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

来源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强人民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队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大省,其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文章以黑龙江省14个地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人数变化、等级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人员构成等。经过分析讨论发现: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数增速较快,但地区分布不均衡,省会城市好于其它城市;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形,但高等级指导员比例较小;城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稳步发展,而农村则刚刚起步;指导项目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地域特色;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以45岁以下社会兼职人群构成;队伍构成以女性居多,学历以大专以上为主。这些现状既体现了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暴露出了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反映了黑龙江省大众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动态变化,也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动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49—06
  我国于1993年12月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4年6月10日开始正式实施,1995年6月颁布和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纳入到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管理的轨道中,使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在发展群众体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既是适应世界体育潮流的产物,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和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活动5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我国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的主体。其作用的发挥对于社会体育的进一步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都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质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群众体育的开展,其结构越合理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也就越大。文章以黑龙江省直辖2个地区、11个地级市和农垦总局共计14个地市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分类统计,在我国非营利性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中从事指导工作的称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范围为《制度》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各地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总结经验,通过对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当前的发展状况,为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直接为社会公众提供健身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推动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北方地区及高寒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特点和全民健身需求提供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章选取了1994—2012年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黑河、伊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绥化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及农垦总局,共11个地级市、2个地区和1个农垦总局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库检索并查阅大量有关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文献资料,了解与此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体育指导员数据来自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体育事业统计年鉴》1994—2012年;体育管理在线网站(www.sport-monline.cn)。
  1.2.2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1994—2012年黑龙江省14个市、区及农垦总局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等级、性别、年龄、学历以及指导项目进行统计,研究黑龙江省18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动态变化。
  1.2.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及等级结构状况
  黑龙江省自《制度》实施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的变化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0年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第一期工程中每年获得等级资格的人数不足百人,2001年后每年参加培训并获得等级资格的人数以3位数的速度增加。
  截止2012年11月,黑龙江省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数已达19 297人(见表1),其中国家级111人(占0.6%)、一级508人(占2.6%)、二级6579人(占34,1%)、三级12099人(占62.7%)。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与总人口数(38 312 224人)比例为1:1 985,目前我国总人口约为13亿,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 023。可见,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均拥有量好于全国,但国家级和一级社会指导员数量还很少,人员变化不稳定,增长幅度较小。
  省内14个地市中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排在前6位,其中就哈尔滨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就占总人数的40%,前6个地市占总人数的83%(见表2)。可见,哈尔滨市成为黑龙江省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最多的城市,在二、三级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环节参与和获得等级人员较多,但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上却不如前6名中的其他城市。这也显露出公益性大众体育健身指导并不需要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的核心力量为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人数稳步提高,已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的96.8%,主要体现在大众化和公共服务化。
  2.2黑龙江省各地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项目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各地市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严重不均,其中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16 427人,占85.1%,农村仅2 870人,占14.9%。黑龙江省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为1 970万人,而这个庞大群体分布地域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和培养尚未普及到农村。前7个城市中只有哈尔滨市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初步形成了规模,而排在8—14名的地市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只有19人,只占总人数的1%,普及状况极差。这种城市和农村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的两极分化,表明各地市区全民健身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被公众认可。   在指导项目上可以归纳为8个大类,其中太极类、球类、健身类名列前3名,占到总项目人数的77.9%,这些指导项目也是全民健身中参与人群最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
