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女性千万别碰这个药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午看了一名患者后,一整天都不太开心,不是因为受了患者的气,而是替患者的遭遇难过。
  33岁的一名女患者,平时月经周期不规律,30~40天不等,42天前末次月经,11天前确诊怀孕。这本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儿,但担忧却接踵而来,因为患者在不知道怀孕的情况下用了药。十天时间,只是因为鼻塞、流鼻涕被诊断为感冒,就林林总总用了十几种药,甚至还打了针,用了注射液。这些药对胎儿是否安全?会不会导致畸形?能不能保留这个宝宝?带着这些疑问以及部分药品的说明书和外包装,患者来了。
  诊室里,我根据患者的孕周、用药品种和剂量、药物相关的代谢和清除信息,逐一分析评估每种药物可能的影响。当分析到利巴韦林注射液时,我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患者连续两天注射了利巴韦林,这个药在临床已证实会致畸,它在体内代谢清除的时间又长,刚刚好就是她腹中胎儿发育的致畸敏感期!我不能替她做出是否保留这个宝宝的决定,但必须告诉她致畸风险很高,这真是个让人沮丧的告知。
  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就因为俗称里带有“病毒”二字,就把大部分人带沟里去了,甚至包括医务人员,以为它对什么病毒都管用,于是就滥用这个药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病。
  滥用它治疗感冒最常见,片剂、颗粒剂、分散片、气雾剂、口服液各种剂型五花八门。老百姓在药店随随便便就能买到,都拿它治感冒,但真相是,它不治感冒!不治感冒!不治感冒!
  在美國,这个药只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对胎儿有致畸性!即使接触低至1%的治疗剂量也会产生明显的致使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因此育龄女性及其性伴侣应该在使用这个药的6个月内避免怀孕,使用至少两种可靠的避孕措施(比如口服避孕药+安全套)。怀孕中的医务人员也应避免为病人操作利巴韦林的雾化吸入。
其他文献
1975年,我29岁,这一年我被党组织从公社党委二把手提拔为县委副书记、生产指挥部核心小组组长(当时没有县政府)。我没有把这个消息立即告诉母亲,她却从我村党支部书记杨洪春同志口中先知道了。  一个半月后,我下乡检查生产,顺便回家看望母亲。她见到我并没有多少喜容,而是郑重地、关心地问我:“你提这么快,有准备吗?能干好吗?”我回答母亲,没有思想准备,能不能干好我没保证。母亲说:“你进步我高兴,官当大了
期刊
小院昨夜起東风时,几家邻居就开始把餐桌搬到院子里了,虽是寻常百姓,淡食素汤,谈笑却常关风雅,比如说,“杨排风就是个天波府里的烧火丫头,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啊。”对门的那位阿姨,认字不多,杨门女将里的人物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她的知识哪来的?戏院里看来的。  那时候,没有电视,戏院就是娱乐中心,戏院里上演的戏码,影响着小城里人们的意识形态,少年的我,就是在众人的热情言谈里知道了寇准背靴、杨排风率军征西,眼
期刊
男尊女卑陋习强化生男情结  调查发现,一些乡村仍保留着男尊女卑陋习,即按照父系传承姓氏财产,按照父居安排男娶女嫁,按照男尊女卑安排男女两性的权力关系。在这种乡村土壤上势必强化生男情结。  但是,男尊女卑陋习对生男情结的深刻影响,无论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一些乡村村民,都缺乏起码的认识。一些地方干部对于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男尊女卑规则视而不见,一些村民对男娶女嫁和父系传承视为天经地义、自然而然。  由于
期刊
■ 已婚已育的女性更拼  《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杭州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渴望提升自我,获得个人价值增值以及接受更多的工作挑战。特别是已婚已育的女性,她们在职业规划的选择中表现出了再一次的“拼搏”,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工作上的回报,她们中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比例也更高。(《每日商报》)  “好妻子”“好母亲”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好员工”“好领导”也可以。和谐社会必定给予女性多元
期刊
我叫薛梅,是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营8更9井站的一名采油工,我的丈夫孙宾作为家属,陪伴我驻岗为家已达22年。三间小瓦房,一座砖石院,我、丈夫、儿子和七口油水井组成了我们的荒野小家。当年栽下的拇指粗的小柳枝,如今已经长成碗口粗的大柳树,当年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孙同庆已经长成一米八多的小伙子。22年来,我在丈夫的陪伴下累计巡井巡线43000多次,行程30多万公里,安全生产原油13万多吨。  回顾22年的驻岗生
期刊
我都这么大了,还时常被问:“你爸妈当初怎么不争取生个男孩啊?”  爸妈只生了个女儿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同学是家里的独生女,也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念书时“三好学生”贴满整面墙,荣誉证书和奖学金拿到手软,工作以后三年升两级,年纪轻轻就做了部门主管,攒下了二十几万按揭为父母在四线城市买了一套小居室养老。  励志吗?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二胎政策一放开,就有人向她的父母嚼舌根:“这政策要是早几
期刊
不久前去理发。帮我理发的小哥说,这一行不好做,要转行了。  我问,你要去干啥?  他说,开个餐饮店,觉得能赚钱,或者考个驾照,当个滴滴司机,也行。总之,互联网时代了,不能再干这一行了。  我说,你手艺还不错,怎么就觉得自己不行了呢?你做餐饮,你觉得你有什么优势吗?你连车都不会开,还想当滴滴司机?  他急了:那你说我怎么办?我天天好焦虑,觉得世界发展太快了。  这话好耳熟。我绝对听过,不止一次。  
期刊
我认识一对老夫妻,非常有趣。先生是位内向的老实人,不喜欢出门,不喜欢旅行,一年里几乎没有一家人出去过。太太有时候会说,看到人家一家人去旅行,好羡慕。先生就会没好气地说,这么好,你又不嫁给他。  先生对食物没有兴趣,很少和太太及孩子一起出去吃饭。叫他一起出外用餐,他都不去,说,你们去吃,打包给我就好。  夫妻很少说话,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太太说先生的“坏话”:他连早餐都不和我吃,因为和我没有话讲。他吃
期刊
在等公交时,听个年轻妈妈在教训孩子:“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你非要在外面挨打挨骂吗!”  不能好好说话的,正是孩子妈。  笑了一路。忽想起,跟老妈的一场对话。因为次日要去福州,所以先打了电话。  妈:明天下雨啊。  我:知道,不要紧的。  妈:唉,你一出门就下雨,你妹妹出门从来就是晴天。  我:那你是什么意思?是说我不用去看你了?  妈:你看看,天气明明好好的,为什么你一来,就下雨呢?  我:这不是
期刊
在湖北武汉的一所高校,了解郑国滔教授家庭情况的师生,都为他的养女郑诗怡打赢一场官司而高兴。就在不久前,他们还觉得养女和亲生女儿争遗产难有胜算。  好心收养弃婴,关系生过亲生  三十多年前,郑国滔还只是一名讲师。他和前妻离婚后,2岁的儿子郑坤由他抚养。过了几年,他和同为讲师的李夏莲再婚。高校分为他们一套房子,登记在他名下。有一天,他陪着李夏莲去看病,晚上8点多走出医院,看到一些人未在医院的拐角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