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伯夷列传》中司马迁的幽隐之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记》后世盛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地位影响可见一斑,以列传第一篇窥视司马迁的别具一格之言,在其章法结构和情感幽微的表达中淋漓体现。
  关键词:司马迁;幽隐;情感
  作者简介:王佩(1994.5-),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02
  《伯夷列传》又称为《伯夷叔齐列传》,在大多数《史记》版本中,它被排列在七十列传之首位,特殊的位置安排彰显其意义非凡的价值,以一种隐晦表达情感的方式,展现悲情之感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以下从两方面简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的幽隐之言表现。
  一、章法结构的特殊性。
  传字的本义是供人转换车马的驿站,和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传,遽也。从人,専声”[1],大致是相近的,因为驿站的功能便是迅速的传递公文与消息的,传的含义随时代的变化赋予其新的意义,其引申义被广泛使用和接纳,就是指一种专门记载历史事件,更多是记载个人事迹的文体,即为传记。而在史书中专门的列“列传”文体来记载古今人事,则是司马迁的创举。
  《伯夷列传》在《史记》这本书里面,是非常奇妙的一篇人物传记。《史记》里边有书,有表,有本纪,有世家,有列传。列传总共是七十篇文章,总体而言,司马迁所写的列传往往是有两种体例的:一种是司马迁先把这个传主主要生平事迹简单描述一遍,最后他以“太史公曰”开始展开议论,这是司马迁对于这个传记人物的一种独特评说;其次还有一种列传,它不是属于独自个人的传记,例如《游侠列传》、《货殖列传》,此为同一个类别的人物圈,他先介绍这类的人物的特性是什么,然后一个一个讲这个传记的人物,最终再加上司马迁式的结论。可是《伯夷列传》和他经常所用的这两种体式不是完全相合。其他的篇目大多为正例,此篇为列传的第一篇,在正例之外的变例,全书中除了十表前的各篇序文之外,此篇可以说是最的一篇文字,共计有七百八十八个字,却是历来读者论述和争议最多的文章。
  1、“太史公曰”部分安排的特殊
  《史记》全书各篇的赞语即“太史公曰”部分放置于全篇末尾是正例,仅仅有少数几篇是放置中间或开头,此为变例。此篇却违背了这种正常的体例,首段“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2]数语之后,紧接着的竟是“太史公日”的部分,在这一段赞语中,司马迁首先叙述自己登箕山探许由冢的事,其次以孔子序列古代的圣贤仁人,竟然无一语论及许由、务光等人,因而表示对许由、务光的事迹致疑,为何许由、务光的事迹不见于六经,且不被人传诵赞扬。再以论语中孔子论夷、齐的话,触发出夷、齐二人的史事。司马迁十分注重实地勘察,从文献的角度进行对许由故事的质疑,即使是他亲自登上传说中许由隐居的箕山,发现山上确实有许由的墓时,某种程度上问题得到的解决,但还是在“许由冢”句前加上了“盖”字,表达自己的质疑,无法肯定墓主人的确切真实身份,一开始的怀疑,最终还是没有真正解决,这种赞语的安排方式,在《史记》一书中固然极罕见。
  2、引用的言论较多,自己撰写的言论较少
  在本篇中司马迁自己撰述的文字部分较少,较多引用轶诗、典籍和他人的言论,例如: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3]直接引用当时有关伯夷叔齐的轶诗。还有较多的引用孔子《论语》中的语言,例如:“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4]等等,都是直接引用《论语》中的语言,此篇篇幅较短且多引用他人的言论,尤其以引用孔子的言论较多,几乎是以孔子的语言作为自己言论的依据,可见司马迁受孔子的思想启迪是多么的深刻,儒家思想对其有多大的影响力。
  3、本传与议论文字相互掺杂
  全篇从文中的“其传曰”以下共二百一十五字,约占全篇的四分之一为叙述的部分外,其余的四分之三全属议论,形同一篇议论文,故前人大都认为本篇的写法是“以议代叙”,在史书的纪传中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别裁。并且纪传体文字的章法结构,一般是传记在前,评议定会安置在论赞中,区分明确,丝毫不混。而本篇却是传记的前后都是议论文字,中间为叙述文字,这样的章法结构安排,非常奇妙,确实是一种变例。全篇中作者发疑问之语较多,表现司马迁内心的不解與困惑。这种不合史传的体裁常型,才会引发有如此多的疑问、议论、感慨,有着不同于其他家的思想表达,即体现司马迁的创新与进步性,有着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表达。
  二、情感的隐微表达
  《伯夷列传》为史记列传中的首篇,位置的独特性,显示了司马迁表面上是为伯夷与叔齐写传,实际上是曲隐地阐发他的“一家之言”,以他人之言浇自己心中之块垒也。字里行间显露了他对现实是有着深刻的感慨及对自身深沉的身世得慨叹。作家以诗人的气质写史,不仅是写伯夷叔齐之悲,也为自己的身世遭遇热悲伤感慨,一方面是由他联想到自己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是把自己的遭遇委婉曲折的用他人事迹进行抒发,以他人之遭遇来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1、深入历史人物心灵,抒发自我感慨
  这篇不仅包有对人物生平主要事迹的叙述,同时加有司马迁自己的独特议论,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伯夷叔齐不去回忆过去的恩恩怨怨,现在他们的怨气也更加少了,“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在当时父子相残,各国战乱频发,孔子认为伯夷叔齐的让国行为是已经求得人的体现,他们又有什么怨恨呢?这也是儒家个体道德标准的表现,这种谦让之风,也是后世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后在叙述完伯夷叔齐故事提出疑问: “由此观之,怨耶? 非耶?”向天发出疑问,同时也是对伯夷叔齐发出的疑问,孔子所推崇的不怨天不忧人毕竟是理想人格,不切人情。理想的丰满,在落入现实世界后却是不同境界,芸芸众生只能在自己的小范围活动,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孔子认为古代圣贤伯夷叔齐几乎是没有怨恨的,然而在别的史料里却有着不同的面貌,司马迁认为:从伯夷叔齐的轶诗中便能看出伯夷的悲意,从他们的《采薇歌》中发出疑问: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5]从伯夷叔齐采薇歌的情况看,让他顿生悲意,而这样的描述却不曾在其他的文献资料中得到记载,让他感到十分的诧异。伯夷叔齐唱着哀怨的歌,最终饿死字在首阳山上。从诗中的明显能看出伯夷叔齐是有怨有悲的,司马迁以己度人,认为伯夷叔齐并不全是孔子笔下所描述的道德楷模,他们是存活于现实世界的真人,他们内心也有困惑、迷茫、不平。有对理想追求而得不到实现的吟咏与感叹,人世间有多少人向他们一样,默默地消逝于黄土之中,他们生前的努力、奋斗,全然无用,他们是否能这样毫无怨言的死去呢?李卓吾言:“‘何怨’是夫子说,‘是怨’是司马子长说。…… 怨适归之无从,怨周土之薇之不可食,遂含怨而饿死。”[6]可见孔子时代和司马迁所处的大汉朝,两者对人物评价的标准选取也是有差异的。
