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S 1-I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lncRNA ALMS1-IT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明确ALMS1-IT1对CRC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网络平台分析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ALMS1-IT1在CR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LMS1-IT1在人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和CRC细胞(HCT116、HT29、LoVo、SW480)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质粒转染在LoVo和SW480细胞中分别干扰和过表达ALMS1-IT1;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变化.结果:TCGA数据分析证实ALMS1-IT1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高表达ALMS1-IT1与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ALMS1-IT1在CRC细胞(HCT116、HT29、LoVo、SW480)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干扰ALMS1-IT1抑制LoV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导致E-cadherin蛋白水平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减少;过表达ALMS1-IT1促进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导致E-cadherin蛋白水平减少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增加.结论:ALMS1-IT1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ALMS1-IT1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发挥促CRC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入院时和出院时收缩压(SBP)水平对住院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3年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因HFrEF住院且存活出院的患者167例,随访3年或直至死亡,以全因为研究终点.危险因素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预测价值采用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判定.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不同出院SBP分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入院时167例患者 SBP 为(114±16)mmHg(1
为分析花生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来源,进行产地及品种田间模型试验,采集花生、土壤及降水样品,测定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解析产地、品种及其交互作用对花生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探究重金属含量与种源土壤和降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花生中Ni、Cd和Tl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地域的影响;As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地域×品种交互作用的影响;Cr、Sb和Pb含量的变化受其它因素影响较大.花生中As、Sb和Pb的含量与土壤和降水中相关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损伤大鼠(n=45)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地佐辛组与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组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40μg/kg,地佐辛组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地佐辛40μg/kg,模型组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相同容量0.9%氯化钠溶液,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血清白介素(IL)-1β、IL-6、micoRNA-329-3 p表达水平及海马组织可调控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蛋白相对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咪喹莫特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自噬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给与不同浓度咪喹莫特(0,25,50,100μg/ml)处理24 h,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Bec-lin1及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100μg/ml咪喹莫特作用12 h自噬小体的形成.不同浓度咪喹莫特处理SGC-7901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观察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Akt、mTOR及p
为改善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水溶性,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用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对其进行包合.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其最优条件为pH=3,摩尔比Nisin:β-CD=1:2,包合温度40℃,此时Nisin最优包合率达到34.46%.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与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表明,Nisin和β-CD形成包合物,结构发生变化.在抑菌实验中,Nisin/β-CD包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与Nis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分析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48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Hb下降值是否≥15 g/L进行分组,其中≥15 g/L组(46例)、<15 g/L组(102例),使用单因素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Hb下降值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观察LDVT发生情况,比较LDVT组与非LDVT组的血液相关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术后Hb下降值对LDVT的预测效能.结
目的:探讨miR-15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155的可能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采用qRT-PCR测定NSCLC组织及细胞中miR-155和ZIC3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试剂盒向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55 mimic和mimic NC,共转染miR-155 mimic+pMIR-ZIC3;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55 mimic对ZIC
以赤松茸子实体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结合单因素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赤松茸子实体多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了液态发酵的最优条件:发酵时间为60 h、接种量为3%、初始pH为4、发酵温度为2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赤松茸子实体多糖DPPH清除率为89.66%.试验结果说明赤松茸子实体多糖发酵后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对酸浆宿萼中叶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正己烷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考察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5min,超声功率430W,料液比1:37,叶黄素的提取率为8.19%.酸浆宿萼中叶黄素提取物清除DPPH· 和·OH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2195mg/mL和0.4031mg/mL,抗氧化活性较高,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该工艺可用于酸浆宿萼中叶黄素提取的工业生产.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CK-8实验检测并筛选出PTL抑制骨肉瘤细胞活性的有效作用浓度,再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PTL促进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的有效作用浓度,最终确定出用于后续实验的有效PTL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从分子水平检测PTL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PTL浓度为5、10μmol/L时,对骨肉瘤细胞活力和凋亡均无显著影响.而PTL浓度为20、40μmol/L时,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