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1岁,因反复皮肤出血4年,加重10个月于2003年12月30日查血小板15×109/L,住我院.患者1999年5月因皮肤出血点,查血常规示血小板 15×109/L,白细胞、血红蛋白正常;骨穿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其他文献
目的 对现阶段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最常采用的两种导管消融策略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连续完成的第51~100例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组)和第51~100例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组)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为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PVA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较长(P<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历经10年多的努力,终于在近两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融病例数逐年大幅度增多.全球各大电生理中心每年完成的例数在数百乃至上千;国内每年完成的病例数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二,适应证进一步拓宽.房颤的病例选择覆盖了早年的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局灶性房颤[1,2]及随后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3]乃至目前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永久性房颤[4].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