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乐藻—螺蛳组合对模拟湖滨湿地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来源 :渔业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rs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伊乐藻—螺蛳组合对湖滨湿地水体净化效果并探究两者的最优密度搭配,通过不同密度的伊乐藻(100 g/m 2、200 g/m 2、300 g/m 2)和螺蛳(120 g/m 2、240 g/m 2、360 g/m 2)组合,研究在不同搭配比例条件下,伊乐藻的生长情况,螺蛳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检测了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亚硝酸盐氮(NO-2-N)的质量浓度变化,以及底泥中的TN、TP和COD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伊乐藻—螺蛳组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养殖国。目前,养殖海带的采收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为制约海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随着劳动力成本攀升,从事艰苦作业劳动力短
将ETS微生物菌肥应用于养蟹稻田,并用普通农家肥作对照,探索ETS微生物菌肥对稻田水体以及水稻、河蟹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正方形单元格,每个单元格面积100 m2。试验设置
为提升循环水养殖南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的节水、水质与养殖效果,通过增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等单元,对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升级,建立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并
水产养殖工程是现代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加强各国在水产养殖工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拟定于2017年9月在中国上海举办“2017水产健康养
在26℃下,将体长(2.089±0.021)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养在15 L聚乙烯圆形水桶中,设置400尾/m3和800尾/m32个密度和5个换水条件(不换水、日换水量20%、日换水量5
针对水产苗种培育过程中人工观测水体环境存在不精确和不及时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物联网云存储及Android平台的水产苗种培育水质参数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前端传感器用于检测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生产中,在饲养小于4 cm的对虾苗养殖时,循环水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容易出现堵塞出水管过滤网、虾苗无法有效摄食以及水质恶化等方面的问题。本研
通过模型实验的方法分别探讨了规则波和均匀流作用下贝类养殖吊笼的水动力特性,并分析了贝类养殖密度对吊笼受力的影响。在波浪作用下,基于莫里森方程,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