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比较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方式异同出发,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进行了进一步思考,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差异;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异同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1.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篇幅短小,内容侧重趣味性,因而较为简单,尤其对学生思维难度的要求不高。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精力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相关文本;而中学语文教材课文篇幅普遍较长,内容不再浅显,对学生的思维难度要求明显增加。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还要具有足够的分析、理解、运用言语知识的技能。2.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文言文。这些内容对从未接触过文言文的初中新生来讲,必定是极为困难的。在熟读成诵之前,他们首先要过翻译关。3.中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很花心思。如一些名家、名篇、名著的简介,优秀古诗文及简介的附录等,便于学生随时翻阅、背诵,培养他们深入阅读的习惯。我认为,中学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课外自读。4.中小学语文教材也有共性,它们对语文学习的外延——生活都很重视,教材中设计了许多高质量的练习。如果老师在教学时,都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将敏锐的观察视角投向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必将是语文学习一笔丰厚的财富。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对比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差异明显。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以朗读为主,教师针对语言训练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从而拓展、升华、内化文本内涵。教师往往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提点,直到人人过关(当然,这些有时是由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因为小学生性格活泼开朗,擅长形象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态要自然亲切,语气语调要声情并茂。因而气氛活跃是小学语文课堂独有的风格。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所望尘莫及的。中学语文教材因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明显增加,趣味性相對减弱,因而课堂容量、节奏较小学语文课堂有了较大的变化。很多时候,教师的讲解只能一带而过。再加上由于各项检测以及升学的压力,中学生的性格、心理发展也已不如小学生那样活泼开朗。因此,尽管中学教师多方加以启发、诱导,变换教法,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依旧我行我素,启而不发,教师只好点名指派,或者代其回答。这种师问生答或师代生答的教学习惯也就逐渐不养自成了。
三、上述差异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
针对差异,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应遵循学生生活的实际来设计学习活动,注重对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问题和事件、现象的探讨,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内化知识。
(二)尊重个体差异,多层次组织教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尊重差异性、设计多样性、鼓励创新性、评价多维性是教师努力思考并付诸实践的方向。
(三)开辟学习新途径,加强媒介教育
我们处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各种数字媒体,连同传统的印刷和电子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互动学习平台,开辟学习新途径,同时加强媒介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媒体”,善用“媒体”,将来能游刃有余地生活在这个大众传媒的时代。
四、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跟小学低、中年级相比,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尤为注重在学生的认知、理解、运用知识与技能方面下功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要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加大逻辑思维难度,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自编校本教材、乡土读物,或是引入优秀的课外读物,不断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为进入中学打好知识储备的坚实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要为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负责。
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在学校紧张的学习中尽快适应下来。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放手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要有意识、分步骤、勤提点、常总结,加强学法指导。如怎样归纳、整理阶段复习资料,怎样进行阅读批注,怎样使阅读更加富有实效性……课堂上要有选择地把一些难点留给学生思考、突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掌握不好而把知识全盘托出,要留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巩固和提高:
1.制订学习计划,注重可操作性。减少学习的随意性。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关键是落实到位)
3.养成上课主动、认真记笔记的习惯。笔记如何记工整,如何记得清晰明了,应该好好琢磨。
4.养成坚持读课外书的习惯。如何有效地保持并发展这种习惯成为一种素养,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往往那些升入中学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的孩子,课外阅读量都大且高效。可见,阅读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心灵。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往往成为他们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飞速成长的阶段,其身心发展并不协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从小学会面对各种困难、迎难而上,以阳光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且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向实现“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目标跨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贺洪涛.学校给的自由要不要[J].中国青年报,2000.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差异;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异同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1.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篇幅短小,内容侧重趣味性,因而较为简单,尤其对学生思维难度的要求不高。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精力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相关文本;而中学语文教材课文篇幅普遍较长,内容不再浅显,对学生的思维难度要求明显增加。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还要具有足够的分析、理解、运用言语知识的技能。2.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文言文。这些内容对从未接触过文言文的初中新生来讲,必定是极为困难的。在熟读成诵之前,他们首先要过翻译关。3.中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很花心思。如一些名家、名篇、名著的简介,优秀古诗文及简介的附录等,便于学生随时翻阅、背诵,培养他们深入阅读的习惯。我认为,中学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课外自读。4.中小学语文教材也有共性,它们对语文学习的外延——生活都很重视,教材中设计了许多高质量的练习。如果老师在教学时,都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将敏锐的观察视角投向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必将是语文学习一笔丰厚的财富。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对比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差异明显。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以朗读为主,教师针对语言训练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从而拓展、升华、内化文本内涵。教师往往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提点,直到人人过关(当然,这些有时是由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因为小学生性格活泼开朗,擅长形象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态要自然亲切,语气语调要声情并茂。因而气氛活跃是小学语文课堂独有的风格。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所望尘莫及的。中学语文教材因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明显增加,趣味性相對减弱,因而课堂容量、节奏较小学语文课堂有了较大的变化。很多时候,教师的讲解只能一带而过。再加上由于各项检测以及升学的压力,中学生的性格、心理发展也已不如小学生那样活泼开朗。因此,尽管中学教师多方加以启发、诱导,变换教法,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依旧我行我素,启而不发,教师只好点名指派,或者代其回答。这种师问生答或师代生答的教学习惯也就逐渐不养自成了。
三、上述差异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
针对差异,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应遵循学生生活的实际来设计学习活动,注重对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问题和事件、现象的探讨,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内化知识。
(二)尊重个体差异,多层次组织教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尊重差异性、设计多样性、鼓励创新性、评价多维性是教师努力思考并付诸实践的方向。
(三)开辟学习新途径,加强媒介教育
我们处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各种数字媒体,连同传统的印刷和电子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互动学习平台,开辟学习新途径,同时加强媒介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媒体”,善用“媒体”,将来能游刃有余地生活在这个大众传媒的时代。
四、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跟小学低、中年级相比,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尤为注重在学生的认知、理解、运用知识与技能方面下功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要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加大逻辑思维难度,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自编校本教材、乡土读物,或是引入优秀的课外读物,不断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为进入中学打好知识储备的坚实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要为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负责。
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在学校紧张的学习中尽快适应下来。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放手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要有意识、分步骤、勤提点、常总结,加强学法指导。如怎样归纳、整理阶段复习资料,怎样进行阅读批注,怎样使阅读更加富有实效性……课堂上要有选择地把一些难点留给学生思考、突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掌握不好而把知识全盘托出,要留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巩固和提高:
1.制订学习计划,注重可操作性。减少学习的随意性。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关键是落实到位)
3.养成上课主动、认真记笔记的习惯。笔记如何记工整,如何记得清晰明了,应该好好琢磨。
4.养成坚持读课外书的习惯。如何有效地保持并发展这种习惯成为一种素养,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往往那些升入中学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的孩子,课外阅读量都大且高效。可见,阅读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心灵。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往往成为他们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飞速成长的阶段,其身心发展并不协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从小学会面对各种困难、迎难而上,以阳光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且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向实现“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目标跨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贺洪涛.学校给的自由要不要[J].中国青年报,2000.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