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荆文公诗李壁注》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2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宋刻残本等文献资料的综合考察,大致梳理出是书编撰、刊刻和流传的过程,并认为,李壁不但是“补注”的撰者,也是“庚寅增注”的作者;刘辰翁删节、评点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元大德五年王常刊本,保存了宋本的主要内容,其价值不可轻易贬低;大德十年毋逢辰刊本等试图复原宋本原貌,于注文内容一无所增;李壁注《王荆文公诗》朝鲜活字本虽相当忠实地保存了宋“庚寅增注”本的原貌,但宋本有而朝鲜本无的注文,并不在少数;至于朝鲜本只保留刘辰翁评语中正面评价王安石诗和李壁注的内容,而将带有贬义的批评文字删去,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朝鲜士人对王安石诗和李壁注的接受。
其他文献
本书以五十余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展现出来的文学、文化、艺术形态,将明代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启蒙运动,视作中国历史上类似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本书在对明代16世纪以来的这场文化启蒙进行历史重构的基础上,揭示了长达三百年的历史辉煌,对中国自身的“文艺复兴”进行了历史性还原。第一章《一段失落的文明》从理论高度对中国近代文明的复兴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二章《时移世变的16世纪》,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政治背景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第三章《土生土长的人文主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的《诗品》,原由陈延杰注释;陈注导夫先路,功在读者。但半个世纪以来,《诗品》研究和注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推陈出新,改正《诗品》原典、注释上的错误,人民文学出版社请曹旭教授重撰《诗品笺注》。此书用多种《诗品》版本进行校勘,譬如《上品·阮籍》条原文,陈注依明、清版本作:“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曹注改为“无雕虫之巧”。
《韩非子》一书中除去公认作伪的篇目,从形式上看可谓诸体多有,从内容看也可谓材料丰富。我们要论述的是韩非子的抒发身世不遇之感的结构完整的说理散文,包括《孤愤》、《说难》、《难言》及前贤论定的诸篇上韩王书,至于《五蠹》、《显学》亦乃“愤世之辞”,我们也归入此类。韩非此类文章的风格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幽愤孤峭。幽愤是从文章情感讲的,孤峭则是从文章气势上着眼。
西方人扮演中国戏剧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7世纪末欧洲开始兴起“中国热”,有欧洲人以羡慕和猎奇的心理,尝试着以戏剧形式装扮中国人和中国故事,这一时期可以称作是发轫时期。第二个时期,随着19世纪中期以后华人大量移民欧美,西人的扮演不仅追求“形似”,而且试图通过戏剧了解中国文化,这一时期可称作是长足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20世纪以后,随着梅兰芳访美、访苏成功,
新时期以来的晋唐两宋文献整理固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当辑未辑、整理相对滞后的文献类别,晋唐两宋行记就是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类。由于人们对此类文献的性质类别、价值意义、存佚情况不甚了解,故其整理也易遭忽视。《晋唐两宋行记辑校》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缺。其学术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献收录较全、品种较丰。书中汇集了晋唐两宋间人撰著的各式各样的行记一百三十一种,其中已佚行记多达一百零八种,
清朝嘉庆、道光之际活动于浙江杭州的"潜园吟社",由屠倬创立。该社时举时辍,前后绵延十年有余,入社成员至少四五十人。又刊有部分社诗总集,为《潜园吟社集》,收入《是程堂倡和投赠集》。并专门绘有社图,曰《潜园吟社图》,广泛征集题咏。其立社时间比道光年间同样出现在地方的两个著名诗社——苏州"问梅诗社"和杭州"东轩吟社",分别要早五年和六年,同时还对"东轩吟社"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在清代嘉庆以后诗人结社逐渐恢复,重新走向兴盛的过程中,它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粮食安全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缩小是衡量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起来的农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农民之间的资金互助上;宏观调控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公平调控;地方政府绝不能与民争利;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应作为今后"三农"政策的基本导向;农村社区化的本质是要让农民与市民一样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而不是要化掉村庄。
文章根据制度设计理论,分析了政府制度设计及其对发展第四方物流的重要作用,借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提出发展第四方物流政府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从组织制度建设、绿色通道服务制度、政府监管制度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宁波的发展经验。最后总结出启示和建议:制度设计要战略定位清晰,宏、中、微观三层面有机结合;要将制度设计创新融于4PL的流程设计之中,做到导向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地完美结合;要正确处理自发演进和政府制度设计互动的关系等。这些对我国各级政府促进第四方物流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列举了唐人撰写拟制的几种情况,分析了《白氏文集》翰林制诏中拟制存在与史“不合”的原因,确认它们为自居易所作,并对其史料价值加以说明,对“伪文”说提出否定意见。
张震是南宋知名词人,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选录其词五首,但只提供了他的字、号这两点信息,于其籍贯、生平,一概阙如。后来自明杨慎《词品》至近世《全宋词》等,虽各有补充,却颇有异同。其实,南宋高宗至光宗等四朝,有三个“张震”。自《中兴以来绝妙词选》至《全宋词》,历代文献都犯有将不是同一个人的“张震”混为一谈的错误。“词人”张震,应是字真父,汉州人,商宗二十一年进士,孝宗朝官至敷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充本路安抚使的那个“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