良好格局。
  在物业管理、环境治理方面,她每周定期与小区物业召开“一周问题讨论会”,集中将居民反映的问题与物业共同商讨对策,拿出解决办法并督促落实。在公众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她走访辖区单位,整合资源,促进单位居民共驻共赢,积极协调东城区图书馆为交东社区居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联系22中为社区群众提供健身场所,成立交东“和之韵”艺术团,丰富了社区文化建设。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方面,成立了“彩虹民间调解队”,她带头做到“家庭无纠纷,门前无杂物,邻里和睦,志愿服务”,实现人人有组织,个个有事干,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精彩。
  “六联共建”机制把热心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发展的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引导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提高了社区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服务居民群众的水平,使群众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群众利益得到维护。
  二、打造“法定周五”志愿活动品牌,社区环境更美丽
  自2012年以来,杨春茹从社区环境整治入手,动员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开展了月末卫生清洁日活动,以拆除违建为切入点,清除卫生死角,拆除私搭乱建,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法定星期五”,是居民群众普遍认可的一项社区环境清扫活动,每到月末的最后一个周五,居民都能够自觉地拿着清扫工具、走出家门参加清扫活动。截至目前,月末周五志愿活动已坚持了五年多,共拆除违法建设157处。在杨春茹的带领下,小区的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居民私搭乱建得到控制,居民们高兴地把这天称作“法定星期五”。
  三、成立“杨春茹”匠心工作室,打造高素质的社工队伍
  杨春茹抓班子建设不松劲,她坚信高素质的社工队伍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先后提出了“走动式工作法”、“五个不让、六个凡事”工作准则,将“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座右铭,将社工队伍拧成一股绳子,社区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根据东城区建设“社区匠心工作坊”的要求,杨春茹成为首批工作坊导师之一,2017年9月“杨春茹”匠心工作室正式挂牌。工作室成立以来,杨春茹组织开展了10次活动,她依托交东社区各项事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涵盖了多类别社区建设内容,学员通过亲身参与直观的学习导师处理社区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学员的大局观、逻辑思考能力和与同事、居民沟通的立意和方法,促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杨春茹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她没有惊世骇俗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是她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深得民心,她有爱心、有热心,有执著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她用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区书记官虽小,但杨书记干得认真,因为她知道:小家和睦了大家就幸福了,社区安定了社会就和谐了。这就是杨春茹书记——名社工的社区情怀。杨春茹,女,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59年2月24日。2007年5月入职交东社区,现任交东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杨春茹同志曾多次荣获区街优秀党员,2015年“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首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者之星”的光荣称号,2016年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工作经历:
  1979年8月-198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1厂工作
  1982年6月-198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1厂技校学习
  1983年8月-200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1厂技校工作
  2007年5月-2009年3月交道口街道交东社区工作者综治主任
  2009年3月-2012年3月交东社区党委副书记
  2012年3月至今 交东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其他文献
7月初,我针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写了一篇文章,指出社区治理的发展完善有一个“社会发育不足”的障碍,提出要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即是加强村委会、居委会的“社会性”。  今天,我将就如何培育社会,进一步增强“社会性”,介绍一个制度化的新型社区服务设施,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社会培育路径和方法。它作为一个社区平台,连接着村居委、社会组织、居民,在社区层面集中
期刊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社会事业,需要人才来推动发展。中国从西方引进社会工作已经近百年,社会工作教育也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社会工作作为国家职业制度建设直到2006年才实现。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社会事业,需要在健全政策、建设平台、健全机制、培训教育、建立队伍、试点示范等方面齐头并进,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其中一个核心要素,并与其它方面紧密相关。  人选择、从事某行业的“原动力”是
期刊
近期,地方政府如深圳、北京相继出台关于社工薪酬待遇的政策与文件。深圳民政局提出并出台了社工工资的指导价月薪由5000元提升至10000元的有关政策文件。北京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市财政局等15个部门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规定了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中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岗位设置要求,
期刊
人生的舞台有很多角色,这个角色可以很精彩也可以很平凡。八里庄街道八里庄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毛立新同志扎根于社区工作岗位上18个年头,让自己的人生角色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美丽的人生。  一、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  八里莊西里社区是50年代以京棉三厂职工宿舍为主体的生活区,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分别为老旧生活区、平房区、回迁区、商品楼区。面对老、旧、新混合型社区,居民利益多元化矛盾问题复杂的特点
期刊
郑树丽,朝阳区垡头街道双合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在十三年的社区工作生涯中,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清正廉洁、恪尽职守,承担起“建班子、带好队,谋发展、履好职,求创新、服好务”的重任,2015年,在郑书记的率领和影响下,双合家园荣获了北京市先进居委会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街道满意社区与“五个好”优秀党委,是“垡头力量”的实干标兵,是“五想”干部的优秀代表。  双合家园是个与众不同的社区,可以用5个
期刊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在顺义区空港街道裕祥花园社区有这样一对亲生母女,本应相亲相爱、生死相依,却形同陌路,三十年不来往,成了最亲近的陌生人。  故事还得从2011年的冬天讲起,这一天赵华像往常一样正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一位阿姨急匆匆的走进来,递给她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书记,救我!”“怎么回事?”赵华心一沉,对来人焦急的询问。来人答道:“这
期刊
今年55岁的侯喜君,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2003年1月参加社区工作。12年来,他在社区副主任、主任、社区党委书记的岗位上不断锻炼和提升自我,2015年获朝阳区第二届爱岗敬业模范社工金蜜蜂奖,2015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模范小巷总理光荣称号,2016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自从2012年担任三源里社区党委书记以来,侯喜君抓“大”不放“小”,既勇于创新工作法,又把为群众解难时刻挂在心上。他深知,三源里作为
期刊
他是通州区人大代表、通州区中仓街道西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更是社区居民的贴心人,他是扎根最基层的实干家……他,叫高洪元:作为高素质的社工先进个人,他立志为民服务,展示了首都优秀社工的形象。  一、调解问题的能手  “一件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于居民的诉求,西营社区的书记高洪元总能“真心、热心、耐心、细心”地对待,棘手的问题在他手里总能迎刃而解。“忠实履行职责,求真务实保平安”,是高书记
期刊
作者题记:真正的共产党员会把生命写进《党章》,把灵魂融入这片热土,共产党员——属于镰刀斧头锻造的高高飘扬的旗帜。  南口镇南厂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苏迎春,曾对社区工作人员说:要用为民请命的执著为居民办实事。这份沉甸甸的执著和承诺,饱含了—个社区书记、主任对辖区居民的关爱和深情,更饱含了—个共产党员将维护邻里和谐、倡导互帮互助作为自己的职责,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的崇高情怀。  一、
期刊
李玉荣同志是长期工作在社区一线的资深社工,长年以来,她始终秉承“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的服务理念,积极在工作思路上想点子,工作方法中找突破,服务活动中寻契机,“强基础、带队伍、激活力、谋发展”,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善作为,敢为先,勇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凝心聚力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