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疑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c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化学教学效率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改变教学方法,在化学课堂上创设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情境,能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场景或思维意识中感受到化学的存在。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促进化学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情境探疑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情境探疑;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33-02
  引  言
  化学作为初三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课程,要求教师应用恰当的方式使学生快速形成化学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学科特征,利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实验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一、设置化学实验,创设直观情境,使化学知识更具象化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的辅助。教师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可以把化学知识具象化,使化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对教材中晦涩难懂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2]。学生一旦理解了教材内容,就会乐于接受这一新知识,最终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给初三学生讲解“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知识点时,就做了这样一个化学实验:把下端绑在一起的几根10cm~20cm长的铁丝固定在玻璃片上,把上半部分分散开,形成树枝的形状,取若干棉花团,浸以酚酞试液,并撒上少许酚酞粉末,再把这些棉花团错落有致地固定到“树枝”上,然后在玻璃片上放置一小杯浓氨水,再用大烧杯罩上,静候一会儿,“树枝”上便出现了一朵朵白红交替的“花朵”。学生看到这一“奇观”都兴奋起来,纷纷跃跃欲试,想要探究其背后的真相。通过“铁树开花”这一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生“探究真相”的兴致被激发出来,在学习了化学知识的同时,其化学思维也得以培养和提升。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用化学知识解答疑问
  因为初三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化学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直观、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学科学习[3]。初三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多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化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与化学知识的内在关联,从而使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简单[4]。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变化”时,笔者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个事例:“众所周知,我们平常吃的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如何从外观上判断某一食物已经变质了?”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给出发霉了、长毛了等答案。这时,学生把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认识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由此可见,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用化学知识解答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同时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三、根据社会热点,丰富教学情境,凸显化学的广泛应用
  化学学科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对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广泛接触的食物变质、氧气助燃、家居装修、药品、垃圾回收再利用,以及其他新能源、新技术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的运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5]。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宣扬的绿色奥运、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环保汽车”等,教师可以将其与教材中的“地球周围的空气”这一知识点联系起来。又如,在教学学生颇为关心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毒品对人体的危害、长期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引入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感受化学的多重作用
  初三学生还处于喜欢听故事的阶段,无论哪一学科,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都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6]。化学课也是如此,而且和化学有关的小故事往往更加具有趣味性,极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够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课堂上曾讲过的“点石成金”的化学小故事,深受学生的欢迎。据传,秦始皇一直幻想着能够长生不老。为了满足秦始皇的愿望,很多炼丹家将丹砂和雄黄等作为原料炼丹,希望能够炼成仙丹,进而获得“点石成金”的办法,用炼制出来的金银器皿或仙丹实现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愿望。2000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炼成仙丹,但是“点石成金”的技术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真正实现了。1941年,科学家成功制成人造黄金——镄。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1980年初,科学家又用化学技术真正实现了“点石成金”,得到针尖大小的微量金。从这个角度来讲,2000多年都未曾被攻破的难题被现代人用化学手段攻破了。这样生动、现实的例子激起了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让学生有动力学好化学。
  五、研究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爱上化学
  对于任何学科,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切实体会和感受,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和喜爱,进而主动参与并积极探究。让学生更快进入化学学习状态的另一个办法就是组织课堂游戏,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情境,让化学通过游戏散发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理解和吸收知识。
  化学元素符号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难点,对此,笔者采取了创设游戏情境进行探疑的教学方法,把一些重要且常用的化学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分别刻在卡片的正反两面,开展“接龙”游戏。这样,学生既玩得尽兴,又掌握了知识。
  六、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优化化学教学过程
  改变以往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使用先进的多媒体电子平台技术,化乏味枯燥的化学语言为生动具体的直观形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影像、图片、电影及幻灯片等,学生不必再根据教师的描述进行空泛的想象,从而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结  语
  “情境探疑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将知识生活化、具象化,使学生与化学学科产生“共情”。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寻找并创造能让学生和化学学科产生“共情”的点,将这个点具象为一种情境,通过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对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让学生顺利进入化学学习状态,最终实现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辉.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李爱华.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袁帅.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4.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周艳芳.中学化学情境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鞠君超.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分析[J].教育观察,2019,8(02):111-112.
  作者简介:李海英(1979.8-),女,福建莆田人,中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被评为镇、校“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
其他文献
上海巨昂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周祺,是上海市松江区人大代表、苏州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无人零售行业分会会长、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2018年获松江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上海连锁经营协会最具影响力特许品牌松江区质量金奖荣誉称号,全球青年大创第三名,获G60科创走廊青年创新英才称号,是松江区“专精特新”领军人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这是税收征管从合作、合并到合成的重要突破,对我国税收征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任务及“时间表”《意见》对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任务及时间表是:一是主要目标。到2022年,在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上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探究聚羧酸超塑化剂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总结聚羧酸超塑化剂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通过掺加与未掺加超塑化剂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超塑化剂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然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研究聚羧酸超塑化剂对水泥土微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微结构的影响,从微观角度研究超塑化剂对水泥土的改性规律。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超塑化剂的掺加可以促进Ca(OH)2和AFt晶体的形成,改变水化产物的形貌,提高水泥土的早期强度。
7月7日,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伟大号召,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要求、担当新使命,奋力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省委书记李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以介绍旅游度假概念为先导,以大田县桃源镇桃源里旅游度假区为例,剖析建设旅游度假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规划定位、规划策略、规划内容等多方面,探索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方法,以期为国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主要以深基坑开挖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为主要探讨对象,从基坑工程设计、专项方案、土方开挖、排水降水、坑边堆载、变形监测、应急措施等方面辨识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采取的对策措施,阐述危险源监测预警在基坑施工安全起到指导的作用。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简介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2年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面向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信息安全方向招收优秀博士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旨在引进和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域高素质人才,努力构建适应新时期网络空间安全工作要求的高端科技人才队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测评中心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联系信息安全
江西南昌,一个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因“八一南昌起义”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之城。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随后各地反动势力也纷纷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武汉汪精卫实行“分共”,国民党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重点关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基础,对化学关键能力的培养进行细致分析,旨在明确化学教学的未来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基础教研概况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知识以骇人的速度更迭交替,创新、求变以前所未有的人类社会统一认知高度被推崇。新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变化”,由于知识从创造到应用的距离进一步地缩短,我们周围的变化每时每刻不在产生,“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已经让每一个普通人深刻地感受到这并不是一句印在纸上的话。作为处于日新月异变化情况下的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分配到具体的学科,我们作为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应该如何去构建学科教研组,使得学科教研组既真正地契合社会教育环境的变化,又能充分发展新时期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显得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