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下城市文化“形—神”一体式塑造

来源 :城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态是研究文化体系的重要概念,也是审视文化发展的重要视角,与自然生态概念、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等形成交叉互释的关系.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需要将“赋神”与“塑形”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在这一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凝聚文化精神,塑造文化形象,彰显文化气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文化生态的一体式整合力量.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应以文化生态理念统摄内质与外形,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构建内涵丰富、形象饱满的城市文化生态体系.
其他文献
旅游目的 地品牌是旅游目的 地竞争的内核,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根植于当地生活方式,基于目的 地、客源地和竞争地的比较分析筛选出的关键基因而塑造的目的 地品牌,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案例地,以地格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植于当地生活方式萃取大湾区的旅游品牌基因.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品牌构建需基于“岭南文化”“国际都市”“包容创新”“购物天堂”“中西合璧”“世界滋味”等核心基因层展开,可通过旅游地格因子重塑湾区生活方式进而维持品牌生命力.
伦敦是著名的全球城市,不断革新的治理体系是促成其世界城市地位的重要制度因素之一.通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伦敦治理过程的梳理发现,集权分权并重、政府与社会紧密合作,是其不断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治理变革主线,同时分析了当今城市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并提出了未来治理的重要展望和改革方向.
高校技术转移是将科研学术成果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但高校技术转化率依然总体偏低.美英高校技术转移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高校应积极加强组织管理体系、专业化队伍、保障激励机制、产学研联动等方面建设,以有效提升技术转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
深圳“盐田模式”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厘清社区行政职能、自治职能与服务职能,从而实现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性.但是,“居站分离”在现实运作中仍存在行政权与自治权失衡的问题.从“居站分离”模式发展到“1+3+X”模式,从行政权和自治权适度分离发展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反映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深圳市盐田区由原本的政府一元治理走向合作治理的大致脉络.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珠三角9市2019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城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发现,珠三角9市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最好的都是广州市;各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文旅产业的协调程度整体较为良好,大多数城市处于协调状态.
数字化浪潮已经袭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管理挑战.管理的终结并不是指管理的消亡,而是指以控制劳动为焦点的管理将被取代.管理的重生则是指在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下,由控制劳动向解放劳动的管理范式突破.为此,笔者基于对管理发展历史脉络及25年周期进化说的梳理,提出在数字技术推动下,2035年将是管理终结与重生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带来的管理冲击,面向2035,管理重生的方向在于以“解放人”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实现管理范式转变;同时,中国本土管理创新的出路在于走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数字
“文商旅”融合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及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及创新驱动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解构“文商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的三种模式:文化导向型城市更新带动模式、消费升级下场景体验营造模式、产业集群价值链延伸驱动模式,探讨从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协同治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的优化路径.
在多年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深圳探索出了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更新模式,该模式在高效推动城市的存量空间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市不堪重负等问题.在反思深圳市场运作式更新的基础上,以深圳的非典型更新样本——罗湖口岸枢纽片区两轮更新实践为例,总结归纳了它所代表的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的模式及其演进.进而提出从更新目标、更新理念、更新财务模式三个方面实现转变,迈向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并结合国内外经验进一步提出探索推广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开展的多元途径和保障机制.
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2005-2018年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格局及耦合协调趋势,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方向.\'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差异有所减小,但与欠发达城市间的差异不断扩大;②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有所增强,但近年来耦合性降低,协调性增速放缓,部分城市出现人口、经济与环境无法相互促进,反而出现了相互制约;③城市群人口、经济和环境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格局.提升珠三
我的家乡常德,沃野千里,东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北部是全省境内最广阔的澧阳平原.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也诞生了直链淀粉含量极高的、最适合制成米粉的早稻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