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染肝刺激因子基因增强肝癌细胞抗损伤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人肝刺激因子基因(hHSS)转染BEL 7402肝癌细胞,探讨其增强细胞抗损伤的作用.方法于肝癌细胞中转染hHSS,并以MTT法检测转染细胞活性;采用CCl4和H2O2损伤细胞,测定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以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变化,观察转染细胞的抗损伤能力.结果hHSS表达的肝癌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同时转染h H S S细胞具有保护细胞免受两种毒剂的氧化损伤的能力,可以明显降低细胞死亡率及凋亡率[在CCl4-处理组和H2O2-处理组空载体对照凋亡细胞率分别为(32.44±0.52)%和(47.78±0.45)%,转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0±0.66)%和(37.40±0.69)%,t值分别为16.82和25.2,P<0.01],并活化酪氨酸信号分子MAPK.结论hHSS基因的功能与刺激细胞增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对26例患者实施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其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3~65岁,平均53.2岁.颈椎外伤合并椎间盘突出症3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孤立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单间隙4例,双间隙12例.病变节段:C3,4 2个,C4,5 11个,C5,6 13
目的 根据循证医学原理,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小儿阑尾炎评分系统对小儿阑尾炎病例进行分析,寻找增加诊断准确率的新方法.方法检索文献,收集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证据,得出经评估在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的征候,以Bayes条件概率数学模型,QBASIC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采用该程序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总计237例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小儿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未手术组83例,诊断概率均值为0.1021±0.
目的 分析DNA甲基化酶1(DNMT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对人结肠癌细胞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方法分别构建并转染含有人正义和反义DNMT1的真核表达质粒入结肠癌SW1116细胞,PCR和限制性内切酶证实转染结果,以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细胞DNMT1蛋白的表达情况.定量PCR检测hMLH1、hMSH2及c-myc、p16INK4A基因的表达.结果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DNMT1基因的结
本文旨在探讨中老年女性冠心病 (CHD)并发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1 994年 1月~ 2 0 0 2年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结束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 A检测对持续性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对因输血而感染的慢性H CV肝炎患者进行IFN治疗24周,在治疗12周即取得完全应答的患者,24周治疗结束时检测PB M C中H C V RN A,并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血清HCV RNA监测.结果治疗结束时,有9例患者的PBMC HCV RNA为阳性,7例为阴性.在PBMC中
目的 探讨挫伤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伤的凋亡机制及诱因. 方法以3 J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制作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通过光、电镜及TUNEL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病变及细胞凋亡情况,测定视网膜匀浆中MDA含量与SOD活性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3 J能量挫伤后的视网膜病变中存在着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现象.随挫伤时间推移,视网膜MDA的含量逐渐升高(P<0.01),SOD活性在挫伤后早期反射性升高(
目的:构建受四环素调控的hIL-17RLM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实现IL-17RLM基因在真核细胞NIH3T3中的可调控性表达.方法:将hIL-17RLM-L DNA片段从pcDNA3.0/hIL-17RLM-L中酶切回收,
目的 :比较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方法 :71例高血压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浓度、
虽然在国际上丙型肝炎一直是热门研究领域,但我国却呈现降温趋势.已初步证实我国的HCV感染率为3.2%左右,然而临床所见病例远不及乙型肝炎的1/3(我国HBsAg携带率约为9.2%),甚至不及其1/10.显然,我国有关丙型肝炎研究出现降温的原因系对本病的重要性低估所致.分析起来,造成此种低估的主要原因如下。
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通常是由易碎的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破裂继而血栓形成所致。抗凝和抗血小板联合治疗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