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械的父亲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觉得父亲和子女的关系,不像母亲和子女的那种血肉相连、脐带相依的纠结缠绵,而是一种温情时隐时现、尴尬却伴随终生的关系。
  很早以前,心理学还没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儿子身上会有一种仇父恋母的心理倾向,也就是有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后来,当心理学被发明出来,这种普遍蔓延的仇恨才有了靠谱的心理学解释。
  我们仇恨的并不是父亲,而是“生活代表”。生活永远是大BOSS,对人提出种种可恶的限制和强迫。在一个家庭内部的父母双方之间,父亲就是“生活”的化身——要求着孩子,所以父亲永远是孩子的敌人,而孩子永远要哭着找妈妈。
  对孩子来说,四面墙壁永远太逼仄,桌子的棱角永远太坚硬,放糖的柜子永远太高。滋事找碴儿的不总是父亲。
  我想,我更喜欢卡夫卡对父亲所下的断语:父亲即上帝,“剥去了圣衣的上帝”。
  人类对上帝形象的想象和勾画,就来源于对父亲的记忆。这个兼职上帝却是毫无职业道德的。他享受特权,却消极怠工;他索取崇拜,却不普度、不慰藉。他只是执行上帝“审判”的职责。
  而我从小到大,就生活在一个永远无法讨好“父亲上帝”的世界里。小时候,父亲对我少有的几次心血来潮的教育,几乎是以威胁恐吓为形式的。
  我爸爸有一双骇人的大眼,还有黑压压杂乱的浓眉压在眼皮上。每当他想传授给我什么的时候,他就会猝不及防地靠近,提高音量,舞动他的浓眉,圆睁着眼睛,提醒我,我已经进入了他的怒气领域和力气范围。
  当然,技术上,我爸从未正式打过我,但是他发明了一种恶作剧的施暴方法,就是高高扬起他的巴掌,低头瞪着我,做出要掌掴的姿势,刹那间蒲扇式的手掌扇下来,结果只是和自己的另一只手掌拍击,在我耳边制造出巨大的声响来。我吓得一抖,我爸大笑不已。
  这个拙劣的把戏一直贯穿我的婴儿和幼儿阶段,然而我却从未真正意义上破解和免疫。
  可是,当父亲老去的那一天,他的强大崩塌,他的威胁也将解除。2008年,我爸送我来北京上大学。我发现我们的交谈时时都有冷场的危险性。
  我问他:“北京怎么样?”我爸说:“北京好大哇。”我又问:“学校怎么样?”我爸说:“大学好大哇。”“好大”成为爸爸对一切他所不熟悉的事情的形容词。在谈话无法继续的冷场中,我又惊又急地意识到:外物都大了,父亲自然就小了。母亲是一寸寸变老的,父亲是瞬间变老的。我们斗争了整个童年的敌人,自己缴了械。
  孩子被父亲惩罚,父亲被岁月惩罚。都是输家,那干脆就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吧。
  (摘自《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睡梦中被突然传来的电话铃声吓得心跳加速;怕错过电话将铃声音量调大,招来周围人的白眼……选什么样的铃声才能兼顾提醒又不打扰他人,悦耳又不单调呢?音乐比铃声好电话自带的铃声
我们知道它有起点和终点。但无法预知我们沿途会经历什么。有的人旅程长,但有的人旅程短。有的人放松自己,欣赏窗外的风景。
随着全球持变暖,海水的温度也和气温一样不断上升.
父亲的路上,布满了荆棘。与伯公十来岁时病天于阑尾炎相比,父亲一个多月大就因脐周脓肿命悬一线,在大饥荒闹得正凶、饿死人很常见的1960年.似乎并不是极哀痛的事。所幸打听到一位
什么是世界上最难闻的气味?为何我们有时候会视而不见?声音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嗅觉也有记忆。
期刊
情商是指一个人对其他人所表达出的情感的感受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丹尼尔·葛曼提出的,他认为情商就是用来描述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手段,人在这种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不仅能
对多米诺骨牌,家长朋友一定不会陌生,这种游戏就是将骨牌等距离排好,排成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然后,轻轻击倒第一张牌,后面的牌就会一个个地顺势倒下,于是一条长龙便伏在了台面上。
这一次讲教育,是为了老同学们,让内部大家注意,并不对外。你们有兴趣办学校,也真心想为国家做一点事,但关起门来说句真话,办教育是很严重的事,自己本身不努力,不充实学问,我看了是越来越害怕。像《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这几本,连大学教授都讲不通的,你内容读懂了,能够讲通了,做中国文化的教授绰绰有余。昨天我抽出《礼记》里头的《学记》,讲中国文化的精神。搞教育的,自己都弄不清楚中国文化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能够在瞬间将熟悉的朋友认出来,无论看到的是正面脸形,还是侧面轮廓,亦或仅仅只是一个背影;我们能够区别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和一万种不同的气味;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哪怕一
今年8月的一天,记者到浙江医院病房看望王承绪先生,他已经102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