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够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只有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才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才能引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建党九十八年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办成想办的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
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前提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体系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逐步确立和实行人民主体思想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毛泽东明确提出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在领导群众进行实际工作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毛泽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提出“为人民服务”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党的全部工作之中,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本质上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并指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源泉。
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党的组织、党员和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成熟、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三个有利于”明确提出有利于人民生活富裕、生活水平提高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归宿。
三个代表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是指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人民性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宽了价值视野;科学阐明人民评判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精准着力人民获得感幸福安全感的价值实现。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够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同志说:不是我们要相信什么主义,而是什么主义能给我们中国人民解决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能够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使广大人民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能够团结广大人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而努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共产党从实践层面不断丰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921年建党初期,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真正的人民戰争”的思想,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他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只要动员了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延安时期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任务,并在整风运动中提出诸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等。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这一原则,最大程度上团结了一切抗日群众,从而筑起了一道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经济发展上,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视察南泥湾时讲道:“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正是因为共产党人从上到下都一致地与群众同劳动、共甘苦,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中央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都是正义战争,都具有实行人民战争这个进步的政治基础,因而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革命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和群众性规模。因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人民战争本质的科学概括。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淮海战役是解放军与国军大规模会战的顶峰,双方相持不下,大量的消耗与相持使得补给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当时解放军的物资补给几乎全部来源于人民群众用手推车运送,运送补给的群众在战斗中不畏牺牲,勇敢前进,保证了解放军的补给。其次,战斗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的大部分兵员,来自对普通百姓,人民群众的动员。 所以说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发挥了重大作用。三野总司令陈毅都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手推车推出来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依靠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成功地推动了改革开放。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穷二白”的社会现状,正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面对苏东剧变,正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我们党才顶住了压力,粉碎了西方敌对势力让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传导到中国的企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深刻变动和中国的深刻变革中不仅站住了,而且发展了;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和办法,才保持了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各类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也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够排除万难、一往无前,把灾害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党的十九大被中国共产党写在旗帜上、捧在手心里、高举过头顶的“人民”二字,在一个大国执政党的行进史中标注下深邃的刻度。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整体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既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将发展作为契合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第一要务。通过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更多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要聚焦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两山”理论、精准脱贫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启示
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是国家主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和实践也证明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就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和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无官
官员及官僚机构是历朝历代遗留的社会协调管理的人员及机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候起,就致力于消除官员凌驾于社会及人民群众之上的印痕,把官员叫“书记”、“主任”,把官僚机构叫人民政府或人民委员会。政府工作人员称为人民的公仆。官员的职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岗位,职务的提升及转换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的平台和岗位的转换。心中无官首先是可以平等地对待人民群众,认为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其次是可以平等地对待其他公仆和公务人员,没有必须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心理,要认识到上级公务人员仅仅是和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和平台不同。平等对待问题,其导向就不会失之偏颇,就會公正公平解决问题,公道正派地看人看事。最后心中无官就可以平等地对待自然、社会,对自然、社会的看法会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引导推动人民群众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顺应社会发展。
要做到心中无官,就要注重自身修养、境界的提升。《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修己最重要是修政治道德,做到政治坚定、表里如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做人、做事、做官的根本原则和标准。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无权
