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马三立.糖炒栗子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栗子驰名四海,脍炙人口。地处燕山山脉的河北兴隆、遵化、迁西一带是粟子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燕秦千树栗”等记载。西晋陆机为《诗经》进行疏证时也说:“栗,五方皆有。唯渔阳范阳(今河北涿州一带)生者甜美味长,他方不及也。”燕冀的栗子以良乡、遵化所产最负盛名,果形秀美、风味独特。
  
  “天津甘栗”传美名
  
  清代中叶以来,天津成为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经济中心,大量的栗子正是通过天津大码头推向全国市场的,因此博得了“天津甘栗”的美名。天津栗子一直是出口创汇的中国特产名品,甚至是有些国家特别指定的进口食品,备受欢迎。
  天津人、北京人尤其喜欢吃糖炒栗子。成书于清代初叶的周箦的《析津日记》中说:“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唐时范阳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炀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这里所说的“以炀拌杂石子爆之”便是糖炒栗子的雏形。
  秋冬之际,在天津街边常可见卖栗子的摊贩,现炒现卖。一个个伙计挥动着铁铲,随着“哗哗”的翻炒声,一锅锅外皮褐红油亮的栗子出锅了。糖炒栗子讲究趁热吃,剥开皮。热气烫手唏嘘,滋味松软香甜,堪称冬日围炉夜话的佳食。光绪年《津门纪略》记载,天津城东门牌坊下的郑三糖炒栗子远近闻名,郑三在门口挂着“拣选遵化栗子”的招牌,他亲手逐个精挑细选,炒时不断添加糖稀,炒出的栗子又甜又面好脱皮,口碑极佳。不仅仅是郑三,天津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有糖炒栗子的高手。笔者收藏有一张清末民初的“门票”。它是老天津南阁东郑记糖炒栗子摊在为顾客打包后覆在包上面的小广告纸。红色纸签,简单文字,但宣传内涵已显现出来。
  
  胡蝶爱吃糖炒栗子
  
  “电影皇后”胡蝶的少年时代与天津有着颇深的情缘,包括糖炒栗子、津味包子在内,这座城市的诸多细节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08年,胡蝶出生于上海,乳名宝娟。胡蝶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胡少贡在姐夫唐绍仪(后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提携下出任京奉铁路总稽查,胡家的居所从此就在京奉铁路一带辗转。1915年,胡家移居天津。此时的小胡蝶已显露演艺才华,她经常能模仿出天津特色的叫卖声。比如,她随父亲到北站游玩,听到小贩吆喝“又香又脆的天津鸭梨,一毛一个”,被她学得惟妙惟肖。
  客居天津的胡蝶在圣功学堂(教会学校)读书,并正式取名胡瑞华,她后来在《胡蝶回忆录》中说。学校管理很严格,“只有下了课的时候,走出校门,我和胡珊才像两只飞出鸟笼的鸟儿。踢毽子,跳绳,玩够了,一个铜板买一个肉包子或是买一大堆糖炒栗子,再花一个铜板就可以叫辆黄包车回家。”
  
  马三立买栗子趣事
  
  相声大师马三立早年常到劝业场大观园演出,有一天演出结束后,马三立与在台下看节目的常宝华(称马三立为三叔)~同回家。他们途中路过文利食品店,那里的糖炒栗子和小糖堆儿最有名。马三立于是进店要买栗子给常宝华吃。
  恰巧遇到个不懂礼貌的店员,见他们二人前来非要马三立先说一段相声才给称栗子。马三立说这里不是演出的地方,不太好满足他的要求,以后会送票给他的。可店员不依不饶,马三立只好说:“非让我说一段那我就说一段,但我说相声跟你们卖货一样,是有价钱的。”刚说了几句,店老板来到店中,当即狠狠批评了那个店员。店员诚惶诚恐。非要白送栗子给马三立赔罪不可。而马三立却大度地说:“不收钱等于谢绝我呀,你还让我下次再来吗?”马三立付了钱拿着栗子临走时还不忘对店员幽默道:“对了,你听我相声还没给钱呢。”
其他文献
6月15日,中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在叶卡捷琳堡表示,中国坚定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希望俄罗斯早日成为世贸组织成员。“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领导人会 On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讯 国家计算机反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成员单位、北京江民公司今日紧急告知记者:据该公司反病毒小组专门对近日流行的I WORM/Sircam监测的情况发现,该病毒已经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社会保险的法律诞生在德国。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出公告,建立工人保障制度,对工人的疾病、事故、伤残及养老进行保险。 德国在1927年颁布《失业介
敦煌本佚名“灵宝经义疏”中的“第五篇目”,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的释读方案.对此“篇目”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如何解读“元始旧经”十部36卷的著录,以及如何理解“古灵宝经”的出
扬基债券的发行及其衍生产品的应用余际庭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国家爆发了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逐渐演变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某些国家甚至导致了政治和社会危机。我国大陆地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全民行动戴口罩,为政府迅速控制疫情扩散提供了帮助.通过在网络上发放问卷,并对回收的4311份调查问卷初步研究发现,我国之所以能够形成全民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