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13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2009年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恢复的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和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粒径构成、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优于两种人工林.综合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和微生物性状得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综合质量指数(1.20±0.10)显著高于马尾松人工林(0.59±0.03)和湿地松人工林(0.59±0.06),而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我国南方红壤区,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
其他文献
我国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应当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采取了相应措施,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以科技
研究了广东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杜鹃红山茶天然种群的基径、高度和冠幅结构,应用扩散系数、负二次指数、Cassie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格林指数等聚集度
以不同耐旱型鸭茅品种(系)"01998"(敏感型)和"宝兴"(耐旱型)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鸭茅幼苗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不同品种
主要针对市政道路路基土方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工作主要是按照设计要求配合施工进度测出地平面位置和标高。它是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所以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和校核设计图纸,仔细校对
分析了砖砌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从砂浆、灰缝留槎、砌筑方式等多方面分析了影响砖砌体质量的因素和应采取的措施。
高校理论战线杂志创刊五周年座谈会,1993年4月8日在国家教委逸仙堂举行。来自首都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首都新闻单位和兄弟刊物的代表共120人出席。参加编委会年会
研究了数字图像无线传输中基带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 根据DSP的特点优化了π/4-DQPSK调制、解调的算法,对基带差分解调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提出了用DSP芯片实现π/4-DQPSK调制
分析污染场地调查数据的统计特征能够帮助判别污染物在场地中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污染来源和成因.本文以我国某焦化场地为对象,对采集的表层土壤114个样点16种多环芳烃(P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