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岳涵:培生转型战略的执行者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颊红润,操着一口令人愉快却不过分矫揉造作的英伦腔,他看起来更像是在当地小酒馆里遇到的一位哥们,而不是一家营收高达82亿美元,试图重塑全球教育格局的企业高管。”《财富》(Fortune)杂志资深编辑珍妮弗·莱因戈尔德(Jennifer Reingold)这样形容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 Plc.)现任CEO范岳涵(John Fallon)。
  自两年前接替玛乔丽·斯卡尔迪诺(Marjorie Scardino)执掌培生集团以来,范岳涵一直致力于培生数字化转型,欲在数字教育领域大展拳脚,将这家拥有171年历史的公司重塑为“全球教学服务企业”。
  今年夏天,范岳涵动作频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扔出两条重磅消息——剥离旗下两大媒体资产——《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和《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7月23日,培生集团宣布同意以8.44亿英镑(约合81.39亿人民币)价格将包括《金融时报》在内的金融时报集团(FT Group)出售给日经集团(Nikkei Group);8月12日,又为经济学人集团(The Economist Group)50%的股份找到新主人——意大利阿涅利(Agnelli)家族。后者是经济学人集团原先股东之一,其创办的菲亚特集团(Fiat Group)是意大利最大的工业集团,旗下拥有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豪华车品牌。
  出售金融时报集团和经济学人集团这两笔交易将会给培生集团带来近13亿英镑的收益,有利于改变穆迪(Moody’s)给出的负面信用评级。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培生集团同时收购《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集团50%的股权,而在58年后的今天,同时剥离这两大媒体资产,既显示出培生集团专注教育市场的决心,也从侧面反映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窘境,集团改革转型的必要。
  报纸之死
  《金融时报》是由詹姆斯·谢里登(James Sheridan)及其兄弟于1888年创办的,至今已有127年历史,现已成为覆盖面广阔,世界公认的全球性金融传媒实体。伦敦券商皮尔·亨特公司(Peel Hunt LLP)分析师阿莱克斯·德格鲁特(Alex DeGroote)评价该报具有明显的业内威望,是典型的冠军奖杯性资产。
  对于出售这一奖杯性资产,很多人都觉得这似乎来得太快了。数年前,时任培生集团CEO的斯卡尔迪诺曾做出“等我死了再来卖”的坚决表态,而且在并购明朗化前夕,多数分析家也还在坚持“没理由卖”,其中包括伯桑福德·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师克劳迪奥·阿斯佩西(Claudio Aspesi)。
  在传统媒体“日薄西山”的今天,《金融时报》仍有相当不俗的表现。2014年,该报发行量是72万份,其中数字订户数量占到了70%;当年该报全年销售额达到3.34亿英镑,净利润2400万英镑。为了从在线用户中获得更多收入,今年2月《金融时报》调整了收费阅读系统,逐渐淡出了之前的,在读者订阅之前每个月给出一定数量免费文章的做法;截至收购前夕其订阅总数高达73.7万,同比增长10%,在过去5年中增长逾30%。


  不过,范岳涵并未因此改变卖掉《金融时报》的决心。事实上,从斯卡尔迪诺时代末期开始,培生集团高层对于媒体业务的态度已悄然生变,公开或暗地里放出“标卖”的风声。
  2012年,培生集团首席财务官罗宾·弗里斯通(Robin Freestone)就曾含蓄表示“培生和金融时报集团间的合作是良好的,但今后未必不会改变”。而在就任CEO初期,范岳涵面对“是否承诺不出售金融时报集团”的质询时,也仅表示它是培生集团“极为珍视、极有价值”的资产——这几乎立即被解读为待价而沽的“出售广告”,且几乎毫不掩饰地表露出“价高者得”的意思。
  培生集团变卖《金融时报》标志着其在大力进行资产重组、聚焦数字教育市场的转型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反映出全球纸媒的“压力山大”,毋庸置疑,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颠覆传统媒体,逼迫其转型。
  伦敦媒体咨询机构恩德斯分析公司(Enders Analysis)的分析师道格拉斯·麦凯布(Douglas McCabe)指出,“尽管各国受到冲击的时间确实存在先后差别,但报业危机正在所有西方发达国家蔓延。”
  以素来以媒体自傲的德国为例,2012年年底,先是老牌报纸,拥有近67年历史的《法兰克福评论报》宣布破产,后是商业日报《德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Deutschland)结束其在纸媒市场长达12年的奋斗历程。《德国金融时报》自2000年开始发行,累计亏损2.5亿欧元(约合3.25亿美元)。
  在2012年12月7日发行的最后一期纸质报纸,《德国金融时报》刊登漫画和对媒体行业革命的思考向读者告别。头版全页一片黑﹐仅有简洁的两个德语单词:Endlich schwarz(意为终究变黑了),暗讽这份报纸12年来获利不佳,而报纸英文名Financial Times的幾个字母也被省去,变成Final Times(意为最后的时报)。这份报纸是伦敦《金融时报》的德文姊妹报﹐平常使用淡粉红色纸张印刷。
