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论析——基于马克思“人与环境关系论”视角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它关涉人与环境两个基本维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人与环境的对象性存在关系,发挥人的主体性,结合环境的社会实践性,运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能动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性和社会性,构建人与环境协同的教育机制,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
其他文献
“知行合一”是中国独有的哲学范畴,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品格,是中国人修身至善的实践路径,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知行合一”作为指导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追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解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政策意蕴,才能在实践中落实“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以应答“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消费时代的视觉艺术之油画创为重点进行阐述,以视觉文化下的艺术思考为主要依据,分析与研究中国油画创作“图像转向”产生影响的关键条件以及消费时代背景下油画创作的特点,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目的在于丰富油画创作方式与创作观念,推动消费时代的油画艺术更加持续稳定地发展。
优化教师学历结构是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大规模调查数据,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二阶段分步回归模型探究学校教师学历结构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中学拥有的硕士学历教师比例明显低于OECD国家水平,且在地区分布、城乡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分化;在控制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条件下,提高教师学历仍能对学生成绩产生正向影响;相比城市而言,提高硕士教师占比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学生成绩;相比“学困生”而言,提高教师学历对“学优
教学资源建设是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以2006-2019年《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为数据来源,建立“孔子学院教学资源数据库”,从政策与举措、教学资源研发、网络孔子学院建设、国际推广与合作四个维度多个方面,全方位考察了14年来孔子学院教学资源发展状况,提炼出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加大海外国民教育体系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落实“汉语+”教学资源开发;多举措促进汉语教学资源研发提质增效;持续加强孔子学院数字化建设;分层推进汉语教学资源市场化;构建“汉语教学资源建设共同体”.
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较低是学前教育行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幼儿教师的工资又关乎学前教育供给的质量.国家一直在调整幼儿教师的培养方案,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可是现实中却是幼儿教师劳动力市场资源短缺与工资较低情况长期并存,这不再符合经典的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模型的解释.文章试图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劳资议价理论、特征工资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层面建立一个多维统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较低问题进行阐释,以期学者们未来在此领域展开更精致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