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

来源 :地质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rago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生型造山带是20世纪90年代新识别出来的一种造山带类型。这类造山带在中国有广泛的分布。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很宽的增生楔,增生楔中的复理石基质向着海沟后退方向时代逐渐变新;②增生楔中有多条蛇绿岩带,是海沟后退到适宜的构造位置时沿滑脱断层就位形成的;③增生型造山带中有多条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其生成时代也向着海沟后退方向变新;④增生地体内含有海山、大洋岛和大洋台地的构造碎块,使增生型造山带复杂化;⑤增生型造山带中具有多条韧性剪切带,可能是蛇绿岩构造就位的滑脱带;⑥增生型造山带含有大型、超大型铜、金和多金属矿床。增生型造山带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增生型造山带分布广泛、规模巨大,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地区。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npura,TTP)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癌骨髓转移并TTP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发热、贫血原因待查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多数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 ccholecystectomy,LC)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是LC的费用较高,而全麻是LC费用增高的原因之一。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
1病例资料男,42岁。因腰部及双下肢疼痛2 h入院。2 h前扫雪时突然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以左下肢为著,疼痛较剧烈,伴双下肢麻木,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寒战、发热,无胸
【病例】女,39岁,已婚。因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来我站。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1周前,末次人工流产为1年前。10年前第1次放置圆形宫内节育器,效果佳,到期取出,第2次放置宫内节育器后
目的探讨X线检查中有效辐射剂量的控制。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并接受胸部X线检查240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结果240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