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影像学方法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来源 :中国伤残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2组影像学方法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occult knee frac-tures,OKF)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就诊的91例疑似OK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MSCT检查,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比2组(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OKF阳性检出率,分型检出效果及敏感度、特异度差异.结果:相较MSCT诊断,MRI诊断OKF阳性检出率及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OKF诊断中MSCT及MRI均具有较好诊断效果,需对MSCT诊断后仍未明确患者予以MRI诊断,确认病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在治疗半月板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部分半月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1±3.2)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方法中,采用膝关节镜治疗能够有效提升
目的:探讨研究悬吊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来我院康复科就诊的下肢骨折术后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运动治疗、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等治疗,观察组采用悬吊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2组患者均配合cpm、蜡疗等治疗.每天2次,30min/次,每周5天,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AROM、BBS评分等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估和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均有明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70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给予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对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8例,护理后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为110.7° ±22.0°,对照组为100.5° ±20.1°,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僵硬患者要及时治疗,在治疗期间进行优质护理,加快恢复速度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手术(HTO)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早期的临床治疗,并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腓骨截骨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并对2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且对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更佳,2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
目的:研究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中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9年4月间,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共计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患者的隐性骨折情况.结果:就研究结果来看,本组58例患者中出现隐性骨折92处,其中Ⅰ型骨折61处,占比62.24%,Ⅱ型骨折21处,占比22.83%,Ⅲ型骨折10处,占比10.87%,骨折部位为股骨内外侧53处,占比57.61%,髁胫骨内外侧平台25处,占比27.17%,髌骨14处,占比15.22%,其中有23例
目的:探讨躯干支具护理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将38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躯干支具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94.74%>57.89%)、护理满意度[(92.65±5.12)分>(81.25±4.06)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10.53%<42.11%)、复发率(0<31.58%)以及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85±2.65)分<(47.55
目的:分析研究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肿胀患者中的7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如上病患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37例作为对照组,将后入院37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增加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消肿时间为(5.2±1.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的肢体肿胀周径差,观察组分别为(8.65±2.11)cm、(5.92±1.27)cm、(3.1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Cable-Pin系统内固定术对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患者骨折生物学指标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间,选取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微小切口Cable-Pin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对比2组VA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度、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屈曲度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偏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2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反馈式健康教育,对2组干预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及自护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干预12周时,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62%,明显较对照组78.26%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可促进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
目的:分析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疼痛管理对骨科创伤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创伤骨科的病人100例,其中50例患者只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进行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我为基础的疼痛管理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护理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指标等临床评分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恢复的更明显(P0.05),护理后2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评分更高,效果明显(P<0.05).结论:以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