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爱国学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怡然,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儒雅少年”。
  10岁的她读了三百余本课外书,背了两百多首古诗词,反复诵读了十余本国学书,成了同学们心目中读书明理的小淑女,获得“中国梦·第五届《超级宝贝》少儿达人选拔赛才艺金奖”。
  本文作者是蒋怡然的妈妈,她向我们讲述了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
  孝——無意中喜欢上经典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晨,女儿然然琅琅的书声又传入耳畔,诵读国学成为她每日的必修课。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我们让孩子听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美妙的文字悄悄潜入女儿的心灵深处。从此,她与国学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有一次,我答应陪一位朋友外出办事,可自己临时有急事,便嘀咕了一句:“早知道当初就不答应她了。”不料,这句话被女儿听见了,她跑到我跟前,摇头晃脑地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竟是《弟子规》里的一句话!我当时非常惊讶,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引经据典,她给我这个母亲上了一堂诚信课!
  小学四年间,几百册的课外书,让女儿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而且每天都少不了国学经典这一营养大餐。从《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到《孝经》《大学》《论语》《道德经》等,每读一遍,她便用笔在书的空白处画“正”字,这样就能知道读了多少遍。我惊喜地发现,女儿诵读一定的遍数后,就自然而然会背诵了。如今,她开始边读边看注解,尝试理解经典的意思,有时候还会和我一起讨论呢。
  二年级的一天,女儿突然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想写诗。”“哦,怎么想起写诗来了?”我好奇地问。她一本正经地说:“我天天读小古文,心里就有想写诗的冲动了。”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女儿写出了人生第一首所谓的“五言无题诗”:谢家有小女,每日都早起。早起读国学,读书为明理。
  读书为明理!这句话再一次触动了我:诵读经典,不仅陶冶了孩子的情操,还激发了她心底的善良,就像一束道德之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田。前几天,我的嗓子发炎,躺在床上咳嗽了几声,不经意地叹了口气:“又忘记吃药了。”女儿听后,赶紧从热被窝里起来,找来药,倒上水,递到床前:“妈妈,赶紧吃药吧,这样嗓子会舒服些。”百善孝为先,女儿读了《孝经》后,开始学着照顾生病的妈妈,而且是看着我把药吃下去后,才安心地去睡觉,读书确实让女儿明白了事理。
  悌——有形中爱上了生活
  我的小女儿呱呱坠地后,整个家庭充满了欢乐,女儿然然一下子多了一个身份——姐姐。她似乎又长大了许多,除了忙自己的学习,还要学着照顾小妹妹。
  “忆今之人,莫如姐妹。”一大早,能干的女儿就开始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学习烧菜。我忙的时候,她就帮着妹妹穿衣服、刷牙、洗澡,逗妹妹开心;妹妹一见吃药就又哭又闹,她就往药里放蜂蜜……在照料妹妹的过程中,女儿也收获了许多。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妹妹哭了,姐姐就唱歌给她听,甜美悠扬的嗓音让妹妹破涕为笑。这也让女儿爱上了唱歌,家里总少不了她银铃般的歌声。双休日,她不是唱歌陪妹妹,就是在房间里吊嗓子,家里真像养了只小黄莺。如今,三岁的妹妹耳濡目染,偶尔会提着一个玩具吉他,一边拨动琴弦,一边哼着不着调的歌自娱自乐,乐得我们一家人前仰后合。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妹妹爱涂鸦,姐姐就写字带她认读,竟不知不觉迷上了书法,在写好汉字的每一笔时,她的内心变得沉静。女儿的硬笔书法在四年级时就通过了七级考核,作品还在报纸上刊载,这对于女儿是极大的鼓励。
  父母临时出门,小女儿肚子饿了,女儿就清炒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妹妹闻到了菜香,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说姐姐炒的菜好好吃,女儿开心地说:“那以后我经常做给你吃啊!”这不,每当家里有小客人来的时候,女儿总会不失时机地要一展厨艺呢。
