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误区及改进方法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我国“应用语言学”的课程性质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做了介绍,指出当前该课程存在的几个典型教学误区,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认为在应用语言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科掌控能力,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溶于生活、溶于自然,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论感。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语感 论感
  
  一、引言
  
  我国的语言应用研究源远流长,但作为独立学科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通常以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和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创刊为标志。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应用语言学列进中国语言学领域,1999年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应用语言学系,从此在国家所领导的科研与教学两大领域,应用语言学有了正式的一席之地,应用语言学课程也陆续在一些高校开展。
  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特指第二语言教学,我国语言学界一般取其广义,包括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于根元,2003)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应用语言学课程也是取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大都以2003年商務印书馆出版的《应用语言学概论》作为教材。
  
  二、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应用各部分结合部、接触面,包括结合、接触的动态变化的规律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很多理论,又涉及很多具体的研究分支,比如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辞书编纂、翻译、普通话推广,文字创制与改革等等。于根元在《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23页)中给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打个比方说,好像一个轴承,一面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一面是发生关系的各个方面,两者之间的一个个滚珠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个分支学科,它们相互接触、推动,它们还嵌在一里一外的槽里,都跟槽相互接触、推动。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所有的滚珠以及跟槽的接触部的动态的规律,包括共性和个性。”如下图所示:
  
  中心圈表示“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外面有很多圈与它交叉。如“教学”和中心圈交叉,产生“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这个“语言教学”≠“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教学”,也不是两者相加。但“语言教学”与“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与“教学”关系密切。研究和教授“语言教学”的人,要对“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及“教学”都有所了解,需要有比较好的“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功底。所以,有个比喻说研究应用语言学的人从事的项目相当于五项全能或十项全能。要想在五项全能或者十项全能里成绩靠前,总得有一两项成绩真正是拔尖的,其他几项也应当不错。作为教授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
  
  三、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误区
  
  目前在应用语言学教学中存在几个明显的误区,这几个误区既体现在教学形式上,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一)以word文档当课件,以课件代备课,以念课件掩饰对课程掌控能力的不足
  利用计算机课件来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对直观的视觉体验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利用课件为教学锦上添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却以课件为挡箭牌,用课件代替备课;更有甚者还有的教师把课件当成救命稻草,来掩饰和弥补自身对课程掌控能力的不足。后两类教师的共同做法是将word文档全盘复制粘贴到课件上,课件上的文字密密麻麻,教师看着课件逐行念,念完了所有课件,也就结束了该项课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法单一,课堂涣散
  有些教师没有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法单一,加之当前高校的课时安排,少则两节课连上,多则4节课连上,时间一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要么走神、要么打瞌睡,还有一些学生干脆在课上阅读其它书籍。最后学生只记住一些简单的语言知识和历史事件,难以深刻理解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更解决不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语言问题。很多学生甚至就此丧失了对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三)理论讲解枯燥无味
  不了解应用语言学的人认为应用语言学就是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自身没有理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应用语言学不仅有理论,而且理论还很多,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应用语言学概论》(2003)一书就有交际理论、动态理论、中介理论、层次理论、潜显理论和人文性理论。这些理论是应用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教师不能将理论讲解与现实语言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众多理论听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彻底理解和把握。
  (四)把应用语言学上成了实用现代汉语或语言技能课
  一些教师将应用语言学视为实用语言学。他们要么把应用语言学当成实用的现代汉语;要么把应用语言学教成实用的语言技能课。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和课程性质的误解。应用语言学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之应用的各个方面,既涉及很多理论,又涉及很多具体的研究分支。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教学时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改进方法
  