  2、追求人生之不朽
  在《自序》说到处于末世天下人皆追逐利益,只有此二者奔义,让国饿死,天下人都称颂他们,因此写作《伯夷叔齐》第一。表明司马迁写此篇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伯夷叔齐扬名,对于生死这样宽广的问题,即个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后又会给人世间带来怎样的价值?司马迁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司马迁看来,人免不了一死,死,要死得其所;活,要活得有价值。
  司马迁具有强烈的史官责任感和立名意识,他希望通过自己所写的历史能让这些可能被其他史家忽略的历史人物留名于后世。实现其父亲想要成一家之言,于后世立身扬名的遗愿。司马迁和其父亲所追求人生不朽,实际上也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传统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撰著  出版发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08.
  [2]《史記》作者:(西汉)司马迁  出版发行: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01.
  [3]《史记》作者:(西汉)司马迁  出版发行: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01.
  [4]《论语译注》出版发行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6.
  [5]《史记》作者:(西汉)司马迁  出版发行: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01.
  [6]《焚书》作者 :(明)李贽著 出版发行: 北京:蓝天出版社, 1999.05.
其他文献
2011年,丰田倒霉事件连连,大众趁机超过丰田,但没有想到通用汽车却跑到了前面.不过成绩已经可观.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领导的大众汽车集团(包括旗下主要品牌:大众
对听说过没开过的、试驾过的、已购买的、参与长期路试的各类电动车受众的零距离接触,让我对电动车前景有了更多信心,同时也为弯道超车愿望可能落空感到忧虑
摘 要:本文认为“风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经历史空间意义的积累,内含之间既有承继性,也有创新性,不可以肢解开来解释,“风骨”是一个刚健有力的审美范畴,其中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情志、个性、才力、积累,是众多因素的综合。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心雕龙;风骨  作者简介:贺媛霞(1994-),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这当成是一场拳赛!没有次轻量级的轻盈舒展和感官刺激,没有中量级的力与美,有的只是超重量级的一拳KO,或许过程沉闷,但往往在一拳之后,胜负已分!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在“为社会”的文学创作氛围的整体环境中显得别具特色.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被重点提及之后,张爱玲及
摘 要:文化负载词是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或习语,直接反应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活动方式,是一个民族特有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有时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在翻译方式,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对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论语》为例,从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
自主品牌汽车造型设计有很大进步,对比例和一些设计亮点的把握已见功底,但还远未进入全球主流设计同前几年相比,2011年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造型设计已经呈现出一个令人刮目相
其实,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海外华人。  我1992年到美国,惊讶地发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几乎完全来自福建和广东移民,  而20年后的今天,他们大概不会这么认为了。    他是一名科学从业者,是《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其专栏“生命的八卦”已集结成同名书籍。此外,他还是一名去过全世界最多地方的记者,包括那些最苦最远的角落。    我在莱索托的一个小村子参观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名叫Tshidy的女导游,
从炼丹术算起,人类玩化学B有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煤化工问世,才有了合成化合物,也有了化工排放的“三废”。地球的化学污染是从1919年开始的,经过上百年的排放,到20世纪末,污染B威胁人类的生存了。在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开春之际,化学之路瘦怎洋走,引起了入门的深思。    生活魔术师    2个氢原子同1个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水在电场中分解又会得到氢气和氧气:高分子纤维素在酸碱和酶的作用下,
期刊
那四台小火车在日本大坂城公园内交错行驶,  开动时一样会发出“呜呜呜”的汽笛声,这足以让我和奶奶兴奋不已。    本名何颖,出生于香港。曾为MILK志团员。2010年初,出版《50+1》私家旅游系列。主修离家出走,副修饮饮食食;正职去旅行,副业写字。爱看车,却其实不太懂得开车。各位,献丑了。    我是怀旧迷,喜欢看旧车、旧物、旧玩具。在这个人人追求速度的年代,我喜欢慢:慢慢地游走,慢慢的细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