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愿者经历之环保志愿者陈章晗 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s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 从都江堰龙池镇开始
  2008年,也就是汶川大地震那年,我在达州刚刚高中毕业。那个时候一听地震了,就特别想去灾区救助,但因为是一个人,没有组织,加上灾情险恶,所以很遗憾没有进灾区帮忙。后来我考入川大锦江学院,大一的时候,很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中国绿色学生组织网在我们学校做环保宣传并召集志愿者,那时我刚从高中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再加上又没进灾区当成志愿者,我一想,干脆报名吧,就这么开始了我的环保之旅。
  2009年夏天,环保社团组织我们去都江堰的龙池镇进行灾后援助,我在那里呆了半个月,基本上每天都和当地小朋友们打交道。我们教小朋友学习环保知识、英语,一起唱歌跳舞,到各个社区组织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开亲子运动会,晚上还放映坝坝电影。当时,我们这些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就住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几个人睡一间,常常聊天到很晚。
  龙池镇附近有条河叫龙溪河,在夏天经常涨水,有时候会引发泥石流。有一天,社区广播说今天晚上可能要涨水了,让大家注意安全。我们这些做志愿者的都是大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办,心里很害怕,于是都挤在一个房间里。这天晚上,大家都不敢睡,有讨论洪水淹过来以后往哪里跑的,还有互相留家里电话的,就怕水一旦来了自己没跑出去,也好有人帮忙通知家里人。我们就这么围坐了一个晚上,有的人实在支持不住,迷迷糊糊地靠在墙上睡着了,我因为心里不安,所以一直没敢睡。到了第二天早上,想象中的大洪水并没有来到,还好什么也没发生,现在回想起来可真有意思。
  在龙池镇,我们除了陪小朋友们玩,给他们普及环保知识外,还要给村民们灌输环保概念。这个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龙池属于野生动物保护区,不能够随便乱逮小动物。以前,村民们经常会上山抓蛇吃,有一天,一个村民抓了一条蛇正打算剥皮,我看见了赶忙从村民手里把蛇买回来,壮着胆子和小朋友们一起把蛇放了。小朋友们见我这样做后,自己也不乱抓野生动物了。他们抓的青蛙、蝙蝠什么的,都不用我说,自己玩一会儿就放生,完了后他们还向我汇报,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孩子们特别可爱,听见我表扬他们,小脸蛋都乐开花了。回到成都后,我也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社区环保宣传,如果说最开始做环保志愿者是一个不经意的选择,那么后来的2010年初到2011年年底,这段时间让我对环保志愿者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江镇席草村的两年记忆
  卧龙三江镇有个席草村,它是汶川县最偏远的村之一,到了2008年地震后才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那里的村民基本都待在家里,很少外出打工,他们靠挖草药和打猎为生,生计极为单一,也没有任何环境保护的概念。2010年初,我加入的这个学生网与卧龙三江保护站合作,在那里开展了一个有关生态保护的宣传,我在席草村做了整整两年时间的志愿者。
  偷猎本就是国家不允许的,但他们没有别的生计方式,只能这样。村民们偷猎也很辛苦,要带上干粮进山,在山里一呆,10天半个月算少的,有时候要在深山里“埋伏”整整1个月才有可能打到猎物。干粮吃完,村民回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猎到反而把自己弄伤的多的是,有被野牛用角把肋骨顶断的,还有被野生熊猫咬伤的……什么样的都有。我们刚去的时候,村里就是这种状态。
  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教村民们其他的生计方式,比如教他们养土鸡和种植中草药。我们成立了一个村合作社,在里面放几万块钱的启动基金,可以先无偿借给村民购买原材料,当村民们有了钱再还回来。最开始村民们不愿意,还有一家两口子在合作社里为这个吵架的,老公愿意借钱养鸡,老婆不愿意,我还给他们劝架。后来他们两口子看见别的村民养鸡赚了钱,也开始养了。慢慢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去偷猎的就少了。中草药这个项目开始还行,种了一期后,因为村里可种植的地很少,最后也不了了之。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单纯的学生志愿者,成长为一个可以站在更高的社会角度看问题的成年人。这个项目完成后,很多村民现在都还会和我保持联系,他们也会给我讲讲最近的生活情况,我也会再到村里去看他们。
  环保的梦想不会放弃
  2012年6月,我正式毕业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最终决定把环保公益这件事继续下去,所以我由中国绿色学生组织网的一个普通志愿者,变成了正式员工。现在,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四川省垃圾分类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项目,我们会征集对垃圾分类感兴趣的志愿者们,跟踪垃圾产生的源头直到末端的处理技术。另外一个是推动家乡公益氛围项目,目前正在直宾开展。