  如今,即使走出校园,女儿同样也能把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她定期和我到儿童福利院做公益,带着奶粉和自己存的零花钱捐给一个脑瘫宝宝;在小区里看到流浪狗,会盛一些饭菜给小狗吃;一只小鸟死了,她心里难过,特别给小鸟做了个小坟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女儿年纪尚小,也祝愿女儿继续浸润在国学经典的气息中,习礼知礼,修身养性,成为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儒雅少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毕业很多年以后,我和同学唐学平一起,从洞口一桥的人行道上走过,遇到了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林章文。  我们同时跟林老师打招呼。我叫了声“林老师”,唐学平同时叫了声“林局长”。那时候,林老师已经离开三尺讲台,到县文化局当了副局长。林老师回以微笑,和我们擦身而过。  之后,唐学平非常懊恼:“我应该跟你一样,叫林老师才对。”我问为什么,唐学平说:“叫林老师亲切自然,不显得隔阂。一声老师,可以越过很多年的时光,
期刊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之宝。一首好词,如果只背,只知道个大概,就好比手中得到的那枚玉石,未经琢磨,还没有散发出更明亮的光芒。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宋词中的精品,但很多年来,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他是个剑客。今天,换个角度来看这首词,你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
期刊
粉红兔正在小樹林里采蘑菇,她不停地抬手擦擦额头上的汗。“多想有一阵风凉快凉快啊。”她手上忙着,嘴里嘀咕着。  有一阵微微的风,轻轻地吹动了粉红兔的裙子,嘿,真舒服。“风,是你来了吗?太好了!”  “是我。”风在树叶背后哗哗地笑了。  粉红兔高兴地挥挥手,“风,请等一等。”  “我不能停在这里,因为我一早就听到了呼唤。”风说着,就要离开。  “可是我也需要你啊,瞧我的汗吧。”粉红兔指指额头,用手扇动
期刊
昨天,我因为急事需要外出,于是打电话让孩子奶奶照看女儿。透过窗户看到楼下奶奶来,女儿很是兴奋,她冲着楼下又是喊奶奶,又是挥手。然后还风似的跑来给我报信,奶奶来了,奶奶来了……  可祖孙俩见了面没两分钟,女儿就大哭大闹起来。原来女儿想让奶奶看看她昨天买的一本新书。“奶奶,我的新书,去看看,去看看。”女儿拉着坐在沙发上的奶奶。奶奶笑着说:“你到处都是书,有啥好看的?奶奶腿疼。”  看奶奶不去,女儿又来
期刊
夕阳收起最后一缕光线,夏天的夜就來了。夏天的夜晚多么迷人呀!白天,湛蓝的天空宛如一块淡蓝色的宝石,而现在,却变得一片漆黑而神秘。  几只蝙蝠飞过夜空,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那矫健的身姿,仿佛一个个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我多想长出一双强韧有力的翅膀,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翱翔。青蛙是这个夜晚的主角,“呱呱呱”,它们卖力地鼓动着腮帮,田野里传来一阵阵震撼人心的摇滚乐,我脱口而出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期刊
我是修正带。我长得长长的,瘦瘦的,有着一个尖尖的脑袋和圆圆的大肚子,大肚子里面有许多白色的“乳汁”。我穿了一件大大的蓝袍子,再配上一件淡蓝色的小内衣,漂亮极了!我还可以换衣服呢,如果小主人一高兴,就会给我换件绿衣服或者红衣裳。我全身上下都是塑料做的。每当我肚子的“乳汁”用完时,小主人就会像做手术一样把我的“乳汁盒”换掉,这样我又能“满血复活”,重新投入到战斗中来。  平时,每当小主人写错字时,我就
期刊
邻家有一小妹,比我小三岁,超级超级萌,还是个小“机灵鬼”呢。  这一天,她来我房间玩,我豪爽地一摆手说:“姐姐屋子里的东西,你随便玩,别客气啊!”她便欢快地跑过去,摆弄起了小挂件。  然而还没过五分钟,我就后悔了——她不小心被绊了一跤,人倒是没事,可手上捧着的水晶球却碎了一地!那轻微的碎裂声传入了我的耳膜,却在刹那间炸了开来,如雷鸣般的又回响了一遍。我呆呆地立在那里,整个屋子安静得连呼吸声都清晰可
期刊
碎碎念的操心妈妈  不仅是在中国,“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已成为近20年来全球集中的家庭问题之一!母亲为缓解焦虑,常会在孩子身上寻找慰藉。母亲喜欢霸占孩子,尤其在一些夫妻关系不理想的家庭里。  “霸占”,这词多生硬突兀——难道不是因为爱,母亲才更多地想与孩子在一起吗?可这个词又多发人深省。  即使妈妈们以“孩子永远需要更多的爱”为借口,也不能遮挡这“爱”之后的复杂成分。  反观自己,我大概就属于
期刊
1  有一天,儿子趁我不注意,在我手机上装了一个叫超级战舰的游戏。从此只要一得空,我的手机就会落到他手里,于是满屋都会是激昂的音乐伴着隆隆的炮响,那叫一个激战正酣。我的底线是:别耽误我的对外联络,也别耽误你的功课——基本还好,他知道不能过分。  那個周末午后,我微信联络了一个不太熟悉的领导,有件棘手的事情等他批示,正心浮气躁地等回音。此时儿子软磨硬泡,各种摆成绩、打保票,愣是把手机拿了过去。  心
期刊
我想对你说  周一,“我的梦想”晨谈大讨论让孩子们很兴奋。“我长大了想当宇航员,飞到外星看看!”“我长大了想当厨师,做美食!”……  孩子们讨论得特别积极,许多小手都举得高高的,自信满满地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梦想。只有小飞龙情绪不高,他静静地看着身边的小朋友,这可不像一贯活跃的小飞龙。  “小飞龙,你的梦想呢?”  “我想做苹果。”他想了想说。  “你想吃苹果了吧!”我故意逗他,其他小朋友也“哈哈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