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生态的协调发展

来源 :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和过度开发使得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因此受到严峻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实现生态协调发展的几点途径。
其他文献
21世纪初以来随着新媒体特别是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新媒体发展的强劲势头更上一层楼,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深刻改变着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并指出“美丽中国”是以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为前提而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时刻树立起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给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美丽乡村规划研究基础上,以德阳市三合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以及现场调研法
摘 要:模糊理论于1965由扎德提出,国内学者伍铁平1979年引入中国。维特根施坦提出家族类似(family resemblance)的原则来处理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是以隐喻为理据。颜色词经过了“以物喻色”和“以色喻物”双向的隐喻过程。重点讨论英语绿色的隐喻意义。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隐喻;英语  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88-2  
社会存在的浮躁现象,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需要通过思想疏导和心理干预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化解,让社会人群心情舒畅,生活幸福,让社会和谐进步,兴旺发达。
传播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兴起,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直到现在我国还没有成为真正独立学科,仍是一个二级学科。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特视角,运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