  特别可惜的是,以前我的伙伴们在毕业以后都选择了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他们也会在空闲时间过来做做志愿者,我是唯一一个毕业后回来专职做环保的。有时候,我们在一起唱歌,当唱到《老男孩》那句“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时,许多人当场就哭了。可我觉得,我们还这么年轻,有梦想就应该一直去追逐,所以环保的梦,我不会放弃。
其他文献
泰国美食标签1  食材新鲜天然  泰国地处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既有湄公河的灌溉,又有印度洋海风的吹拂,让泰国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而丰富的农作物供给人们作为食材。因此,泰国菜的食材主要选用新鲜、天然的农产品,尤其是泰国菜的调料,都是就地取材的南姜、小辣椒、红葱头、柠檬和香茅等新鲜原料。泰国鱼翅馆的曾厨师长告诉记者:“泰国菜的制作从来不会用到味精和盐之类的调味品,都是选取新鲜食材制成鱼露、虾酱和椰奶
期刊
在罗熙漫心目中,辣妈的典范是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女人的魅力在于独立。在新时代里,只有独立而有思想的女人,才能更加懂得爱自己,以及如何让自己更加值得被爱。”罗熙漫认为独立就是她最麻辣的特质。  女人要有独立的思想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不依附于他人。”罗熙漫认为,女人真正的独立并不是要变得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而是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能在任何人面前都保有自己的态度。“有独立的思想才是真
期刊
寻遍成都的大街小巷,“成都记忆”带你尝遍蓉城地道美食。而说到成都的地道美食,就不能不说火锅,不同的食材让火锅也衍生出了各种“子类别”,比如牛杂火锅和鲜鱼火锅,都印在了成都人的心里,成为了冬天里最热腾腾的一份记忆。  成都味道第5站 乐陶陶牛杂火锅  地址:建设路建设支巷14号  建设路上这家牛杂火锅刚开业不久,但人气却非常旺。从排队的食客们口中才知道,这家店的大厨得食坊居牛杂大厨手艺真传,而食坊居
期刊
再仙儿也得接地气儿  目前,迪斯尼真人版童话翻拍电影《灰姑娘》已确定由“X战警”系列电影制片人西蒙·金伯格担任制片人,《穿普拉达的女王》编剧艾莲·布洛什·麦肯纳编撰剧本,《美国派》导演克里斯·韦兹对剧本进行进一步润色,《别让我走》导演马克·罗曼尼克执导。  纵观这几年的童话新编热潮,每一部经典的翻拍都是在颠覆我们童年建立起来的三观,盖因长大后的我们历经生活的苦海,内心掀起波澜,对权力产生了斯德哥尔
期刊
Brioni新任品牌创意总监Brendan Mullane  布里奥尼(Brioni)于罗马MAXXl 21世纪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晚宴上,向全球媒体隆重介绍了新就任的品牌创意总监Brendan Mullane。Brendan Mullane曾在纪梵希(Givenchy)担任男装首席设计师,负责男装系列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他还曾在Hermes、Louis Vuitton、Burberry和Alexan
期刊
色彩缤纷——爱马仕墙纸系列  用细节处的变化让家居环境总能有新意,是设计师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而爱马仕全新的墙纸系列或许就是他们正在寻找的。4种图案中,“e quateur”是由自然主义者Robert Dallet于1988年创造的颜色和图样;“Feuillage”是从画家Raoul Dufy的一幅水粉画中获取灵感进行的原创设计;“Rayure Hippque”是一次图形的冲击;而“Circui
期刊
女报说  针对女性吵架时离家出走的“常用地点”,本报专门展开了一项网络调查。数据显示,以往吵架后“回娘家”这招已经被年轻太太们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去闺蜜家”,以66.7%的票数获得了“夫妻吵架最佳去处”的No.1,而“去宾馆开房”则屈居No.2。看来,新时代夫妻吵架也吵出了“新风尚”。  太太说  1 去闺蜜家  “闺蜜间互为吵架后勤基地。”  讲述人:苹果橘子梨 大成社区网友  我是个北方大妞
期刊
一家之言  忙,年底很忙  Amber女25岁美国人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在圣诞节来临之前,Amber工作的外国居民社区就已经开始放“圣诞假”了,据Amber介绍,每年年底,成都的“洋白领”们要么选择出门旅行,要么趁假期回到各自的国家与家人一起度过节日。今年是Amber在中国度过的第2年,也是她来到成都的第1年,她不打算回美国,要入乡随俗,在中国度过新年和春节。  为了方便来自各国的人在成都
期刊
Sunny  从Andy老师身上你学到最宝贵的是?  在Andy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化妆方面的技艺,更多的是为人处事。Andy老师不仅在专业上给我很多知识,日常生活中也能以朋友身份给我很多帮助,在事业和学习方面都做到良师益友。  老师身上你觉得最值得学习是什么?  我觉得是他永不消失的热情,对美的不懈追求,对事业的投入。  Andy  Sunny做过什么事情让你很感动?当我在上海生病时,他对我的
期刊
爱,在时光中隽永  任达华是亚洲知名电影红星,他独具风格的演戏方式,赢得了遍布亚洲的支持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任达华参与演出了超过40部电视剧集、逾150部电影,在大部份作品中均担任主角。他热爱摄影,深谙生活享受之道。  琦琦是国际模特界的一颗明星。她生于上海,成长于维也纳,东西方文化的熏陶赋予她独特的气质与魅力,令她深受国际著名时装设计师的青睐,一直活跃在国际时装领域。在模特圈工作多年,琦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