  这场德国报业危机催生了一个新的复合名词:Zeitungssterben(意为报纸之死),很形象地描述了当前传统纸媒的窘境以及变革的必要。
  抛售《金融时报》之后,再卖掉经济学人集团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诞生于1843年的《经济学人》杂志是一份包含时事新闻、政经观点、深度分析的周刊,订阅用户高达160万。除了发行杂志,经济学人集团还拥有经济分析机构经济学人智库和咨询机构CQRollCall等资产。培生集团2014年的财报显示,经济学人集团为培生集团营利贡献了2100万英镑,销售额达3.28亿英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桩交易中,培生集团均要求以现金交易,以尽快回收资金。范岳涵在博客中写道:“我们计划利用交易中获得的收入进行再投资,以加速进军数字化学习、教育服务和新兴市场。”
   100%专注教育业务
  范岳涵对教育行业“情有独钟”与其成长环境以及在培生集团一路走来的经历不无关系。范岳涵出生于英国的曼彻斯特,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1983年,范岳涵毕业于英国的赫尔大学;1988年,成为英国前副首相、工党政治家彭仕国(John Prescott)旗下一名调研员,并在英国议会和地方政府担任高级公共政策和公共关系职务;1992年进入能源公司鲍尔根(Powergen Plc.),即现今的意昂集团(E.ON UK),担任行政总监,同时兼任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
  1997年, 范岳涵加入培生,担任传讯部门主管;2003年,担任培生教育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总裁;2007年担任培生教育国际首席执行官。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培生教育从传统教材出版向教育服务和教育综合解决方案转变。在他的领导下,培生集团收购了华尔街英语,发展教育测试测评、数字化教学、教育解决方案等多种新业务。
  2013年1月,范岳涵接替斯卡尔迪诺成为培生集团CEO。斯卡尔迪诺在任期间,在数字化媒体方面做了很多战略性的尝试,花很大力气把金融时报打造成一个全球性品牌。作为斯卡迪诺的继任者,范岳涵与斯卡迪诺的背景完全不同,他没有过从事新闻的经验,他在培生集团事业起点是传讯部门,事业的巅峰是在培生最重要的国际教育业务板块实现的。
  事实上,斯卡尔迪时期便开始推动一场数据驱动教育革命,将培生集团的出版和教育品牌扩大至企鹅出版集团 (Penguin Group)与《金融时报》以外领域,在范岳涵领导下,培生加快了教育革命步伐,他进一步扩张至新兴市场,就任CEO当年,范岳涵便促成2007年以来培生最大的一笔收购——以7.21亿美元价格买下了巴西Grupo Multi。Grupo Multi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来自巴西的老牌英语培训机构,旗下拥有Wizard、Yazigi、 Microlins、Skill等9个培训子品牌,全巴西有2600所分校。
  过去两年,范岳涵努力将大杂烩式的业务变成了更统一的整体。在这段时间,他表现出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足够强大的谈判能力和执行力,包括削减2.15亿美元的成本和4000个岗位,并且巧妙地降低了市场预期,令股票走势相对平稳。现如今,范岳涵表示,“一个培生”(One Pearson)的重组行动已经基本完成了。
  这个过程肯定不轻松,花旗集团(Citigroup)欧洲媒体股权研究主管汤姆·辛格赫斯特(Tom Singlehurst)说:“范岳涵经受了最大的火的洗礼。”


  剥离两大媒体资产后,培生集团可以100%专注于教育业务。在这一板块,培生主要的业务是销售教科书,在线远程教学,并开发在线教育游戏,参考材料和测试题,以应对全球教育市场深刻变化与挑战。
  国际教育业务一直是培生集团的重中之重。去年,培生集团90%的收入来自教育书籍出版。范岳涵指出:“每年全球用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达到了5万亿美元,在所有行业中僅次于医疗卫生行业。我们尽管是全球教育领域最大的公司,但是在整个5万亿的大蛋糕中,我们现在只占了区区的80亿。”
  范岳涵对于培生集团向教育行业全面转型显得雄心勃勃,他称:“我们将会以更加强有力的品牌和高绩效的文化为依托,集中投资能对学习成果产生更大、更显著影响的产品和业务。这将会帮助我们迈向把学习变得对最需要学习的人来说更高效、更实惠、更加个性化以及更加易于获得的未来。这样做能让我们帮助更多人燃起学习热情、改善他们的生活。”
其他文献
每天网购不得超过5000元?免费转账行不通了?微信发红包先开5个证明?“剁手党”、“红包侠”们被一连串的噩耗震得有点懵。  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这份文件号称是“史上最严”的第三方支付监管规则,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开户、支付、转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引起轩然大波。此次征求意见在8月28日截止。  尽管央
期刊
