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媒体优势构建“乐学”平台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i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多媒体;资源整合;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6(B)—0016—02
  
   生物是以观察、实验和探究过程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彻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原则。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挂图、标本、模型、幻灯片等手段开展教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去认识和学习知识,课堂结构单调、死板,学生不能通过观察鲜活的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过程去主动思考和总结,很难获得“活”知识,也谈不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环境的支持下,中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指导学生“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基础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当代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也就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二者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其突出的缺点则是强调“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否定“发现式”教学模式;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其突出优点是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缺点则是忽视了教师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心理学根据人的感知通道偏好把学习者分为四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当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个性偏好时,学习就会变得更成功和有效。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进行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的实验。他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项之和占获取信息的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二是关于知识的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量和教学效果将大幅度提高。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课堂教学后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的理论基础。
  
  教学优势
  
   多媒体技术对中学生物学科的支持体现在生物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特点;能够把微观的(如细胞器)和宏观的生物世界(如生物的整体结构和生态系统)结合起来,具有直观和动态性特点;能够把比较复杂的关系(如由细胞构成生物有机体)和生命运动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加以呈现,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和容易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下面是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1.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是研究生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中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自然基础学科。就教学内容而言,很多内容学生是十分陌生的(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有些生物类群分布区域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极地生物、海洋生物类群和寄生生物类群)。凡是遇到类似的内容,学生都难以理解,而对于生态学知识,学生很难到现场直接观察,这些方面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会使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和系统化。如,在讲“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时,一边展示其生活环境(自己拍摄的数码照片),一边展示草履虫的显微照片或显微录像资料,再通过显微镜观察活体草履虫,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讲“哺乳动物家兔的循环系统”时,让学生先解剖家兔,把主要的结构看清楚,再用课件显示家兔的整体循环系统,还可以局部放大显示其血管的结构和血液流动方向等全过程。通过直观形象地展现和模拟这一动态过程,具体生动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听课认真,回答问题也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很好。
   2.打破时空界限,真实地再现了宏观和微观知识链结构
   生物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阔,内容复杂和抽象。学生想要整体宏观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深入掌握更多微观的生物学知识,仅凭教师在课堂上讲和课后学生阅读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结合自然界去宏观观察和在实验室借助显微镜微观研究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样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完成这一目标,如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态学照片,或用显微数码摄像机录像等,再将这些资料添加到课件中。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打破了时空界限,把自然生物界的历史和现实、地球生物圈与局部生态环境、教学小田地与教室和屏幕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广阔,学生的知识库和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如,在讲“生物的进化”一节时,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学生看着寒武纪到二叠纪以来的各种古生物化石时,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好像看到了“活”的古生物,然后再向学生讲授古生物灭绝的原因,以及古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当时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而现代生物与现代自然环境相一致的理论。环境胁迫生物,生物不断地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导致生物适者生存,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正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精髓。
   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改变了传统教学情境的时空范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带到教室之外,飞越历史,穿越时空,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丰富和构建自己的知识库,进一步探索发现新的知识结构关系,从而为创造新知识搭建平台。显然,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3.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广阔的活动空间,也有了更多与教师或他人交流信息的机会。教师则可以从传统的以传播信息为主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去探索、思考、分析科学问题和发掘新知识,如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料为下一节课作准备,以预习和扩展课本知识范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及时反馈了解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对持续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在讲“某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时,可以及时插播该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其结果不仅仅是讲授一种生物,而是形成了一条相关的知识链条。如生物各类群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关系,生物的个体与群体及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关系等,这样有利于巩固和优化知识结构。又如,在讲完“昆虫的特征和分类”之后,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昆虫的触角、口、 足、翅和变态类型等分类特征,让学生比较这些特征与昆虫生态类群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农业、林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运用意义等,可以增加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实现因材施教。
   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征,它的优越性还体现在操作技能训练方面,对实验难度大、成本高等无法实际操作和示教的内容,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完整的教学过程。如针对微小低等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活的生物,学生感受深刻,理解更容易,这样便缩短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时间,简化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打破教学情境的时空限制,把教学内容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把片断化的知识情节延长为系统的知识链条,把微观、宏观和抽象的知识形式转化为直观的形式,创设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参与教学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在快乐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实现中学不断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基础型人才,或为社会培养既有基础理论又有一定工作技能的建设型人才的目标。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生物;统一美;对称美;人格美;动态美;情感体验;审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63—01    一、从生物课程学习中感受美  1. 生物中的统一美和对称美。在学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时,我巧妙地用一句俗语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然后通过许多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结合科学家
我科自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31例成人硬肿病(scleredema aduhorum)患者,报告如下。
提 要:通过概要介绍动力定位起源、发展、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让大家了解一些关于动力定位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一下如何取得动力定位操作手证书。  关键词:IMCA(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 动力定位 动力定位操作证书  ○ 引言  随着动力定位技术(俗称DP)在全世界各国各种类型船舶上的大量推广和使用,DP这个名称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笔者在不同类型的动力定位船上担任船长和DP操作手
先证者男,15岁。因双手足背白斑、褐色斑15年,加重5年,于2004年9月16日就诊。患者出生后2周即发现双手、足背有少量淡白色斑,并逐渐变为白色斑片,延及双前臂、双小腿,夏重冬
炭疽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仍有散发病例。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炭疽病报告如下。
期刊
报告1例伴骨损害的结节病。患者女,37岁。下肢、面部、躯干皮疹10年余,右手示指、小指近端肿胀,活动受限3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肉芽肿,中央无干酪
患儿男,14岁。因全身汗液呈红色,于2006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儿自幼全身出汗后所接触的内衣、被单、袜子等物均被染成鲜红色,洗脸时毛巾也染成红色,用白纸擦拭前臂汗液后,纸巾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随机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豫东地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会员参与兴趣、社团类型、生源分布、经费来源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同学参与社团动机是参与兴趣和对健身健美的认识,体育社团人数占学生社团总人数的比例较低,生源分布女生多于男生,大一大二的学生偏多,社团经费不足、体育社团管理呈现无序状态等问题,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豫东地区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所需的物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