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辽宁沿海细纹(魳)子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海洋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纹(魳)子鱼(Liparis tanakae)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朝鲜半岛、日本和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已成为黄渤海渔业资源的优势种类之一,并在黄渤海生态系统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生态优势种的种群状况及遗传背景进行了解.根据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对辽宁沿海不同体色花纹的细纹蛳子鱼辽东湾群体(n=20)和黄海北部群体(n=34)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623 bp的CO Ⅰ基因片段,其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3%,32.4%,26.9%,18.4%.在2个群体54 ind个体中共检测得到8个单倍型,其单倍型间遗传差异为0.2%~0.6%.两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态性指数分别在0.56 ±0.06和0.70±0.05、0.001 0±0.000 9和0.0017±0.0013之间.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两群体间无遗传分化.核苷酸不配对分析表明,细纹蛳子鱼群体在50 000~116 000年前经历了群体扩张.
其他文献
采用四种超数排卵处理方法对19头日本肉用黑毛和牛进行了超数排卵试验,结果以FSH 20AU+PGF2α25mg和FSH 20AU+PGF2α类似物制剂(Estrumate)0.75mg两个处理所获的可用胚数量较
1994年开始应用昆虫不育技术根治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温古贾岛采采蝇(Glossina austeni Newstead)项目.该项目在坦桑大陆东北部建立了采采蝇人工大量繁殖、辐射不育设施,在温
肉用阉公牛15头,分成试验Ⅰ、Ⅱ、Ⅲ和对照Ⅰ、Ⅱ5个组,各组精料用量与营养水平相同,粗饲料用不同方法处理的麦秸.试验Ⅰ组饲用EM发酵剂发酵的麦秸;试验Ⅱ组饲用EM发酵剂喷洒
3月23日,广东省海洋渔业休闲与垂钓协会在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召开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广东省海洋渔业休闲与垂钓协会会长金涛、执行会长叶焕
期刊
供氧装置在密闭的地下坑道或地下避难硐室里,为延长隔绝防护时间,保证较长时间安全居留,必须使用氧气发生装置。常用的供氧装置如下: Oxygen supply device in a confined u
采用分子动力学计算了不同含氮量NC在NG/HMX共混体系的回转半径、径向分布函数及不同含氮量NC与NG/H MX共混体系的弹性常数;通过拉伸实验测试了不同含氮量NC对CMDB推进剂力学
应用激素诱导母牛超数排卵,提高母牛繁殖率.选择3个试验组合,即FSH+LHRH-A3试验组、PMSG+APMSG试验组和三合激素+LH试验组.选择条件大致相同的空怀母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