权力本身是官员及官僚机构产生的一种做事及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运用权力逐渐形成隐性和显性做事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共产党人倡导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正确的权力观是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同时,共产党认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有助于执政党的建设及执政能力的提高。运用得不好,就会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陷入奢侈腐败的泥潭,走向人民的反面。心中无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做事、去解决问题。权力往往和利益相关联,心中无权,就不会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以人民利益为自己做人做事的中心,把自己的荣辱、得失、利益融入人民荣辱、得失、利益之中。心中无权就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达到让人民满意的结果。 (二)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之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敬业,让人民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生的关注,让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切实把每一件事都做到群众心坎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党员干部要积极融入新时代,主动融入广大群众,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行政管理工作之中,在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的薄弱环节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甘当群众的“铺路石”“领路人”,又要甘做群众的“小学生”“老黄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发挥的作用,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民力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
(三)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群众利益无小事,毛泽东曾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必须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党员干部就是要从办好群众的小事做起。鲁迅先生也曾经讲: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群众反映的事情,大多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小事,由小看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小事做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生动深刻的表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具体落实。群众的安危冷暖,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有时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不小。哪怕是盖个章、办个证、指个路的小事,就是为民思想的生动体现,就会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赞扬。所谓小事、大事,只是相对而言,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如果我们因某些事是“小事”而不为,或者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长此以往,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怀有爱民之心,用最真的心、最深的情和最大的力,解民之忧,排民之难,谋民之利,努力做到“万事民为先”,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其次要立有做小事之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惟有持之以恒地踏实工作,从一件一件细微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埋头苦干之意,以忙于大事为名,行投机取巧之实,就必然会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泥坑。再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与那里的干部群众一道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能解决的問题立马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观念,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切实解决群众困难。解决一件小事,就能赢得一片民心;解决无数件小事,即能赢取普天下老百姓的心。
(四)推进自我革命,在“四个自我上下功夫”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四个自我”紧密联系、辩证统一,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胜法宝。新时代要坚持不懈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四个自我”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不断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
自我净化。自我净化不是简单进行一番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了事,而是要触及灵魂,有的放矢,找准问题,挖实根源,对症下药。特别是对痼疾顽症,要敢于下猛药、动刀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决不能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
自我完善。在自我完善上下功夫,就要自觉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找准思想觉悟、能力素质、作风形象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差距,该强化的强化,该补缺的补缺,该整改的整改,实事求是、精准发力,坚决防止一锅烩、眉毛胡子一把抓。
自我革新。改革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色,创新是我们党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全力克服“四种危险”,必须与时俱进、自我超越,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
自我提高。“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要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作者简介
龚 建 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段 睿 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建党九十八年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办成想办的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
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前提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体系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逐步确立和实行人民主体思想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毛泽东明确提出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在领导群众进行实际工作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毛泽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提出“为人民服务”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党的全部工作之中,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本质上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并指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源泉。
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党的组织、党员和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成熟、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三个有利于”明确提出有利于人民生活富裕、生活水平提高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归宿。
三个代表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是指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人民性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宽了价值视野;科学阐明人民评判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精准着力人民获得感幸福安全感的价值实现。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够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同志说:不是我们要相信什么主义,而是什么主义能给我们中国人民解决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能够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使广大人民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能够团结广大人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而努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共产党从实践层面不断丰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921年建党初期,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真正的人民戰争”的思想,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他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只要动员了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延安时期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任务,并在整风运动中提出诸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等。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这一原则,最大程度上团结了一切抗日群众,从而筑起了一道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经济发展上,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视察南泥湾时讲道:“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正是因为共产党人从上到下都一致地与群众同劳动、共甘苦,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中央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都是正义战争,都具有实行人民战争这个进步的政治基础,因而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革命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和群众性规模。因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人民战争本质的科学概括。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淮海战役是解放军与国军大规模会战的顶峰,双方相持不下,大量的消耗与相持使得补给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当时解放军的物资补给几乎全部来源于人民群众用手推车运送,运送补给的群众在战斗中不畏牺牲,勇敢前进,保证了解放军的补给。其次,战斗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的大部分兵员,来自对普通百姓,人民群众的动员。 所以说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发挥了重大作用。