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三周年:教育焕发新活力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发生在三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爱心的共同汇聚下,凝聚智慧、形成合力,在三年的努力中又重建起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无论学校办学条件、公共设施建设、交通通讯,还是环境生态,都实现了比震前水平进步20年以上的飞越!
  
  “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经过三年的时间,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尤其是几个重灾区,汶川、彭州、都江堰。2010年5月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国国家领导人赴四川灾区考察恢复重建情况。温家宝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后,在都江堰市主持召开会议,强调指出,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现在灾区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
  温家宝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产业恢复重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精神家园得到了同步重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灾前水平。灾区的恢复重建,群众十分满意,社会各界评价很高,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赞誉。
  地震袭来之时,有些人曾断言,灾区至少需要30年才能恢复到震前水平!但事实证明,中国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破了这个断言!即便在汶川、北川等许多极重灾区,无论学校办学条件、公共设施建设、交通通讯,还是环境生态,都实现了比震前水平进步20年以上的飞越!
  地震后,什邡市制定学校重建规划,最终确定全市灾后重建学校66所(含什邡中学维修加固)。其中高中2所,初中9所,小学2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幼儿园1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全市学校布局基本形成了“小学、幼儿园就近入学,初中适当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农村村点校按需布局”的办学格局。
  什邡教育重建投资巨大。所有重建项目规划投资总额16.02亿元人民币,其中基建投资14.81亿元,购置教学设备1.21亿元。到2010年9月30日,什邡市所有学校设施设备配置到位。不管是地处城镇还是乡村,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都按标准对教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宿舍食堂设备等进行了基本配置。此外,各幼儿园还配备了幼教专用设备,职中配备了职教基本专用实训设备。
  什邡职中由北京援建,总投资额21900万元,占地208亩;七一中学由中组部以特殊党费形式援建,总投资额9792万元,占地140亩;蓥华八一学校为由空军援建,总投资7100多万元,占地47.6亩;洛水慈济初中,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援建,总投资额4837万元,占地65亩;师古百色小学(村小)为原民主九龙小学,由广西百色市政府援建,总投资额833万元……现在,什邡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业已形成。
  在什邡市红白镇,从杮子坪村到红白村,从五桂坪村到峡马口村,灰瓦白墙、坡型屋面、仿木门窗,错落有致的民居,宛若江南小镇。
  在一排排灰瓦白墙居民楼群之间,北京援建的红白中心小学分外抢眼:窗明几净的教室、红绿相间的环形塑胶跑道,功能齐全的计算机房、实验室、图书室,一条用于师生紧急逃生通道的深灰色钢架回廊,像一根弯曲的空中腰带,将教学楼、办公楼、住宿楼紧紧连成一体,整个校园宛如一座坚固的城堡。
  灾后教育重建既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在白纸上画最美的蓝图,在废墟上建最美的校园。占地160亩、投资2.6亿元的新汶川一中,与商坪中学、七盘沟中学三校合并后,不仅教育教学设施实现了现代化,而且正朝着“办成藏区第一高中”不断发力。
  告别悲壮,走向豪迈。那个曾经让人牵肠挂肚的东汽中学,如今离开了那个悲壮的汉旺,把新家安在了德阳城区。震后的这三年,东汽八一中学的办学规模不仅逐年扩大,办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地震中损失惨重的映秀小学,已迁回了映秀,搬进了新校园。镌刻在教学楼墙体上的“所有生命都精彩”、“奏响生命最强音”等铭牌标语,向世人诉说着它曾走过的不寻常历程。
  德阳市学校在汶川地震中全部受灾,70%的校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46.6亿元,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成为重灾区。截至今年4月30日,584所重建学校已竣工578所,竣工比例达99%,78.48亿元项目总投资已完成投资73.4亿元,完成投资比例93.5%,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在“5·12”地震中,崇州市教育遭受重创,全市辖区内所有学校的校舍建筑、设备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修建的大部分房舍,由于建造不规范,不符合防震设防要求,建造时间相对久远,因而损坏程度严重。经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全市学校(园)校舍中度和严重损坏面积达310389平方米,其中经鉴定严重受损必须拆除面积为179392平方米。毁坏的教学仪器设备、课桌椅分别达1792件、4936套,电教信息化设备损失1171万元,体育设施损失630.3万元,附属设施损失1395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4.8亿元。
  为了做好教育灾后重建规划,崇州市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全域成都”理念,结合当地学校受灾情况,做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崇州对中小学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中小学重建项目46个(迁建5个,原址重建4个,原址部分重建37个),规划面积318726平方米。其中由兴蓉公司修建项目44个,社会力量捐建项目2个,总投资约7.5亿元。
  崇州市三郎镇小学在地震发生时,教学楼被撕开一道宽4厘米的裂缝,墙体错位达5厘米,545名学生被安排在临时的板房里面上课。三郎镇中学原来位于一座山的半山坡上,在地震发生后,担心遭遇山体滑坡,师生们被及时转移到安全的板房学校过渡。在灾后重建中,崇州市将两所学校合二为一,成为三郎镇九年制学校,并搬迁到山下风景宜人的天国村,总面积达36.5亩。该校龙建云校长说,山上的人正在往山下迁徙,他们统一规划的自建房就在学校周边,“周围有3个集中居住点,相互间有2到3公里,孩子们读书也不用爬山涉水了。”他说,在以前,由于学校地盘小,住校的房子有限,“现在学校有400张住校床位,许多学生不需摸黑上学。”
  山区的学生们下山了,他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课堂,孩子们享受到的教育条件远胜于过去。如今崇州市学校的教育设施大幅得到改善,以前没有的理化实验室如今设备齐全,除了实验室,还有专门的准备室,便于教师上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前没有的计算机室如今也有了,另外还配备了计算机辅助用房,除此之外,学校新增的教学用房还有多功能用房、音乐室、美术室等等。一名学生用他自己的亲身感受再次进行了新旧学校的对比,他说:“原来我们不知道排球怎么玩,现在我们学校有两个排球场,还有12个乒乓球桌!”
  灾后三年来,四川省需恢复重建的3001所学校目前已完工96.9%,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已完工90.7%,灾区布局建设了一大批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作为汶川地震中另一受灾省份负责人,甘肃省副省长泽巴足介绍,灾后三年来,甘肃省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学校、医院,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在重灾县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690个,其中教育项目554个,医疗卫生项目232个。
  “建成的学校、医院成为灾区最漂亮、最安全、老百姓最放心的建筑。”泽巴足说,通过灾后重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质量大大超过灾前水平。
  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称,截至目前,陕西省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基本完成,灾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介绍,截止到2010年9月底,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到目前,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完工占规划项目的95%。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据《德阳日报》、四川新闻网、中国网、新浪网整理)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近日由国务院批准实施。《规划》围绕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切实巩固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矿产资源基础,明确
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在机械工程、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电磁防护和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从而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SiC纳米粒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
超冷分子的研究既联系着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也联系着最先进的实验技术,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冷分子的产生是原子冷却技术的延伸,也是致冷技术的挑战。由于分子
《浮生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每涂篇”。整理的是我的一些钢笔线描画,选取部分上色处理,形成淡彩钢笔的图集。其中大约选有30副左右,采用纸本淡彩和钢笔绘制。第二
u该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及掺氮的非晶态碳薄膜,系统研究了溅射功率和基片温度对所沉积的非晶碳薄膜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气体比例和沉积温度对所
该文根据本地坐标系中的单根箔条散射公式导出了在观察坐标系中任意人射角、任意散射角、任意箔条取向的单根箔条的散射场的计算公式.数值计算了取向非均匀分布时单根箔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