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争鸣之光 迸射智慧火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观念的改变,课堂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古董”,敢于争议——善于争议——乐于争议,应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争议 学生 语文 课堂
  
  马克思曾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的确,“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文章的疑点,只有通过争议才能使之透彻理解,印象加深。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一、构建和谐课堂,激发敢于争议的精神
  
  学生的模仿性较强,相对地说,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同时由于传统教育的灌输意识的影响,往往使学生们不习惯于去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教师需要有“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胆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构建和谐课堂,广开言路,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让学生挣脱缚在身上的“镣铐”,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盲从他人,不唯从文本。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要不讳学生对自己的责难,要不惧学生对教材的发难,遇到这样的“刺头”,教师要冲破师道之藩篱,不愠怒、不斥责、不厌恶、不歧视;要包容、要善待、要褒扬、要扶植。因为这样的学生,他们的观点虽不一定是什么真知灼见,但在争议过程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定会使真理逐渐凸显,何乐不为?再者,教师在课堂中要渗透敢于争议也是一种科学态度、一种优秀品质的思想,使学生能大胆争鸣,不顾忌、不患失、不自卑,从而使争议成为新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创设特定情境,培养善于争议的能力
  
  因为课堂争议不是咬文嚼字,不是标新立异,不是钻牛角尖,不是挑骨刺,而是善于发现问题,寻求途径,分析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解决问题。因而,善于争议也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语文课堂上的争议,还具有其特殊意义,即争议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质。所以,教师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前沿思维,在课堂内大胆放手,空出时间, 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争个面红耳赤,争个酣畅淋漓,争个水落石出。不过,教师不能做“清道夫”,而要紧紧握住“操纵杆”,把握航向,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去争议。在争议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争议能力,使学生有“独立东风看牡丹”之高姿。如在教蒲松龄的《狼》时,某教师问:“狼是狡猾还是愚蠢的?”学生中产生了两种观点,于是,该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展开争论。这就大大刺激了学生们深读课文的兴趣,在深读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含义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议过程,对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是极具训练效果的。
  
  三、运用教学机智,指点乐于争议的方法
  
  激烈的课堂争议,大略一看仿佛众说纷纭、错综复杂、迷离扑朔,其实,稍做梳理归纳,就不难看出有“水火不容”,有“各执一词”,但更多的是“貌离神合”或“殊途同归”。这时,教师 “分洪引流”使学生在争议中明辨事理,加深理解课文,推进读写训练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
  (一)“水火不容”之争,扶正匡谬,胜优汰劣。
  对有的问题,学生会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彼此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对这些争论,教师可以用淘汰法引导学生去扶正匡谬。如一教师教《皇帝的新装》一文中,当问道:“对于被骗的人,你认为该同情还是批判?”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批判,但有的学生就提出来:老大臣和新大臣蛮可怜的,都因为皇帝虚荣,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世界里是不得已而为之,值得同情。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教师并不急于简单裁决,而是先让大家细述其理由然后再读课文深思: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持同情意见的学生犹如醍醐灌顶,显然淘汰了一种错误的意见,但大家都心服口服,训练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之能力。
  (二)“各执一词”之争,组织辩论,追求多果。
  对有的问题的争议,学生思维流向呈辐射状散布,多种意见,各执一端,不是以“是”、“非”两方面可以归纳的。如一名师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就哈尔威船长救出众人后放弃自救与船共亡的举动,学生中有好几种观点,经过梳理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认为值得,一是认为不值。学生争执得不可开交,眼看课堂陷入僵局,无法控制。这位教师灵机一动,模仿辩论赛形式,把学生分成甲乙,由两组各选三名代表进行辩论。结果,一方面深掘了主题,让学生知道无论是与船共亡还是实施自救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无论何种结果,都彰显了哈尔威船长永恒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使课堂增色良多。
  (三)“貌离神合”之争,走进资料,溯源探因。
  有的课堂争议,意见截然相反,但究其思维轨迹,却仍然能汇合到一起,可谓“貌离神合”,教师不需直接点破,不妨把视觉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相关佐证,溯本求源。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诱导学生使“貌离”之物达到“神合”之境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中,当讲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学生产生争议,有的学生认为天上没有人间好,天上清冷;有的学生却认为天上比人间好,人间清冷。两者好像都有道理,如果不充分了解苏轼的身平遭遇和他的思想性格就此争论下去毫无结果,也毫无意义。于是教师布置学生课后走进资料,熟悉苏轼。最后形成一致观点,即天上人间一样清冷。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一方面可以寻求到合理的答案。
  总之,课堂争议的调控,应当因题制宜、因班制宜、因事制宜,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求得统一认识,才能使语文和思维水平获得同步提高,收到最大化效益。
  
  参考文献:
  [1]阙明坤.课堂上突发疑问的处理方法[N].科学导报,2005年10月4日.
  [2]李成双.课堂上的“即兴”[J].甘肃教育,2005年21期.61页.
  [3]刘军乔.语文课不能让学生玩深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期.56页.
  [4]朱兆林.语文课与学生的精神生活[J].天津教育,2005年08期.18页.
  [5]史爱香.浅谈语文课堂学生的主观活动[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其他文献
摘要:一般网页都可以显示文本、图片等内容。如果要在网页中显示数据库中的数据,就要用ASP和ADO来实现。为了让网页显示数据库中数据的实现过程更简捷,SOLSenrer提供了对XML的支持。SQL Server可以允许用户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生成独立于设备XML文档,然后通过浏览器解释显示。  关键词:Xpath查询 节点树 模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
期刊
摘要:在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中,为了有效进行上报数据、导入数据和备份数据,经常需要备份数据库,即把一个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完全复制到另外一个数据库中。本文首先提出一个通过应用程序复制数据库的方法,然后给出在Del-phi6环境下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备份数据库 Delphi 原理 实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择业技巧等方面时当代大学生的成才就业有很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更显示得更为重要。笔者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国家职业指导师。在此
期刊
摘要:实习支教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有利于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保证实习支教的质量,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完善支教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加突显师范技能培养的课程:抓好实习支教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实习支教经费的投入:选择恰当的实习学校。等等。  关键词:实习支教 质量保障 措施 探析    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的根本性变革,但其在高校却蹒跚踯躅、备受冷落。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内涵、意义和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院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意义 现状 对策    随着信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和看法,以及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现状;同时对该大学教务处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为今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学习生活现状 个案调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新校区学生为例。从大学生生活作息及体质状况和大学生的精神状况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 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 亚健康作息 体质 精神状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几年前学校请进了张熊飞教授和他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又适逢课改大潮涌来,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论一时之间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后来,通过多次聆听张教授的报告和评课,并深入学习了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新课程理论培训,我才逐渐理出头绪,对他们有了较为理性的认知,感觉在矛盾中涅槃。痛苦而又兴奋。  “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目的,完全是
期刊
摘要:如何实现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历史课堂优质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历史 课堂 优质 教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两种:一是人为生硬地联系,是形式上的外在的联系,称之为“机械学习”:二是自然地有机地联系,是实在的内在联系,称之为“有意义学习”或“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只是凭“机械识记”死硬地将知识装入头脑中,对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但是设计教育至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薄弱环节,社会与设计产业对设计艺术教育的需求与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产生现实矛盾。要多方面探索综合大学及多科大学艺术教学的形式,开拓设计学科及艺术专业布局的新思路。  关键词:艺术学院 教学形式 设计艺术工作室    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