  (一)提高学科掌控能力,把语结、人物、画面作为课件主体
  具备学科掌控能力,是对专业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应充分发挥课件优势,将最醒目的信息凸现出来。课件应该是课程内容的线索和重要信息的载体。课件设计要简洁、醒目。我们建议在课件上不要长篇大论,只写“语结”就可以了。所谓语结,是语言的结点,是信息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我们讲“应用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和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杂志的创刊”,那么课件上只写“1984”“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1992”“《语言文字应用》”四个语结就可以了,这样既简洁、醒目,又便于学生记忆。同时,为了加深印象,还可以配上插图,比如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语言文字应用》”两个语结旁分别配上研究所的图片和杂志图片。另外,讲授应用语言学课时,会涉及许多语言学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将这些人物的照片或图片贴放到课件中。这样,再讲这个人物的语言学思想时,就鲜活了、有立体感了,学生也容易记住。
  (二)教法灵活,形式多样
  应用语言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只有将讲解、提问、练习和讨论相结合,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解决现实语言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兴趣。比如,要讲应用语言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妨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这个学科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必要性。为此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有了本体语言学为什么还要有应用语言学?”这时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但很多学生一时不知从何处着手去思考,这时可以,通过再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1)“你在学校里跟老师说话和在家里跟父母说话一样吗?如果不完全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你写信、打电话、网上发信息时的语言表达一样吗?如果不完全一样,你认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3)普通话为什么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呢?”
  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学生们能切身感受到的语言问题。当教师告诉答案,并讲明这些问题都是本体语言学解决不了的,需要应用语言学来解决时,应用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三)把理论讲解融于生活、融于自然
  应用语言学教师在讲授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过程中要学会融于生活、融于自然。比如讲授应用语言学中的“色彩理论”,我们可以先介绍说:“有人认为用汉语表达一个意思用一个词就够了,所以有了“出租汽车”,就没有必要再有‘的士’这个词了。我们怎么去看待这种说法?这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用生活中的例子去启发他们思考。比如教师可以问:“稀饭、馒头也能吃饱,人们为什么不总是仅仅吃稀饭和馒头呢?”“既然人们吃饭要讲究色、香、味,语言使用为什么不能讲究色、香、味呢?言语交际中,有了‘出租汽车’还可以有‘的士’,因为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
  理论原本来自于鲜活的语言实践和生活实践,何不将这些鲜活的实践结合在我们的理论讲授过程中呢?
  (四)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论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希望学生局限于学一些守株待兔式的知识或简单的语言技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论感,应该成为应用语言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语感是对语言使用、语言现象的敏感;论感是对语言使用、语言现象中包含的语言理论的敏感。培养语感,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语言现象和语言问题,培养论感,有利于学生提高发掘和提炼语言理论、语言规律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论感呢?笔者认为经常举一些语言学家语感和论感相促进的例子对学生语感和论感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 2004年10月18日上午,第四届社会语言学会会议成员到河北东陵进行文化考察。当地导游在车上说:“一会儿,大家可以听香妃的香味儿。”郭熙(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觉得奇怪,重复了一遍。导游说:“我们这儿听就是闻,你们要入乡随俗。”郭熙随即和于根元(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讨论起来。郭熙说:“对啊,‘骇人听闻’。‘听’就是‘闻’”。于根元说:“闻”从“耳”,“听”的繁体字也从“耳”,导游不只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这是口语色彩词和书面语色彩词构成并列式双音节词,还有“说道”,郭熙补充说还有“告诉”。他们瞬间想到很多:“打击、美丽、道路、游泳、洗澡、考试、歌唱、吟诵、修改、掩盖、装饰、单独、孤独”等等。继而又想到,有的并列式成语和四字格也是如此。后来于根元还总结出:双音节词里“前語后书”和“前书后语”两类,第一类比较多,口语色彩浓;后一类比较少,书面语色彩浓。他在此基础上又想到了很多相关语言现象,并总结出了一些语言规律,这就是语感和论感相互促进的实例。
  作为应用语言学教师,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学家的故事拿到课堂上来,通过示范和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感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角度,从而提高学生探究语言规律的能力。
  
  (刘艳春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100024)
其他文献
作为市郊低洼地区,青浦受阴雨天影响尤为明显。今年,其他市郊区县的粮食收割时间推迟10多天,青浦稻田晾干的速度更慢,收割机很难下田作业,压缩了农民晒粮时间,稻谷水分不达标,国家粮
上海渔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具有上海特色的都市现代渔业,保持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优化上海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渔民收入,而且对于繁荣上海农副产品市场
1995年我在某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所地方性农科高校任教,虽然大学学的是园艺专业,但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仍决定让我滥竿充数,进行蚕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那时的我,对蚕桑真
摘 要: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可以说是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赵本山以他机敏幽默、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和独具特色的表演受到大众的好评,推动了东北地域文化在全国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赵本山喜剧 语言风格 社会文化    别具一格、幽默俏皮的语言风格和那特有的粗犷、质朴、爽直的语言文化气质使赵本山喜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从1990年开始,赵本山连续多年在全国春节联欢晚会上推出的小品台词,不断走
在蓖麻蚕生产中,软化病(细菌性胃肠病和细菌性败血病的总称)发生得比较多,尤其在五龄期发病严重,对生产威胁较大.本试验用消特灵、绿迪奥、蚕用绿霉素、大蒜白酒液(自制)蚕药
水稻是上海郊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6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近80%,水稻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生产的稳定.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优良种源创制、
夏秋季节既是桑树生长茂盛季节,又是采摘桑叶的频繁季节,同时也是病虫害的高发季节.此时能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对于养蚕安全、高产高效至关重要.
摘 要:本文在对《老屋窗口》一文进行手工分词和词性标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手工分词和词性标注存在的问题,为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分词与词性标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工分词 词性标注 《老屋窗口》    中文信息处理涵盖了字、词、短语、句子、篇章等多层面的信息加工处理任务,而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因此,词的切分问题是汉语信息处理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分词和词
农村家蚕常见病毒病有血液型、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各有其表现症状.需从消毒、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方面着手进行病毒病的防治,以提高养蚕效益.
秋冬桑园早治、巧治虫害,既可避免发生蚕儿农药中毒的现象,又可以消灭桑树越冬害虫,减少桑树害虫的发生基数,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桑园的产量和质量.秋冬治虫的具体描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