  首先太极类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木兰拳、木兰剑、木兰扇、太极柔力球,其中太极拳体育指导员人数最多,项目的影响范围广,大众健身对此项目的需求较大。球类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门球、网球、手球、毽球、保龄球、曲棍球,其中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3个指导项目人数最多,三大球中只有篮球最热,小球项目中乒乓球和羽毛球指导员人数最多,从社会指导员人数分布可见黑龙江省体育锻炼人群正在从同场身体对抗项目向隔网技术类项目方向发展。
  健身类包括11个小项目,这些小项目中健身操、健身秧歌、健身舞、健美操等指导员人数最多,前3个指导项目因其动作难度小、强度低、参与人数多和场地简单等特点受到当今群众性体育健身的倾爱,而难度较大的健美操以及其他健身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在逐年的减少,如艺术体操和健美18年里各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了培训,可见其项目在黑龙江省大众健身的认知度和普及度很低(见表3)。
  2.3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员构成的基本状况
  2.3.1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比例
  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18年间男、女数量比例为1:1.29(见图1),在2007年前男、女人员变化浮动很小、数量几乎均等,但2008年后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女性呈现增多的趋势,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男子人数开始锐减,反而女性人员开始大幅度增加,2012年男女比例达到了1:2.43。
  造成此种现象的成因尚不得而知,受此现象的影响,全省14个地市中有10个城市也出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女性人数多于男性的状况(见表4)。在统计中也发现健身类和太极类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两大项目中前者为女性参与为主的大众健身项目,而后者为男、女共同参与的健身项目,这可能是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之一。
  2.3.2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状况
  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结构为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为9 973人(占51.7%),其他学历为9 324人(占48.3%),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为40人,占总人数的0,2%;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为3 860人,占总人数的19%(见表5)。
  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结构向着高学历方向发展,14个地市也都同样是大专以上学历指导员为主体的状况。随着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的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来源。高学历社会体育指导员由于自身对锻炼的生理机制及意义理解更为深刻,在讲解示范中也会表达得更清楚准确,这一点无疑有助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2.3.3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民族、人员、年龄构成状况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汉族为主体(见表6),其它少数民族有满、朝鲜、蒙古、赫哲等,因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流失严重,再加上参与人群过少,很多健身项目多为汉族传统或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所以少数民族人员投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就相应较少。
  在人员构成方面,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构成中以业余兼职人员为主,占到总人数的88%,专职社会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非在职教练员和其他作为补充。社会体育指导员中45岁以下的占44%,45~60岁占40%,60岁以上的占16%。45岁以下人员成为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构成人群,中青年人员精力充沛,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锻炼的热情高。60岁以上的人员,在锻炼的同时,虽然可以指导一同参加锻炼的老年人,但此类人群并不愿意获得资格认证。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平稳、均衡,在时间维度上观察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年前发展初期,人员数量少,全年获得资格人员不足百人;2000—2007年为稳步发展期,全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步入正轨,社会对其功能和作用也逐渐认识,队伍人数每年以百人的速度增加;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全年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每年都在3 000人左右,其对大众体育健身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认知度得到了提高。
  (2)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均拥有量好于全国,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全民健身的核心力量。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员的增长较快,初步形成了“金字塔”形,但多年来获得国家级和国际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还很少,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这正体现了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职能的大众化。
  (3)黑龙江省各地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不均衡,且城市发展迅速,农村发展才刚刚起步。14个地市中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排在前6位,占总人数的83%,其中哈尔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枝独秀,占总人数的40%。这与省会城市对其宣传力度、体育锻炼意识、体育人口数量和大众体育健身的总类都极大的关系。从地域分布可见,黑龙江省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上才刚刚起步,其它地市的发展空间巨大。
  (4)黑龙江省各地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项目过于单一,特色项目发展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项目主要集中在太极类、球类和健身类三大项上,人数最多,分别为太极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健身秧歌、健身舞、健美操等8个小项目,增加群众体育锻炼项目使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作为北方高寒地区冬季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才占总人数的1.5%,拥有冰雪文化为特色健身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很少。从大众体育健身视角分析,黑龙江省大众健身以冬季为特色的项目不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冰雪项目的指导不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5)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比例失衡,人员构成以大专以上学历、业余兼职和45岁以下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男、女比例不均衡成为现阶段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2010年后呈女性锐增,男性人数锐减的现象,这种男女比例的变化应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构成向高学历方向发展,并以45岁以下中青年的业余兼职人员构成。从人员年龄和学历上都对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建议