谁也不会想到,电梯成为最近中国城市的热门话题。  谁也更不会想到,电梯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的沉重话题。  电梯吃人!电梯咬人!电梯杀人!  近来,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屡屡见诸中国内地媒体。  7月26日,湖北省荆州市安良百货商场内发生自动扶梯楼层板(上、下端站盖板)塌陷导致一名女乘客死亡的事故。  7月30日,杭州市新华坊发生电梯夹人事故,一女子正准备走出电梯时,电梯急速下降,女子的头被夹在电
期刊
日前,各地接到国家卫计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今年的加试考将于9月13日17:00-17:30进行。  “这就相当于考试额外加分,也就是降低准入标准。”一位曾在急诊科工作过两年的年轻医生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上述通知,附言“呵呵”以示无语。“卫计委如此举
期刊
8月5日,最新调整过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向社会公布,包括房地产税法在内的34项立法任务亮相其中,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房地产税法正式进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  有报道称,房地产税或最快2016年完成立法,2017年全面开征,未来征收有望通过划定“豁免征收面积”来确定起征点,人均免征60平方米为目前内部的主流意见。  但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税立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期刊
上半年努力上涨燃起火爆行情的A股,在最近的两个月里损耗殆尽,涨幅全部回吐。8月24日,沪指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一”,沪指收盘暴跌8.49%报3209点,跌破政策救市底3373点,创下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盘中一度跌9%,创下自1996年以来最大跌幅。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沪指涨幅回吐干净,并微跌0.77%。  随着大盘暴跌,沪深两市成交量也萎缩到7000亿元以下水平。仅8月24日一天,沪深两市总市值便蒸发
期刊
一场264万观众的演唱会成为8月第一天的热门话题。  8月1日晚,伴随着近3个小时的持续狂热刷屏,华晨宇上海“火星演唱会”完美落幕。除了上海大舞台现场1.2万名观众外,在互联网上还有几乎可以坐满220个上海大舞台的264万网友,通过芒果TV和腾讯视频在线观看了这场演唱会,打破了2月28日李易峰上海“峰狂2015”演唱会219万在线观众的纪录。  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能坐在家里观看免费直播,并
期刊
8月15日中午11时29分30秒,王女士的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舍不得眨一眨。  这是她第十一次参与对上海车牌的争夺。  她并不孤单,因为和她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超过16万人,足以打一场相当规模的战役,目标对象是7454张上海牌照。换句话说,成功概率为4.47%,相当于22个人争夺一块上海车牌。  这个概率比上个月又低了一点,因为8月份参与沪牌拍卖的人数比7月份又增加了637人。  来看看6
期刊
8月11日,央行发表声明称,即日起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当天开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调1136个基点,报6.2298,贬值幅度约为1.86%,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  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经历三日连跌,8月13日报6.401,累计贬值达4.66%。次日则出现小幅回调,报6.3975,较上一个交易日升值35个基点。  人民币贬值和央行的汇改新政成为外界关注的
期刊
继湘鄂情后,又一家中高端连锁餐饮集团——代官山倒下了。今年5月开始,各地的代官山餐厅门店陆续关门,短短两个月内,全国30余家代官山门店全部关门。  资金链断裂成了压垮代官山的最后一根稻草。代官山拖欠供应商数千万的货款尚未付清,消费者手上动辄上千的预付卡成废卡,甚至它还拖欠着代官山门店的员工工资以及商铺租金。  上海怡乡春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刚说:“现在高端餐饮基本处于无为状态,不转型是死,
期刊
发生在天津的一场大爆炸,令举世皆震,也让其颇能代表整个中国的非正常一面暴露在公众面前。  8月12日晚23时34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一处危险化学品物流仓库发生爆炸,随后引起周围多家工厂更强烈的二次爆炸,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显示,第一次爆炸近震震级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相隔仅30秒后的第二次爆炸近震震級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  据@天津发布,至8月27日,事故已致139人遇难,并已全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