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债型基金大行其道 收益率困住人民币理财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效应继续影响着个人理财市场,股权分置改革深入使股市迎来新的发展良机、个税调整等,对市民的理财操作都有不同程度影响。明智的投资者在关注以上因素的同时,应积极通过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根据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理财产品库的动态跟踪,一月来各理财品种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表现上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外汇理财产品:借人民币升值比拼收益率
  
  在美元连续加息的情况下,为避免固定收益型产品使投资者不能分享利率上升的收益、反而错失投资良机的尴尬。市场上各机构顺势而为,外汇理财产品期限设置上,出现了“越来越短”的特点。
  厦门国际银行推出的两款产品,周期仅为99天,就是针对现在美元利率和汇率波动较大市况的一种设计改良。
  为了吸引客户,各大银行在收益率方面也是动足脑筋。厦门国际银行美元两年期存款的利率达到4.2%,创出沪上银行中美元产品收益率新高。建行的“汇得盈”产品中,投资期为半年的澳元产品,VIP客户的年收益率为5.13%,普通客户的年收益率为5.03%,也相当惊人。
  短期品种收益率迭创新高,使购买长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受较大压力,而尽管由于美国受到飓风的影响,预计美联储加息步伐将减缓,后续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将受到一定影响,但从一定阶段看,美元仍处于加息周期,对购买长期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其持续影响还是不可忽视。
  因而,建议在投资时要尽量选择一些期限短、收益和利率挂钩、客户拥有提前终止权的产品,尽量把美元利率上升带来的投资损失降到最低。
  
  收益率之困人民币理财产品吸引力减弱
  
  人民币理财产品方面,近期由于经济数据和官员讲话显示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市场预测银行债市的各项利率短期内还将维持较低的水平,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收益率方面难以取得明显突破,以目前3至4个月期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年收益率基本上在1.8%左右。预计这种状况短期内还将维持。
  收益率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热情,但从本质上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属于银行的理财服务,与存款增值服务的储蓄业务相比,自有其优势,对于银行客户而言,其独特作用还是值得重视。
  新产品方面,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现金增利计划”由于发行状况良好,本月推出第四期,该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对于平时没有专门时间和专业技巧进行资金管理的投资者来说,比较合适,由于其收益稳定,且利息每月返还,在市场上还是有稳定的表现。
  
  股性债性兼而有之转债基金值得关注
  
  股票市场经过逼空式大涨后,9月份仍处于多方控制局面,受其影响,进入发行期的新基金中,配置型基金明显增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是天弘精选混合证券投资基金,另一个是巨田资源优选混合基金。但短债型基金低风险作为前期“明星”货币市场基金的“升级版本”,市场表现更为风光。由于投资债券期限较长,收益较高,其他特点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其中的易方达月月收益债券基金和博时稳健价值基金首发都超过了40亿。
  其他值得关注的品种方面,可转债基金作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品种,在目前转型市道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尤其不可忽视。自八月以来连续两次分红,净增增长高居配置型基金榜首的兴业可转债基金,优越表现就很有代表性。在9月以来可转债市场一路飘红带动下,可转债基金迎来了新的投资良机。
  
  沪上房贷险新举措年缴费率更为优惠
  
  从9月1日起,上海农行正式携手太平洋财产保险和太平保险两大公司,在沪上实行房贷保险创新举措。相比较原来的房贷保险,新型房贷险的保险费由一次性缴纳改为按年缴纳。而保险费率更优惠。
  保险市场新品方面,有泰康人寿的“永利两全保险”和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的“乐安康”医疗险。值得一提的是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的这款新品,基本款是可单独购买的意外及住院补贴型保险,综合款则综合了住院补贴(包括意外和疾病两种住院)、手术医疗费用、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四大类保障。该系列的产品可采用费用津贴形式直接以现金给付,较传统的只能通过费用报销形式给付更为灵活,适合经济能力有限、尚处于保险消费“初级阶段”的各类人群。
  
