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维修管理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航空企业而言,机务维修管理工作关乎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及维护成本,因此,长期以来,机务维修管理工作都被视为航空企业安全飞行的基础。但应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机务维修多数仍采取的是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维修人员责任感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因而导致维修差错及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表明传统维修管理方式亟待转变。鉴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机务维修管理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机务维修;管理;发展趋势
  在航空运输业中,机务维修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航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了保障。机务维修管理工作除了满足航空飞行器适航等要求,还应充分考虑到维修成本等问题,在确保维修效果及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保障航空公司获取最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机务维修管理工作作为“全系统、全寿命”过程,其主要包括维修规划、模型、安排、性能评估、管理系统的实现等环节,下文分别针对这几个环节的管理技术及方法进行分析。
  1.机务维修规划
  1.1RCM
  RCM,即所谓的“基于可靠性的方法”,其最早建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初多应用于航空飞机的维修方面,如今,RCM理念已进入了多个领域。RCM是指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部件进行维修,利用RCM的不确定性,Gabba等人提出了将改良后的RCM集成到机务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中,最终对改良后的RCM组成部分进行了明确,并对利用CMMS模块所集成的原型进行了开发。
  1.2TPM
  TPM,即所谓的全员生产维修,其最早起源于制造行业,更注重人的作用,以“不断改进”为理念,强调了维修人员通力合作的重要性。TPM本质并非具体的维修过程,而指的是一种维修观念。对如何推动航空企业的运作进行思考,以实现航空企业的质量、维修速度及效益的逐步增長。RCM与TPM的区别在于RCM是一种维修策略,TPM认为仅仅依靠维修无法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提高。
  2.维修模型及决策
  维修决策是指对某事件进行描述所需相对应的维修类型,例如,维修检查、更换等,多数维修决策优化问题均可采用运筹学模型进行分析。对于某个有效的维修决策而言,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停工次数,还可以减少因停工所引起的后果。
  2.1维修决策
  有关机务维修工作共提出了40多个数学模型来对最佳维修策略及可靠性进行预估,主要包括预防性(PM)、预测性(PMT)、综合性(CM)及视情维修(CBM)等。其中,PM是指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所开展的一系列维修任务;PMT是指以系统状态为依据决定系统是否维修;CM是指由于将生产、维修过程相互独立进行决策的成本较高,因此,将二者进行综合考虑,用以故障的防范、提高维修质量及生产能力;CBM是指利用设备性能及状态决定是否进行维修,分析部件内部性能同外部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外部特征无法全面反映部件内部的真实性能,再加上部件性能自身的随机性及模糊性,导致决策的不确定性。
  2.2维修模型
  维修模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对技术系统的描述,例如功能、重要性等;②劣化模型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③对可用信息的描述;④目标函数以及优化技术,确保系统的最优化。
  维修模型共分两种,定性及定量模型。前者包括TPM及RCM等技术;后者包括确定性及随机性模型,如Bayesian模型。
  3.维修安排
  安排是指确定时间内将完成维修工作所需的六大元素相互组合,即维修人员、材料、工具、所需信息、许可、可用的维护单元。利用基于半连续性的概率法对CBM进行安排,采用维修安排函数及gamma过程劣化模型对维修检查所需时间进行确定。
  4.维修性能的评估
  目前,维修性能报告中的维修性能主要取决于使用人员的意见,也就是说,会计师主要从成本方面对维修进行考虑,而管理人员则更重视预算性能,工程师更加注重技术及设备的性能。维修管理人员往往拥有更多信息却很难获取管理所需的性能信息。Tsang等人对常用维修性能评估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对性能评估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探讨。
  5.维修管理系统的实现
  鉴于机务维修管理的重要性,不少研究人员都对维修管理模型进行了构建,实践过程中利用此类模型进行决策时需对修正模型的参数,这对于普通维修人员并非易事。为便于管理人员的应用,提高其对故障的响应速度及决策水平,机务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系统是以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推理技术对机务维修各环节进行自动化决策,将运行状态数据、设计材料、出厂资料、科研成果及同类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相互结合,用以服务机务维修工作的管理模式。近些年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也在机务维修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6.机务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6.1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机务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保障维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如何在确保维修可靠性的同时,对机务维修做出快速、灵敏的反应是摆在有关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务维修势必要朝着智能化及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机务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机务人员利用该系统可以对飞机装备、维修方案、维修计划、维修预测、故障及换件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对飞机使用及维护工作的综合控制以及对机务维护流程的标准化、系统化管理。
