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未谋面,好好活着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整版的摄影报道,关注的对象是角膜捐献者。
  “廖群,24岁,因患有白血病在家乡静养。她说还有很多事情去做,可能都无法完成。但她还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捐献角膜。‘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世界,去看我沒有看到的东西’。”
  报纸照片上是一位姑娘的侧影。她的眼睛闭着,脸上有一道在阳光下闪着光亮的泪痕。这应该是一位时尚、漂亮的姑娘。
  还有几个人的影像,而看说明文得知,他们“已去世”。他们最大的43岁,最小的仅仅出生了6天。孩子的父亲替孩子做了捐献眼角膜的决定:“我想把孩子的眼角膜捐献给有眼疾的孩子,天堂里,我的孩子也一定是光明的。”
  当然,还有三位刚做完眼角膜移植的人的照片,他们中有76岁的老人,也有正在享受着青春的大学生。当这些脸上流露出幸福满足的人们的照片与旁边“已去世”的人的照片两相对比时,我发现那份幸福与满足竟然是一样的——那里面,都有一份安定。
  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位姑娘的一句话。“戴朝灿,26岁,在出租房内。2004年被确诊患有尿毒症后,从大学休学的戴朝灿一直与病魔作斗争。数年来,她一直在寻找肾源而不得。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她决定捐献出包括角膜在内的器官。对于那些比她幸运的人,她想说:素未谋面,好好活着。”
  “素未谋面,好好活着”。照片上的那位姑娘,侧身站立,脸上的表情无法用一句话说清。但当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中却仿佛一根琴弦被猛地拨动。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太多太多我们未见之人。这些我们没有见过的人,有着各自的故事和那些故事里的疼痛或精彩。但在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我们很难如此集中又直接地面对一些这样的人,面对他们的生命所遭受的疼痛,面对他们从那疼痛里仍旧用心灵的清泉浇灌、人性的光芒照耀而生发出来的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新生。
  人性的恶,我们听说过很多很多。从电视上的“警方报道”再到生活中的坑蒙拐骗偷抢,从残忍到冷漠,从利用到欺骗,其花样之翻新令人目不暇接。但不管这人性的恶有多纷乱,有这句“素未谋面,好好活着”在,就有一份从容的安定在。这从容来自于那份生命的豁达,那安定来自于对于生命价值的更高层次的解读和演绎。
  所以,这人性的美,也同样没有止境。正因有了这些人性之美,我们的人心才会有堤坝、有底线、有框架,才会不断生长出鲜花去争夺生命花园中的角角落落。
  那些人性的美,如一座隐隐若现于雾霭中的山峰,风光绮丽,风情无限。我虽登不到,但我能看到,能感觉到。我相信这山峰的存在,并且努力在攀登着这山峰。即便我登不上顶峰,我依旧充满了喜乐。因为我看到了风景,我感觉到了带着香气的轻风,听到了淙淙的山泉声。
  “素未谋面,好好活着”,这位26岁的姑娘用这句话说给所有像你我一样的陌生人。生命对于她而言,又是怎样的一段旅程?我们无从得知细节,但因为有了这句话,我想,她的这段旅程就会有温暖、有亮光,她的生命就不会孤单又软弱。
  而我,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也愿意把这句话反赠给你。姑娘,为你祈祷,“素未谋面,好好活着”。
  摘自《杂文选刊》
其他文献
从高校行业性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分析入手,明确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行业性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进一步完善宽口径人才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即人的素质的竞争。人文教育对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依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在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五个方面科学定位,明确方向,促进自身建设与发展.
我喝下一杯苦瓜汁,而沉淀在杯底的却是蜂蜜。  我走上一条羊肠小道,却来到一片绿色平原。  我将一位朋友丢在云雾里,却发觉他站在拂晓的光芒之中。  多少次,我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外套遮掩我的痛苦与烦恼,幻想报酬与善待就在其中。可是,当我脱下外套时,却见痛苦已经变成欢乐,烦恼已化为爽朗。  多少次,我与伙伴并行在公开世界里。我暗自说:“瞧他多么呆傻,多么笨拙!”可是,我刚刚走进秘密世界,却发现自己是个残暴
发送电子邮件的人都知道@这个符号,它读作at(艾特),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的含义是“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的读法在各国不尽相同,如德国、荷兰和南非把@叫做“猴子的尾巴”,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  很多人都以为,@是随着电子邮件的应用而产生的新发明。其实,@出现距今已有474年。不过,它最先的应用并非在电子邮件上,而是表示重量单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