  (1)加大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力度,发挥其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扩大公益性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扩大规模和质量,增加培训网点和指导项目,如鼓励在专业体育院校增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必修课程和认证考试,将专业体育人才充实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充分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高质量地为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运动服务。
  (2)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各地市普遍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各行业体协及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缩小地市和城乡间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差距,城市和农村达到每两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大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
  (3)增加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冬季项目的种类,形成冰雪特点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形成特色。黑龙江省地处我国高寒地带,低温时间占全年的1/2—1/3,群众大多喜欢冰雪运动,这就要求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应结合地域特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首先,主管部门要增加冬季项目的种类,扩大指导项目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其次,政府应增加冰雪项目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4)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登记上岗制度,支持和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身指导、健身咨询等活动,在地方设立“公益性岗位”。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等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传授健身技能、举办健身讲座、普及健身知识、生活健康知识、饮食健康以及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通过分析运动员气质类型、运动自信心以及竞赛失败应对方式三者的关系发现,胆汁质和粘液质与竞赛失败应对方式中的容忍与失助性反应、问题解决和回避幻想存在显著相关;抑郁质与运动自信(特质自信、状态自信)存在显著相关,抑郁质对运动自信存在显著负相关。竞赛失败应对方式中容忍与失助性反应、问题解决、回避与幻想在胆汁质、粘液质影响运动自信心中起到了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旨在促进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咨询师对运动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阐释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基础上,审视体育本质。从生活世界中体育本质的“历史性”揭示,生活世界中体育本质“主体交互性”的阐释,以及生活世界作为体育本质论域的意义三个层面揭示体育本质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作为整个人类寄寓之源,即是体育价值的生成之源。关键词:体育本质;生活世界;回归;再解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
期刊
摘要: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科技大学2010级健美操选修班34名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测量和评定,了解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促进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健美操选修班女大学生在参加健美操运动前后,身体形态中的体脂百分比和体脂重量值显著降低(P<0.05),而瘦体重和肌肉重量值显著升高(P<0.05);身体机能中的舒张压值显著降低(P<0.05),而收缩压、肺活量
期刊
摘要:面对媒介融合趋势的影响,专业体育媒体如何应对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以《体坛周报》2012年伦敦奥运会报道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重点总结其在报道过程中表现出的突破与创新,以及由此对其他专业体育报发展所带来的启示,探索专业体育报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崭新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体坛周报》;伦敦奥运会报道;突破;创新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50岁以上网球参赛者的锻炼动机、锻炼年限、锻炼频率、经费来源、场地情况等问题进行调查,总结影响黑龙江省中老年人参加网球运动的因素。旨在为促进中老年人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实现终身体育起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球运动;50岁以上网球参赛者;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
期刊
摘要:本课题探讨了以健美操运动为手段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运用实验、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健美操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运动处方适合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六个因子的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三个因子的效果一般。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大学生;运动处方;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8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以哈尔滨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具教学实验,并对测试正手击球准确性进行,结果发现,有教具教学的实验组,击球准确性明显高于无教具教学的对照组,且此差距在实验后能持续提高。说明教具的合理使用能为学生练习提供目标和反馈,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球;正手击球;准确性;教具;实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与调查法,阐述了公共体育空间对全民健身的意义;分析了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城镇化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对公共体育空间的压缩以及城镇化中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失衡现象;从物质空间与文化环境两个层面系统论述了珠三角城镇化中公共体育空间的重构;珠三角绿道公共体育空间一体化建设,对全民健身的意义重大;绿道体育空间已经成为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幸福广东”、“和谐广东”的载体。 
期刊
摘要:在分析来球弹起后球的平动初速度在沿球拍切向方向和法向方向分量方向变化的基础上,对拉球时段进行重新分段,并对在不同时段拉球的摩擦过程进行物理分析,发现在不同时段拉球,对方来球平动初速度、本方法向挥拍速度、切向挥拍速度等对拉球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时段;拉球;效果;影响;探讨
期刊
摘要:通过追溯精英教育与竞技体育二者之间关系的历史变迁从而理清这一关系的发展历程,考察了西方历史上竞技体育与精英教育关系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变迁轨迹,得出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竞技体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非形式化阶段、形式化阶段和制度化阶段,认为可以通过竞技体育来培养精英,竞技体育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寻回失落已久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精英教育;竞技体育;关系;诠释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