  6.2集成化、网络化发展
  就国内外机务维修管理技术的发展而言,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无论是装备的设计、使用,还是维修数据的规范化记录及交换,均朝着集成化的方面发展。如今,国外已经有公司将机务维修控制管理、质量管理、工具管理、设备管理及航材管理等各类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了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的网络共享,使得航空公司在多机种、跨地区营运过程中,仍能保障机务维修工作的顺利运行,确保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实现了航空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参考文献:
  [1]刘琦.机务维修管理系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民航管理,2011(5):58-60
  [2]陈锡辉. 南航维修业的信息化实践[J]. 航空维修与工程,2012(1):13-14
  [3]张晓全,曹钧,于露等.机务维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4):166-170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渐开线花键拉刀圆拉齿位置结构的比较与分析,罗列了三种结构的忧、缺点,以能够更好的选择拉刀、提高经济效益进行阐述。
【摘要】:桥式起重机的单一故障保护特性能使起重机在任何单一部件失效或故障的时候都不会丧失机器危险荷载的能力。其包括起升机构系统和钢丝绳卷绕系统等单一故障保护系统。  【关键字】:桥式起重机;单一故障;保护  1.桥式起重机单一故障保护概述  有一类桥式起重机是用于操作危险载荷的起重机,这种起重机在设计和制造的时候要求设备在危险动力作用时及之后,比如地震工况时以及地震之后,还能够保持设备就位并且可以
摘要:机械产品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机械加工工艺的质量。对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目的是对机械产品质量进行把握进而控制整个加工过程,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增加机械产品性能。为此本文从对机械工艺的研究着手,根据机械零件的具体要求,通过选择分析各类机械工艺加工方法,指导在机械工艺安排过程中合理安排加工顺序和零件制造步骤,对于指导机械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机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在独立计算、全班交流活动中,经历自觉回忆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便计算,并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在熟
我国古代关于水务的诸种问题,虽然官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总体上形成了官民双方分工而又协同的格局,但是,用水秩序主要依靠乡规民约来维持,发生用水纠纷,也主要依靠民间调解来完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在风机叶片的制造中主要采用的四种复合材料,即玻璃纤维、PVC芯材、环氧树脂与胶粘剂,分析了不同材料在风机叶片中占有的比重与成本比例,以供广大同行探讨。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按照地点可分为室外活动和室内活动两种。但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室外活动往往充满好奇,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因而活动效果好;而对于室内活动则因习以为常、无新奇感而产生倦怠心理,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有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都大打折扣,因而活动效果出现差强人意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切实提高室内探究活动的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教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那么,
摘要  本文通过先从普通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到检测飞机风斗进入短舱的冷气流量的变化规律,对发动机通风冷却系统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了发动机状态、飞行状态(高度、马赫数)对飞机短舱内温度波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动机状态是影响发动机通风冷却系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短舱温度;冷气流量;发动机状态;飞行高度;飞行马赫数  Abstract  Variation of air flow throu
从二战后的多边外交、首脑外交、公共外交到冷战后的经济外交、预防性外交,外交方式的演进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尽管任何一种外交方式都并非尽善尽美,但它们对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多
前一阶段看了两位教师用迥然不同的风格上《摆》这课的课堂实录,一个教师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上指导事无巨细,帮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连计时这样的活动都帮学生完成了,使得学生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