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二级库电子系统管理病理科危险化学品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机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本机构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正确贮存、使用、处理及人员安全的根本措施。作者借助医院His系统中的二级库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全流程的动态管控,包括采购、入库、库存、使用等的时间和经办人等全套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巨核细胞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少见的进展性肾衰竭性疾病,本例患者肾脏病理示巨核细胞性间质性肾炎,在FAN1编码的Fanconi贫血相关的核苷酸酶1的基因位点发生隐性突变。
期刊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由大B细胞样细胞构成的肿瘤,是目前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形态学上以圆形、类圆形细胞构成为主,而梭形细胞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类型。该文中讨论的病例是发生在结肠以梭形细胞为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同时表达B细胞抗体和T细胞抗体CD3;基因重排检测出B细胞、T细胞均呈单克隆表达。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造成误诊,需提高警惕。
期刊
患者女,40岁。因"右侧腹股沟无痛性肿块4年余、逐渐增大"于2018年9月8日入院,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主要由短梭形间质细胞和丰富的血管组成,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杂乱,伴有散在多核瘤细胞。可见大量玻璃样变性的厚壁血管,部分血管扩张,肿块边缘可见部分脂肪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波形蛋白、孕激素受体、CD34弥漫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出RB1基因杂合性缺失。病理诊断为右侧腹股沟富于细胞性血管
期刊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在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了更准确地寻找到适合免疫治疗的目标人群,除目前已广泛使用的PD-L1表达检测之外,研究者还在探索更多可用于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多项临床试验表明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CD5阳性且为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心脏CD5阳性且为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例的临床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临床特征:例1男性患者,年龄55岁;例2女性患者,年龄61岁。手术所见:右心房或心室巨大肿物并侵犯邻近组织。组织学
目的探讨伴有肌源性分化的梭形和多形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2017年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4例发生于骨与软组织及脏器的梭形和多形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男性和女性患者各7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疼痛性软组织包块或溶骨性破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肿瘤由梭形、上皮样或多形细
期刊
目的探讨术后常规病理切片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组织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组织标本145例,其中感染病例23例。感染病例中女性17例,男性6例,年龄39~76岁,平均63岁,膝关节置换术12例,髋关节置换术11例。病理以5个或更多HPF中>5个中性粒细胞/HPF为诊断标准。所有病理切片均经2位病理医师分别独立进行2次审阅
目的探讨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Xp11 neoplasm with melanocytic differentiatio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诊断的21例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TFE3相关融合基因扩增研究,并随访。结果患者男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宫颈浸润性黏液性腺癌,属于人乳头状瘤相关性腺癌,组织学特点为实性巢状,巢内细胞抱团式镶嵌排列,多层,叠瓦状,可见散在分布数量不等的产黏液细胞,周边细胞栅栏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腺癌标志物,p16弥漫阳性,阴性或弱阳性表达p63、p40等鳞癌标志物。I
期刊
目的探讨PAX8与PAX5抗体存在的交叉免疫反应对病理诊断的干扰,并分析其原因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初诊分别考虑为转移癌及肾原发肿瘤的2例穿刺活检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病例最初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均PAX8弥漫强阳性表达,但最终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淋巴瘤(PAX5阳性)。结论PAX5与PAX8抗体存在交叉免疫反应,而这种免疫反应重叠可能干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