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献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提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和比较均衡发展的小康社会.又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大文明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牢牢抓住今后20年的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靠国内外的有利条件和自身优势加速发展自己.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 ,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水平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上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观是基于高等教育服务,具有导向性、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这种来源于实践的质量管理理念在指导学校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切实成效.
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从理论上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论断;紧密结合当前建设有中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 13年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江泽民指出,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要站在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庄严使命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要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
人文与科技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关系,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成熟.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两次南方谈话,两大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执政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推动力。认为:其一,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较强烈的文化认同,形成了强劲的文化层面的推动力。其二,长时间的马克思主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