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咱“家”的二大爷

来源 :少年博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298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们农村也实行社区规划以来,那些老邻居都搬得七零八散的,没了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我倒自在了,天天关上门来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想不扫“自家的门前雪”都不行。唉,这社区有什么好啊,都是“半道上的和尚”做邻居,哪赶得上那些老邻居在一起自在?
  “哎呀呀,这是谁家的小兔崽子,又偷俺家的地瓜了,被我逮着非把你的腿敲断不可……”一听这大嗓门,就知道二大爷又在骂人了。在村子里,论起辈分来,他倒真是我的二大爷,可他真不愧是我的“二大爷”,脾气火爆,嗓门又高,要是再喝点酒的话,那声音,赛铜锣,似钢炮,抑扬顿挫,鼓点一样富有节奏,保证把你祖宗三代骂遍还不带歇气的。我一听见“二大爷”的声音就心烦: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有这样的一个“二大爷”在,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被他“污秽”了!
  实不相瞒,我就是这几个“小兔崽子”中的一员,那地瓜也早已变成烤地瓜到肚子里了,可他还在骂,有用吗?骂能把地瓜从我肚子里骂出来,像孙悟空吃的人参果一样再长回去?我打开mp3,塞上耳塞,声音放到最大,摇头晃脑地沉浸在我的流行歌里:“二大爷,你就嚎吧,有你嚎累了的时候,反正我听不见!祝你嚎到溃疡从舌尖长到喉咙!”我恶毒地想。
  没想到,没过几天真的出事了,不是“二大爷”,而是我。
  那个周日,我在家睡懒觉,妈妈临去上班前还嘱咐我“饭菜在锅里热着”,我不耐烦地撵走了她,人到了更年期可能都那么唠叨。等我睡够了,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怪异的味道。我没多想,以为睡多了睡得头晕呢。可是那味道越来越大直呛喉咙眼:“坏了,妈临走前不是说给我热着饭吗?难道……”我披上衣服赶紧下床,刚打开门,咕咚一声啥也不知道了。
  醒来时我躺在医院的床上,床边坐着眼圈通红的妈妈,周围还站了一圈村里的人。妈妈见我醒了,哽咽着说:“你这条小命多亏你二大爷啊!”原来妈妈临出门前忘了关煤气,正好二大爷来我家借农具闻到了煤气味,又看到了躺在地上的我,赶忙做了急救措施,打了120,又吆喝来几个邻居把我送到医院,帮我办理了住院手续,妈妈才赶过来。医生说,要是再晚来半个小时的话,就够呛了。
  我心里热热的,抬起头,希望能看到二大爷的身影,可是没有。“你二大爷知道你没事就回去了。你这熊孩子,以后可别和你二大爷作对了!”我鼻子一酸,望着站在病床前的大娘婶子们,狠狠地点了点头。
  这社区就是我的家啊!有家人如此,我哪还能叛逆?
