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我国诺里病一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确定其家系中是否存在NDP基因突变.方法 基因家系研究.发现一个3代均患有诺里病的家系,共13人,患者3人,现存患者仅先证者1人,为20月龄男孩.根据诺里病家族史、临床体征及眼科B超检查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NDP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PCR产物直接测
【机 构】
:
110005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中心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学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学系,110005沈阳,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我国诺里病一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确定其家系中是否存在NDP基因突变.方法 基因家系研究.发现一个3代均患有诺里病的家系,共13人,患者3人,现存患者仅先证者1人,为20月龄男孩.根据诺里病家族史、临床体征及眼科B超检查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NDP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PCR产物直接测序;通过PCR产物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基因型分析对家系所有13名成员进行突变鉴定.结果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均具有NDP基因突变c.220C> T(p.Arg74Cys),且先证者为该突变的半合子,其母为该突变的携带者;NDP基因突变鉴定表明家系中另外4个表型正常的个体(Ⅲ3、Ⅳ4、Ⅲ5和Ⅱ2)均为该突变的携带者.结论 我国诺里病一家系中发现存在NDP错义突变c.220C>T。
其他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致肓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增长趋势.因此,对DR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自噬是人体分解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通过对受损细胞器和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和循环利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近年来,对哺乳类动物细胞内自噬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发现自噬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及年龄相关性疾病有关.在肿瘤、糖尿病肾病及年
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批准,第12届全国角膜及眼表疾病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角膜屈光手术大会将于2012年5月24至26日在成都市举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和会议的承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医学会,会议的合作学术媒体《中华眼科杂志》,共同诚邀国内外眼科专家与同道及眼科企业界人士踊跃出席。
目的 调查2006年江苏省启东市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致盲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06年9-12月对江苏省启东市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个调查点,正式现场调查之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根据村户口本逐户检录调查对象,对受检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分别计算盲和中
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0月24至29日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现将会议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患者女性,73岁.因左眼眼前黑影飘动半年,于2001年5月24日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6,双眼角膜透明,晶状体周边部皮质轻度混浊;散大瞳孔检查,左眼玻璃体腔内见大量黄白色结晶样颗粒,透过结晶样颗粒隐约可见视乳头和视网膜(精粹图片1);右眼玻璃体透明,眼底正常.诊断:左眼星状玻璃体病变。
肿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PR)主要包括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CAR)和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MAR),是由针对非眼部原发肿瘤的循环抗体与视网膜抗原发生交叉反应而引起的一组视网膜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CAR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对抗视细胞抗原所引起,而MAR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对抗ON-双极细胞抗原引起.血清中抗recoverin抗体和CAR的发生密切相关;自身抗体导致TRPM1通道的失活是MAR患
目的 探讨眼眶扩张型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0年8月至2010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眼科收治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完整的43例眼眶扩张型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5~71岁,平均32岁;病变位于表浅部9例,深部19例,混合型12例,复杂性3例.25例具典型的体位性眼球突出症状.8例因眶内自发性出血而致
真菌性眼内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性眼病,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乃至摧毁眼球.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性眼内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眼科医师亟待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因此,有必要从药物、手术治疗及病原学检查方面综述真菌性眼内炎的治疗现状和进展,特别是新型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在真菌性眼内炎治疗中的作用。
患者女性,71岁.因右眼下睑肿物明显增大,于2009年12月15日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自述3个月前发现右眼下睑皮下可触及肿物,且近期肿物明显增大,无复视、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眼部检查:右眼球突出,伴有内、上移位,下睑皮下可扪及肿物,约2 cm × 1 cm大小,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好,可还纳入眶内,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眼球各方向运动不足,外转受限
患者女性,12岁.自幼双眼视力差,于2010年12月5日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眼科就诊.既往眼部未给予特殊检查和治疗,无其他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无感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全身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发育正常,无指趾畸形.眼部检查:视力左眼为0.05,右眼为0.1,双眼均无法矫正;双眼前节检查来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