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x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诱因,然而其具体致癌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具有反式激活癌基因、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保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等多种功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致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酶活性变化,在诊治中有否意义,是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早期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谷草转氨酶酶(AST)、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有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的可能,甚至发展成肝癌,因此对HBV的检测是较为关注的课题[1].
对我院2001-05~2003-1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胃肠外全营养支持24例分析如下.
我院1955~1998年经阴道分娩1952例,其中发生软产道损伤137例,分析和护理体会如下.
1997-12~2001-12我们采用中药生化汤加味治疗药流者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和缩短出血时间152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病例报告男,70岁.以发热伴胸背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1个月前受凉后高热达39℃,随后出现右侧背部电灼样疼痛,无咳嗽,咳血,进食不畅,眼睑下垂,皮疹等.门诊胸部CT及X线片示右
我科2001-06~2003-06在预防静滴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57例,女41例,年龄2~12岁.其中肺炎50例,支气管炎32例,扁桃体炎16例.随机均分
从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到一株猪细小病毒(PPV),采用无污染的猪睾丸传代细胞系(ST)对该毒株传代,培育成一株细胞适应毒株,命名为PPV-HJ毒株。该毒株经ST细胞连续
1 林可霉素李京凤等[1]报道6例盐酸林可霉素致腮腺肿大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9~26岁.扁桃体炎3例,上感2例,肺炎1例,均单用本品,注射或口服,1.2~1.8 g/d.用药后出现腮腺肿大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