其他文献
就在三四年前,合肥还是一个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城市,我在这里生活,一面希望古老的庐州变成“北上广”,一面却又暗自得意于它的宜居和舒适。那时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担忧还停留在一年中的某个月或某几天,于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合肥会因与“雾霾”“PM2.5”等有关的数据在全国各大城市里“脱颖而出”,而无论是草长莺飞还是本该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和朋友们居然都开始怀念起蓝天来了。  哪里还有蓝天呢?网页上随便一搜“
期刊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诗仙李白这两句诗所称赞的,就是风景秀丽的天柱山。周末,我们怀着对奇峰秀石的向往,来到了天柱山。  到达目的地,大家边走边欣赏山中的美景。“看!一线泉!”有人欢呼起来。只见两块巨大的石柱中露出一条窄缝,一股清澈的泉水从缝隙中缓缓流下。“一线泉”旁边还有一个洞,导游说这是“迷宫”。我们顿时好奇起来,迫不及待地向洞中探去——“迷宫”里漆黑一片,地面又湿又滑,有的地方十分窄小,
期刊
在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两个地方也是名声在外,那就是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在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为什么要叫鸣沙山呢?因为当狂风骤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当轻风吹拂时,又會发出好似丝竹之乐的声音,所以得名鸣沙山。造成这种现象的可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在当地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沙粒和沙粒之间互相摩擦、震动发出了声音。  月牙泉有着“沙漠第一泉”的美称,由于它的形状像新月,所
期刊
你看过京剧表演吗?  京剧舞台上,演员用歌唱和舞蹈来讲故事。一会儿黑脸的进去,一会儿红脸的出来;刚走了个漂亮小姑娘,又来了个白发老婆婆;孙猴子咚咚锵(dōngdōngqiāng)地翻跟头,大花脸哇呀呀地叫喳喳……这些表演是戏曲演员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传承(chuánchéng),才得以展现在观众眼前。  瞧,京剧里好玩的门道太多啦!  京剧舞台就像一场大型魔术(móshù)表演,各种人物轮番登场,是
期刊
虽然雾霾重重,可没有人会舍得放弃对蓝天的追寻——在雪山上,在绿林里,在风帆石的眼睛里,我们都能找到蓝天的美,它那么安静,又那么动人心魂,一点一滴将绿色的种子埋在了我们的心里。如果你曾经到过那里,一定不舍却又不得不离开,那么,就请将关于蓝天的梦带回来吧,一天一点改变,一天一点努力,将身边的世界变成梦想中的家园!从此,你不再思念那遥远的蓝天。  这是西藏波密岗乡的一片林芝云杉林,蓝天白云下,流水潺潺,
期刊
诗人简介:  王明韵,诗人,一级作家,《诗歌月刊》杂志社主编,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著有诗歌、散文随笔集15部,另有电影文学剧本、中短篇小说多篇,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韩、日等文字。  我总是人在旅途  我走走停停,或一意孤行  一路上,我没看见一粒阳光  我怀疑,这霾,是恐怖势力  但没有风,动车在动,树梢不动  到底发生了什么  霾无处不在  像一场阴谋在冒烟  胃和肺,吸尘器里,塞满了尘埃 
期刊
小时候,总是羡慕大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做麻烦的数学题,也不用听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训斥。于是,便总想着长大。每次量身高,都会在心中呐喊着:“再高一点吧!”总以为长高了就是大人了。可是,直到自己身高到达一百六十五公分,妈妈还说我是孩子。后来,我开始在成长的路上摸索,摸索长大的标志。  最开始,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外貌,于是,便每天都守在街边,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仔细地琢磨着该如何长大,认真地思考着怎样
期刊
太阳越来越模糊,天空越来越灰暗,压抑、烦闷,似乎没有尽头。依旧步履匆匆的人们,和这座城市一样,在这样一个冬天的早晨,没入沉沉雾霾中,带着万般无奈,渐行渐远。  去学校的路上,要过两次马路。在第二个路口,对面的红绿灯依然影影绰绰,宽阔的马路上挤满了龟速爬行的车。还有40多秒,我习惯性地左右张望,却又马上意识到这么做太傻:这么重的雾霾,能见度只有几十米,怎么可能看得到她呢?  走进学校,才摘下口罩——
期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题记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一直都不喜欢我,因为旧有的“传统观念”,更因为我是一个丑女孩——左脸颊上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都被黑黑的胎记占领。自然,小伙伴们也对我“敬而远之”。所以,亲人的冷淡和伙伴的疏离便调和出一个深深自卑的我:无论多美丽的风景,只要有我的参与,它就会马上凋零。所以,即使是在这最需要呵护的年
期刊
翻一卷历史如画,多少英雄争天下  战旗烈风雷鸣,枪一杆破敌万马千军  九州涂炭生灵,谈笑间轻摇羽扇纶巾  纱似薄雾锦如虹,利禄功名终成空  大业易建强手难逢,指点江山俯瞰苍穹  一骑一跃一霸世,一刀一勇一将求  何日蛟化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