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land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新课改形式下的历史教学课堂逐渐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同,在此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支持。初中历史新课改正在逐步落实,在这个过程中突出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且在逐步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 师生互动 方式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赞同。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能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平时枯燥乏味的历史课程变得活跃生动,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教学改革的时间尚短,没有通过具体实践的检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经验,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提出以下看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师生之间互动形式单一,缺少生生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并且学生逐渐代替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师生互动频繁从而增强了师生感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过度关注师生互动而忽略了生生互动,仅仅限于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更进一步的探讨,缩小了学生的交流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课堂气氛,达不到预期效果,影响教学质量。
  2.师生互动交流多为形式主义,交流内容缺乏深度。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十分熟悉教学内容,为了保证课程进度,师生互动往往是教师的引导性交流,限制学生的探讨空间和思路。教师一般采用提问或者反问的方式。这样的交流方式既不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又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师生互动目的不明,教师主导薄弱。
  在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需要课前对于课程教学和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课上学生互动交流能够通过教师的侧面引导,使之保持不断深入,并且不会使得讨论偏离主题。有些教师课前没有充分备课,以致不能及时把握学生探讨的主要路线,使得学生的探讨缺乏目的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当优化备课方案及内容,灵活选择师生互动形式。
  不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是作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在课堂上将历史课程进行生动讲解的前提。尤其是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课程备课阶段只有将课程内容和讲课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后才能够更加丰富地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可以互动,并且在学生探讨问题的时候,教师能够从容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只有丰富多彩的历史课程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发表观点。通过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因此,教师课前充分备课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保障。
  2.创建民主师生关系,优化教学互动氛围。
  新课改下,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需要互动交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内容的发起者、引领者和总结者,师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探讨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自由、和谐、平等和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且进行理论阐述。师生积极的互动交流式的学习将初中历史课程穿成一条知识线,不但让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让学生形成对于问题的正确认识和个人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自学中成长,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个性的人才。
  此外,除了以上内容外,为了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还应当抓住初中学生的特点,顺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灌输给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进行逐一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重要的是完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顺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前提支持。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互动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这些还没有完全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想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营造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积极努力完善自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李秀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答策略[J].新西部,2009(16).
  [2]张亚梅.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
  [3]乔远慧.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21).
  [4]秦桂曙.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02).
其他文献
把北大荒蛮神  锁进记忆的红松木箱  说是收藏  那里面是青春的线装  岁月的河  坎坷的山  韶华流淌  每一次  颤抖的双手  打开那把铜锁  瞬间  北大荒便会冲出木箱  呼叫的老北风  漫天的冒烟雪  抽打着我  痛  一次次  激活衰老的心脏  迸发出昂扬  泪水横流  日记泛黄  那小小的木箱  锁住了日月  留下青春的旋律  歌声中  闭上眼睛  抱紧木箱  做个梦吧  飞回天上的北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信息为支柱,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变革,而且带来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更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等各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
目的:研究自噬/溶酶体途径在线粒体失能引起的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纹状体内给药,建立3-硝基丙酸(3-NP)所致的大鼠神经元线粒体失能毒性模型,用DNA lad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