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配合经穴按摩治疗面瘫的体会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的:探讨腹诊配合经穴按摩提高面瘫治疗的更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收治9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这种面瘫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腹部手法为主,配以相关经穴按摩,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结果: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经研究对比,有75例患者在两个疗程(20次)后达到临床治愈,还有11例患者在三个疗程后达到临床治愈,还有8例患者在四个疗程临床治愈,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只有2例患者效果不明显。我们认定为无效患者。结论:经医院对患者腹诊配合经穴按摩治疗面瘫的治疗证实,对于腹诊为主治疗面瘫既能辅本,还能使患者气血不能上灌于阳明,因此腹诊配合经穴按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积极推广。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介绍两则将中医腹诊和辨证论治结合运用治疗痤疮的病案,说明腹诊不仅能提高临床诊治痤疮的准确性,还对指导选方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然而自宋代以来,中医腹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几近于失传的状态。文章从中医腹诊的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及其在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期使中医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并进一步传承发展。
期刊
学者们普遍承认《伤寒论》在中医腹诊史上的重要地位,但如今应用《伤寒论》腹诊的医家仍不多见。三部六病流派创始人刘绍武先生入室弟子康守义老师意识到了《伤寒论》腹诊的诊疗价值,经过多年实践,对《伤寒论》中的腹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本文将从腹诊手法、腹诊准备、腹部观察、按揉、深按五部分全面总结和探析康守义老师的腹诊理论、方法和应用。重点总结和阐述了上腹部的胸胁苦满、痞硬、硬痛,中腹部的腹主动脉搏动亢进、
期刊
腹诊是中医四诊在胸腹部的特殊运用,在中医临证中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剑突肿痛"是临证腹诊中重要的且易被忽略的表现之一,是多种疾病伴随的明显征象之一,其肿痛性质和疾病表现有着直接关联。文章从经络腧穴、气机升降、气街转输等方面对腹诊"剑突肿痛"的临床诊断应用进行了探析,为腹诊"剑突肿痛"的临床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脉诊与腹诊均属于切诊的范畴,为张仲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宜将脉诊与腹诊相结合,方能更全面地诊察疾病、判定证候,并有利于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机率。脉诊与腹诊相结合,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轻重(如大结胸证与小结胸证、大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鉴别诊断相类似的疾病(如痞证与结胸证、蓄水证与蓄血证),辨明虚实情况(如阳明腑实兼气血亏虚证),乃至鉴别某一个症状或体征(如腹急痛)。由是可见,张仲景在临床中
期刊
寒假期间,有不少初中生在参加着各种学科或者兴趣培训班,部分学生则以刷微信、打游戏或看电视电影等方式来打发时间,愿意花时间阅读整本名著的人却越来越少。但是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中考考试也越来越重视对课外阅读的考查,此外,部分课内现代文还推荐群文阅读的书目。因此,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假期时间,预先阅读下学期推荐阅读的名著,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下学期的学习负担,也增加了阅读量。
期刊
<正>刘保和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河北省名中医,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五十余年。擅长运用抓主症和腹诊诊治各种疑难杂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各种疾病,或单方或合方,信手拈来,效如桴鼓。笔者有幸拜师学习,获益良多,现选刘保和教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医案2则介绍如下。
期刊
苓桂术甘汤是出自《伤寒杂病论》的一首名方,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以"饮停中焦"为主要病机的病证,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通过列举王克穷主任医师对苓桂术甘汤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应用本源剂量苓桂术甘汤的经验及其丰富的中医辨证思路和特色的中医腹诊方法,为临床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饮停中焦"疾病提供治疗思路,探索临床使用苓桂术甘汤的合适剂量。
期刊
目的:探析中医腹诊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思想。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结合临床验证。结果:中医腹诊辨治慢性胃炎,验之临床,疗效确切。结论:中医腹诊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思想,亟待后人有效继承及大力发扬。
期刊
中医腹诊是医者通过对患者胸腹部的触摸按压,以判断内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病理变化。王克穷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善用腹诊,比如把腹诊手法用于胸胁苦满证、少腹急结证,在相关证候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