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维信息空间规划平台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区域发展,规划先行。真正实现中国“三农”的强富美,必须要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多目标管控,让农村切实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空间农业规划方法与应用团队紧扣“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应用服务”的主线,致力于通过多专业人才交叉融合,建立空间农业规划新学科。通过近十余年的不断总结、提升与完善,团队在农业区域规划中创新建立“多维空间信息理论”,自主研发了“多维信息空间农业规划应用平台”,取得一系列关键性技术突破,开发出“4.n”维数字沙盘产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多维信息农业空间规划应用平台区别于传统的农业规划基于区域的二维平面通某个时间截面而展开的农业规划。引入多维信息论,结合基于CAD、GIS、3D和VR集成技术创新,具有自主产权的VR处理核心引擎,创新性地提出“多维信息空间农业规划方法”,以空间维度的多目标管控、时间维度的多任务过程跟踪和信息维度的多方博弈资源信息整合为技术导向,研发了基于多维信息控制与评价、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农业规划应用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建立了比例尺1:10000的县域、1:5000的农业园区和1:2000的现代农业企业3个空间尺度的系统构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互动式触摸演示系统,实现了由平面布局到空间规划、由静态展示到动态仿真、由单向指导到多向互动、由抽象描述到直观推演的突破。四大优势:
  一是全面支持GIS地形信息的三维复原与编辑工作,通过数字地形数据的直接导入对地形特征进行复原,可支持DEM、AutoCAD、Dwg、PNG Raw等数据格式;
  二是采用分组时LOD模型显示控制技术,支持大规模场景显示,在确保显示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提高显示精度,并支持不同规划级别场景的需求;
  三是完全实时互动的三维可视化编辑,可在三维可视状况下进行农业区域规划和区域编辑,以交互的方式完成三维规划工作中的地形处理、作物配置、环境控制等;
  四是自主三维引擎开发,该引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不受制于第三方,可顺利完成各功能实现与发布,提高应用的可延续性。
  记者了解到,这个平台是国内第一款基于多维信息处理技术的农业规划应用平台。目前平台已成功应用到广东中山港口镇、陕西铜川印台区和耀州区、河北肃宁、贵阳乌当、天津滨海新区龙达、贵州凤冈和呼伦贝尔农垦等农业区域或园区规划中,获得地方一致好评。实践证明,该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套能够便捷交互进行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园区规划、生产经营管理的共享系统工具,促进农业规划与咨询工作更好地为各级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服务。
其他文献
秦二厂1号机组乏燃料大厅长期触发低温报警,给系统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分析该报警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对DVK(燃料厂房通风系统)和SES(厂用冷热水系统)两个相关系统的设计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政治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大地测量基准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在20世纪就建立了大地基准,并构建了天文网.最近这些年,大地测量基准受
记者:近年来,航运市场给我们的感觉是冰火两重天,期间船东与货主在运价方面的争论也从未停歇,您觉得双方应维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陈弋:货主把货交给船东.船东把货安全送到目的地.二者
本文对核电站建设中普遍采用的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普通水准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确定了两种测量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并根据实践阐述了实际应用中可能
期刊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地表综合景观的几何特征实现全面客观的记录,而且还能够对地表景观的形态和分布、物质的成分和结果后等实现有效的获取,在实现地物识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基础知识积极地开展各项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验和探究中感受生物
土建工程项目是个信息量十分庞大的词汇,其中地形测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引导和决定性的地位.本文全方面的详细介绍数字化的地形测量,通过对它的认真研究和探讨,深入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安徽省绿福米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12日注册成立。公司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种植基地4万亩,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订单生产与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秸秆回收、加工利用、销售;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销售维修;进出口等经营业务。公司先后投入280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展了物联网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