  供求比例依然失衡国债市场火爆不减
  
  债券市场方面,市场的供求比例依然失衡,新发品种表现突出。在理财产品日渐丰富的同时,由于多数品种在进入门槛、专业知识方面对投资者有一定限制,更具普适性固定收益品种依然倍受风险厌恶型投资者青睐。继上月“中国铁通集团公司公司债券”受到者追捧外,投资者对本月发行的“2005年记账式(九期)国债”也极为关注。
  证券市场逐步回暖对稳健型投资者资金未起到明显分流效果。未来一段时期,在活期、定期储蓄意愿不断下降、存款较低利率以及继续征收较高利息税的背景下,相信债券市场的火爆还将持续。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工作在金融战线上的员工,因为工作的需要,平时需要阅读大量有关财经金融方面的文章。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家里的卧房,随手都可以拿到如《经济观察报》、《证券周刊》等财经方面的报刊,每月我都会在家门口的报亭消费掉五、六十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理财周刊》月末版,那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老公一起到西单的君太百货购物,当逛到金海桥报刊销售网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寻找起财经方面的刊物来,这时,导购
期刊
人人都应有维权意识     刚踏入阳春三月,连续不断的节日接踵而来,“3~8妇女节”,“3~12植树节日”,“3~14白色情人节”等等,但是“3~15消费者维权日”应该是关系我们切身利益最重要的节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人人有责,人人受益。这不,鸡年第三期的理财月末版的专栏为我们读者推出了王安的《打假怎成了儿戏》一文。让读者也深思了一回:曾经被我们夹道欢迎的打假英雄原来也开始摆不正自己的位子了。  
期刊
最近在国外碰到金融界的朋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谈起structured notes,翻译成中文叫做连动式债券。这种金融产品,即能保障本金,又有机会获得非常高的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热火朝天,正日益收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追捧。一些从事基金投资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投资组合里都会加入不少此类产品。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稳定性比较差的情况下,连动式债券吸引力大增,各类产品层出不穷。  其实国内正逐渐兴起的
期刊
名人理财意犹未尽    我看贵刊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对贵刊的感觉很好,觉得它可读性很强,希望它能继续保持下去。  这一期我看了名人李敖父女的理财经,觉得内容挺好的,一口气看到最后,文章结束了,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文化上挣钱一直是李敖推崇的财富手段,而且记者从李敖朋友的嘴里获得的关于他本人对打理钱财的经验,尽管没有什么太大的诀窍,但归纳看来,他并不像一般人眼中感觉的那样,只有文人的清高。这是性格
期刊
上次我们提出的“安全运行但有调整要求”的观点,现已被两周来市场走势所证明。现在,笔者仍以自己善长的四维空间分析法来解析市场走势。  一、结构分析初步判定,2006年11月14日开始的三浪延长走势(指1541点起始的波浪结构),已走在5浪的收尾阶段。即其中所有大的分形结构完整完成合拢。大盘随时会产生对1541点的调整。  二、均线系统尽管仍然呈现多头排列,但5天、10天均线,已多次被跌破。20天依靠
期刊
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回答。不过看了本期的“四起三落的千万富翁”一文之后,你或许对这个问题会有全新的认识。  应该说潘志标的财运是相当不错的,几次创业都抓住了好时机,迅速地获得了超出常人的财富。可是,当这些财富到手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商来管理好它,没有对自己足够的约束的话,得来的财富同样会轻易地离他而去。  潘志标的经验和教训是发人深思的,好在潘志标及时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跌倒的地
期刊
房地产市场,在哪儿都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在国外,房产投资人队伍中,不仅仅有普通老百姓,还包括一些国家政要。比如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现英国首相布莱尔,近几年都先后在房产上有过投资。不过,任何国家的房产市场都有起伏,在谷底的时候买进,波峰的時候卖出自然是最佳方案,但由于追涨的心理作祟,很多人却往往在价格最高的当口买了房子,就连布莱尔也难以免俗,倒是克林顿的财运更好些。希望此文能给“布莱尔之流”以训诫。
期刊
在近日落幕的一些春季拍卖会上,创造纪录的都是一些大尺幅的绘画,像1870万元成交的吴冠中的《黄土高原》,尺寸为96×178.6cm;以1804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纪录的赵无极的《Juin-Octobre 1985》,尺寸为长10米,宽2.8米。于是乎,在艺术品投资领域就流行着"名头+尺幅"的投资法,即大名头加上大尺幅就是高价。书画投资难道就这么简单吗?    书画投资的误区     在此次香
期刊
培养小孩是家庭的长线投资    在六一儿童节之际,看到了贵刊的一组特别策划文章——《培育精英》,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我也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说不想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是假话,因为我深知目前这个社会竞争非常地激烈,等女儿长大了,都市中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为了她的明天能有夯实的生活基础,我和先生不得不从小对她作特别的栽培。  现在,为了女儿,我们一边在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送她去学习各种特
期刊
早春二月,除旧迎新,本来应该尽量回避“病”,“死”之类的字眼,但是就在最近,一则新华社发的新闻却掀起了舆论对于药品“降价死”现象的广泛关注。  在谴责药监部门批过松,药品生产企业唯利是图,部分医院忽视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该层次思考一下,“降价”是不是解决“药价虚高”的唯一路径?    2007年2月,新华社记者在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依据店里登记的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发现,表上70%的药品早已无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