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问题并进行提问,能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化,进而将外在于学生的教学问题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认知的不断完善、发展。因此,设计教学提问环节,并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有效设“问”,创造新课的导入契机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 精心设计有效的设问来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探究的兴趣。
  不少教师关注运用课堂提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掌握教学进程。然而,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权威。例如,某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激素调节”时,他的引入问题是“我们已学习了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那么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调节生命活动的呢?”这种提问可视之为“无效的提问”,其对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能起到促进作用。若是教授新课前,结合教材内容,针对一些生活现象创设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进行新课导入,触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句诗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植物会伸出墙外呢?我们在种植植物时,无论将种子怎么放,种子在破土而出时,植物的根总是朝下长而茎总是朝上长,这又是为什么呢?”又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举例设问:“清晨的池塘清澈见底,一天下来,由于鹅鸭嬉戏,池塘变混浊了,可第二天又清亮如故,这是何原因呢?”
  这种来源于生活感受、贴近生活的趣味性问题,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拉近学生已有认知与教材内容知识之间的距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二、“问”旧探新,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
  课堂教学中用“问”来衔接新旧知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也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和坡度。
  例如在讲授“细胞呼吸”这节时,可设计以下问题:①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什么?②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是什么?③太阳能如何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④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又是什么?⑤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又是如何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的?问题①②是对旧知识的回忆,学生能很快地回答。然后根据学生所答引出问题③,由于学生已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问题③可使他们对该课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初步的思考。再通过问题④回忆ATP的知识点,从而引入问题⑤所涉及的新知识。
  这一系列的提问,既帮助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进行学习联想和探究,实现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自然而然地引出“细胞呼吸”这一概念。新旧知识相互衔接,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使新旧知识联成一体,还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与缜密度。
  三、巧“问”善诱,创造良好的思考情境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交流过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巧妙地设置教学问题,为学生制造认知悬念,从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欲。启发性的教学问题能为学生创造思考空间,提供学习知识的思路,创造良好的思考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想。
  例如,在教授“免疫调节”的“特异性免疫”时,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的一系列问题:①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是先到达内环境还是细胞内?②流感病毒侵入内环境和侵入细胞时,体内分别主要是哪种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免疫过程如何?③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两种免疫过程是否都会进行,两种免疫过程有何不同,有何联系?
  这三个问题中,问题①较为简单,思维层次不高,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稍微思考就能答出,可促使学生调动思维。问题②难度稍大,其需与问题①的答案相联系,使学生有更深层次思考的目标,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而问题③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较大,但由于问题①②有一定的启发性,已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思考情境,使学生能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积极的思考。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接,由浅入深,问题一步步展开、推进与解决,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进行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深入探索新知的良好思考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问”中小结,拓展延伸的思维能力
  教学结束时要对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根据生物知识在中学课本里具有不断延伸的特点,通过问题进行小结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还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
  例如在小结“细胞的增殖”这节内容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①哪些细胞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变化的?③有丝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有何关系?以上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此外,结束本节课时还可提出这一问题:“多细胞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既然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的一样,为什么多细胞生物形成的新细胞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形态呢?”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从而为下一节“细胞的分化”埋下伏笔。
  这样的教学小结不但使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有了更完整的认识,而且在旧课和新课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让教学小结成为新课的隐线导航,为下节课进行自然的过渡。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曾在我刊79年第二期“数字过程控制机的设计”一文中,正式提出了3C的概念,但当时缺乏严格的论证和定量分析。现经作者在IBM—4341计算机上采用数字模拟方法对3C调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内容,需要抓住历史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感悟乡土历史,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美好明天而努力、为实现中华腾飞而奋斗的家国情怀。  一、立足核心素养,开展研学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要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期刊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目前部分小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少,缺乏写作兴趣,难以写出好习作。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尝试运用写作“三步法”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引导学生先观察后写作。当学生用心观察并感知到所要描述事物的具体形象时,往往能激发其思
期刊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让学生热爱、继承、弘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任务。《论语》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口之一,笔者选择其作为学生的阅读任务,并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以下几种有效阅读方法。  一、情境演绎式阅读法  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教师指导各小组对与《论语》有关的故事进行筛选、演绎。在阅读分享课中,各小组进行故事情境演绎,让学生从中感受
期刊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一些远离生活实际的题材感到比较陌生,难以调动学习兴趣。确实,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生活中存在大量可供利用的教学题材,挖掘本土教学素材,拓展教学资源,可以使英语学习体验有趣又有效。  一、课堂设置融入本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搜集本土素材,把本地社会风貌、历史名人、知名建筑、传统小吃、历史传说、
期刊
自然拼读(Phonics)教学法也被称为原音拼合法,建立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关系是其核心内容,学生一旦掌握了这套学习规律,便无需再借助音标,只要看到字母就可以直接发出正确的读音。十多年来,我校致力于Phonics的教学研究,将其作为特色项目和重点课题。虽然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学习Phonics,但是我们发现,真正能掌握规则并灵活运用,达到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并不多。相反,越到高年级,他们利用Phonic
期刊
数学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其本身就蕴含着对人类、对世界的价值判断。因此数学文化教育是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数学学科是着重思维训练的学科,从数学思维角度选择德育着力点是德育教育的另一途径。数学思考的深度有助于理解数学本质,数学思考的广度则有利于认识世界,教师可通过拓宽数学思维的广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所进行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中明确德育  教学
期刊
先从圆周率π的故事说起:有个教书先生喜欢喝酒,每次总是给学生留道题,然后就到私塾后山上找寺里的老和尚喝酒。一天,他给学生留了道题就是背诵圆周率,然后提壶酒到山上的庙里去了。有个聪明的学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圆周率编了个打油诗:“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遛尔遛死(6264),扇扇刮(338),扇耳吃酒(3279
期刊
根据高中政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让学生认识学习政治的价值,激发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内驱力。  一、把握情商教育的内容  情商即情感商数,英文简称EQ,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也是让他人感受情感的能力。根据情商理论,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的目的要求,情商教育的核心内容可确定为“以情商激励促进学生作为人的整体发展”。  1. 培养
期刊
你也许不知道,许多休闲潜水员今日视为标准的仪器装备如压力表等原来都是由专业潜水中改良而来的。虽然专业潜水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潜水员,但当中有不少概念、技巧等都值得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