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教育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同时也是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发展知识技能和兴趣特长的重要平台。当前,如何加强校外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让其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提出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校外教育 师资建设 实践
  校外教育是指校外教育工作人员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样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不断被人们所重视,校外教育已不再是校内教育的“补充”,而是成为中国教育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各地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校外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的投入。但是,在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校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中需要不断思考,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
  一、推进教科研体制、机制创新
  (一)创新体制建设,构建管理体系
  校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教科研体制的建设和相关机制的创新是关键,只有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创新机制才能为校外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东城区在推动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和相关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运营,将此作为推动校外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东城区教委的领导下,东城区的校外教科研形成了二级管理、三级教研的运行体系。其中二级管理包括区教委领导下的区、校二级教研管理机构,三级教研包括市、区、校三级教研组,形成了一个纵向管理、横向交流的教科研网络和工作平台,为校外教育的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东城区还出台了《东城区校外教育研究室管理办法》,对区教研室的管理体制、岗位职责、业务考核、工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做出了规定,构建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为教研工作的有效推进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管理
  为了强化管理,教委的相关领导积极参与校外教研室的活动,带动相关人员积极落实教研工作。在东城区,每年都会定期组织举办区级校外教育工作会,推行教科研主任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沟通渠道的畅通让各个教研组可以进行深入的成果交流,探讨教研工作中的问题,扩大研究成果。《东城区校外教育研究室管理办法》对区级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制度管理,明确了教研活动运行目标、流程和要求。东城区的校外教研室在经费、制度上有了保障,教研工作也就更加顺利,形成了高效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教科研理念、文化建设
  (一)开展科研活动,形成科研导向文化
  科研文化能够促进区域科研的整合,形成科研导向,促进教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因此东城区在推动校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科研文化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起,东城区就开展了校外教育科研月活动。科研月活动的常态化,能够引发校外教师对于教育中热点问题的关注,同时在活动中也能不断加强自身对于相关教育问题的认识,带动科研成果的提升与完善。
  (二)开展主题研讨,引发校外教育热点思考
  开展主题研讨会,组织校外教师进行交流是提升校外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教科研成果呈现的最佳方式。例如,东城区与北京市配合开展校外课外理论研讨会,举办了众多的教育研讨活动,深入研究了当前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内外融合”“新教师”等,通过对这些热点话题的交流,得出了众多成果。
  三、提升教師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建立课题引领机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课题研究能够有效推动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外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校外教育质量的提升。东城区在课题研讨方面,倡导校外教育机构以课题为引领,将优质项目建设与机构的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加大对校外教师的科研培训
  校外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决定校外教育机构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对校外教师的科研培养训工作至关重要。东城区教研室鼓励并支持校外教师确立与项目发展相结合进行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使用科研方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形成自身科研能力,促进校外教师的转行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校外教师专业教研组建设
  教师教研活动组织能够让区域内的教师进行协作发展,不断促进本区域内校外教育机构师资水平的提升。以东城区为例,自2016年以来,校外教育“三个一”优质项目建设与评选活动在北京市开展,东城区将“三个一”项目作为区教研组专项工作计划的关键点。教研组从各个不同的专业选取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如民乐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三个一”项目的专题研讨会,教师根据各自申报的项目进行交流、介绍与经验分享,研究了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专业活动以及实施方法等内容。同时,东城区教研室还根据教师的需要,邀请了专家解答教师存在的疑问,帮助教师不断思考,引导教师挖掘校外教育活动内涵。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一)以需求引导,细化课程培训结构
  在校外教师的培训中,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通过项目驱动和专家引领,准确把握校外教师的现状和需求,从而“对症下药”科学制定校外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例如,东城区教研室就对校外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了充分考虑和调研,坚持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化需求”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指导思想;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作为培训内容。让教师培训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
  (二)教师观摩与教师培训常态化
  教师之间最为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让其他教师走进课堂,观察师生之间的互动。东城区教研室自2013年起,就将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观摩活动作为常态化的活动。观摩活动每年组织两次,研究室将活动时间提供给每一位教师,教师们自主选择观摩,同时在观摩现场与骨干教师开展交流。这种观摩活动不仅能够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促进校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六、对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展望与思考
  (一)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升引领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于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因此在教育研究方面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作为引领,建立起校外教育的专家平台。通过专家引领教师成立教师科研团队,吸引有相关研究志向、具备相关经验的教师组成跨机构、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研究、解决当前形势下校外教育中所面临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师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专业水平。
  (二)培养特色师资,提高校外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校外教育机构要加强特色师资建设,提升校外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教师搭建平台、寻找路径,拓宽渠道,多方力量协同,共同促进校外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提升。例如通过专家指导,专家培训等方法,加强校内、校外社会资源的融合与创新,提高教师开发适合学校和学生选择的活动项目及活动课程研发的能力,在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竞争力,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月荣.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山西大学,2017.
  [2]钱欢欣.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袁立新.关于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师资培训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6):8.
  [4]殷红.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五要素[J].上海教育,2011,(20):59.
其他文献
自从1971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建议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以来,全世界投入肿瘤研究的总经费已超过2000亿美元,发表论文超过200万篇,研制的化疗药和分子靶向药物以最快的
目的:对比分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药效学、药动学、细菌学疗效、临床疗效、安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为了解决科室手工制作值班表耗时长制作繁琐、值班表显示不规范、统计查询不方便、考勤记录不透明等问题,开发了一套信息中心值班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NET的开发平台,以Oracle
水杯作为现代人生活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具有很大的创新研发价值。目前市面上的水杯种类繁多并且材质多样,但是在使用时,仍然会遇到许多"临时性"问题。本文主要以消费者购买
中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瓶颈究竟在哪里?老百姓的后顾之忧究竟在哪里?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请看如下几组令人深思的数字与现象:中国用全球5%的医药卫生资源,承担了
目的获得抗人甲状腺球蛋白(hTg)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从分泌抗人甲状腺球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hTg-60中提取总RNA,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扩增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hTg-60
呼石化信息化安全预警提前分析系统在分析时其依据是炼油厂所有设备上所有检测点的收获的数据,加上相关单位人员在系统上添报,工作人员进行对比、参考,再利用计算的评价方法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中药养荣润肠舒对便秘大鼠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吗啡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出大鼠慢传输型便秘的模型,将造模成功的便秘大鼠随机分为养荣润肠舒低剂
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简称:教学诊改),是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内部质量保证成效,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