三野总司令陈毅都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手推车推出来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依靠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成功地推动了改革开放。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穷二白”的社会现状,正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面对苏东剧变,正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我们党才顶住了压力,粉碎了西方敌对势力让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传导到中国的企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深刻变动和中国的深刻变革中不仅站住了,而且发展了;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和办法,才保持了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各类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也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够排除万难、一往无前,把灾害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党的十九大被中国共产党写在旗帜上、捧在手心里、高举过头顶的“人民”二字,在一个大国执政党的行进史中标注下深邃的刻度。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整体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既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将发展作为契合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第一要务。通过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更多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要聚焦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两山”理论、精准脱贫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启示
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是国家主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和实践也证明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就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和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无官
官员及官僚机构是历朝历代遗留的社会协调管理的人员及机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候起,就致力于消除官员凌驾于社会及人民群众之上的印痕,把官员叫“书记”、“主任”,把官僚机构叫人民政府或人民委员会。政府工作人员称为人民的公仆。官员的职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岗位,职务的提升及转换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的平台和岗位的转换。心中无官首先是可以平等地对待人民群众,认为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其次是可以平等地对待其他公仆和公务人员,没有必须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心理,要认识到上级公务人员仅仅是和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和平台不同。平等对待问题,其导向就不会失之偏颇,就會公正公平解决问题,公道正派地看人看事。最后心中无官就可以平等地对待自然、社会,对自然、社会的看法会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引导推动人民群众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顺应社会发展。
要做到心中无官,就要注重自身修养、境界的提升。《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修己最重要是修政治道德,做到政治坚定、表里如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做人、做事、做官的根本原则和标准。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无权
权力本身是官员及官僚机构产生的一种做事及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运用权力逐渐形成隐性和显性做事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共产党人倡导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正确的权力观是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同时,共产党认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有助于执政党的建设及执政能力的提高。运用得不好,就会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陷入奢侈腐败的泥潭,走向人民的反面。心中无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做事、去解决问题。权力往往和利益相关联,心中无权,就不会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以人民利益为自己做人做事的中心,把自己的荣辱、得失、利益融入人民荣辱、得失、利益之中。心中无权就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达到让人民满意的结果。 (二)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之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敬业,让人民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生的关注,让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切实把每一件事都做到群众心坎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党员干部要积极融入新时代,主动融入广大群众,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行政管理工作之中,在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的薄弱环节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甘当群众的“铺路石”“领路人”,又要甘做群众的“小学生”“老黄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发挥的作用,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民力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
(三)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群众利益无小事,毛泽东曾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必须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党员干部就是要从办好群众的小事做起。鲁迅先生也曾经讲: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群众反映的事情,大多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小事,由小看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小事做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生动深刻的表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具体落实。群众的安危冷暖,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有时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不小。哪怕是盖个章、办个证、指个路的小事,就是为民思想的生动体现,就会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赞扬。所谓小事、大事,只是相对而言,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如果我们因某些事是“小事”而不为,或者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长此以往,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怀有爱民之心,用最真的心、最深的情和最大的力,解民之忧,排民之难,谋民之利,努力做到“万事民为先”,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其次要立有做小事之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惟有持之以恒地踏实工作,从一件一件细微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埋头苦干之意,以忙于大事为名,行投机取巧之实,就必然会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泥坑。再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与那里的干部群众一道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能解决的問题立马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观念,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切实解决群众困难。解决一件小事,就能赢得一片民心;解决无数件小事,即能赢取普天下老百姓的心。
(四)推进自我革命,在“四个自我上下功夫”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四个自我”紧密联系、辩证统一,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胜法宝。新时代要坚持不懈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四个自我”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不断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
自我净化。自我净化不是简单进行一番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了事,而是要触及灵魂,有的放矢,找准问题,挖实根源,对症下药。特别是对痼疾顽症,要敢于下猛药、动刀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决不能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
自我完善。在自我完善上下功夫,就要自觉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找准思想觉悟、能力素质、作风形象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差距,该强化的强化,该补缺的补缺,该整改的整改,实事求是、精准发力,坚决防止一锅烩、眉毛胡子一把抓。
自我革新。改革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色,创新是我们党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全力克服“四种危险”,必须与时俱进、自我超越,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
自我提高。“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要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作者简介
龚 建 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段 睿 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