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诵读潜思,培养语感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jian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形成就一定会水到渠成。
  【关键词】诵读潜思;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总之,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诵读潜思,培养语感?现将自己的浅显认识展示如下:
  一、驱遣想象,诱发语感。
  古人强调读书要读进去,想出来。就是说,阅读与想象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行阅读。有三种情况:⑴是抓住具有感染力的關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分析比较,想象理解,发现其意蕴,体会遣词造句的目的,语感即生。如教《守株待兔》,当讲到“忽然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问学生:为什么用“窜”而不用“跑”或“走”?学生想象使用这三个词的具体情境,比照分析,领略到“窜”有四处乱逃意,为野兔的偶然撞死提供了可能。这就加深了对词句的理解,诱发了语感。⑵是运用形象思维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情景,产生“内心视像”,并由表及里认识、升华。如教《黄继光》,读到黄继光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任务一段时,老师提问:“读了课文,你感觉黄继光是个怎样的战士?表现在什么地方?当时的情况怎样?”启发学生想象。他们把战场上的险情和黄继光的表现,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在脑中过一遍,构成一幅汇声色形于一体的生动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和感情上的共鸣,并从黄继光的表现中看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从而陶冶了情操,诱发了语感。⑶是材料连缀。即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选取三四个零碎的事物或细节,要求学生补充、续接、扩展,使这些材料演化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如拟出“夕阳、新芽、泪、残疾青年”,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用这四个词语缀合成一个具体事件或故事。这样进行语言实践,久而久之,语感能力增强了,想象性的诵读也便形成一种习惯和能力。
  二、反嚼意会,回溯语感。
  意会指凭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课文所蕴含的意义联系,直接获得对课文整体认识的心理过程。它侧重于对课文带有直观性质的模糊理解。对词、句、段、篇阅读有所理解,但难以言传,此时便可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联系中,由字里行间寻求形成意会的突破口,回溯语感。如教《月光曲》,老师们都强调贝多芬与盲姑娘是一对知音者,但课文中无“知音”一词,用何办法让学生晓悟这一点呢?抓装琴声”一词启迪“你从琴声中想到些什么?”这里包括两方面活动:一是回视课文,以“琴声”为线串起贝多芬与盲姑娘的“知音”关系,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二是跳出课文,以“知音”为基点、“琴声”为线索展开想象,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两方面活动均有语感的参与,其效果自然比老师揭示好得多。
  三、唤起“感通”,深化语感。
  情感上的激发与“感通”,要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情景意境的再现与设想为前提,但都少不了语感的参与。如《凡卡》一课中,凡卡给爷爷写信,三次“叹了一口气”。诵读时启发学生了解三次叹气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并想象凡卡叹气时的情景,诱发语感,引起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情上的共鸣。激起的共鸣也能深化对语言的感受,带着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对旧制度的无比憎恨之情,回想凡卡形象,理解凡卡形象内涵,体味凡卡三次叹气的意蕴。这样,文情交融,情理合一,便加深了理解,深化了语感。
  总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形成就一定会水到渠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创作-写作漫谈》
  [2] 于汇军:《语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3] 《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开始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而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重要的一环。指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寻找到写作的方法,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的关键。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实践和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作文,就是要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表达,要有一些方法,方法就要从阅读中得来。叶
期刊
苏笑嫣的诗  如果暴雨始终不来  预告的那场暴雨并没有来  尽管一个城市的人都在等待  這是傍晚,秋夜如马穿过缺失的站台  火漆一样的夕阳封闭我们独坐的生活之岸  如果暴雨始终不来,什么可以松动生活的包围圈?  你将日子的线团缠绕又解开  电灯将固定房屋,如果黑暗再下降一些  而合乎礼仪的理性亦如冰块不可分解  有时你饮酒,就像为身体里的风暴灼烧一个出口  有时你怀疑眼前的景象,不过是单薄的一张幕
期刊
【摘 要】教师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不是一生下来,或者一从学校毕业就能成功的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对职中教师职业成长,特别是角色转换进行了简析,指出抓好备课关,上好每一堂课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成长; 角色转变  学期伊始,新教师将走上工作岗位。尽管知道要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但笔者在工作中体验了从最初的明显不适到逐渐的应对自
期刊
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却将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这说明教材并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题教学仍然是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将体验式学习融合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用心灵去感受英语,在不露痕迹的体验氛围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让英语教学成为学生的心灵之旅。  【关键词】英语教学;体验式学习;文化体验;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具体实践上,本文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势。  1、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优化学习过
期刊
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从单纯的以数学知识技能为目标导向转变成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为目标导向,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现代数学教育的这种深层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打磨细节。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打磨数学教育中的细节,已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数学素养要在细节中累积  《新课标》指出:“数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出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近年发展迅猛,辅助于教育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是日新月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师都在努力以现代信息技术理念,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课堂,不断地进行实验探究,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和个人教学实践,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深有感悟。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我们今天的用心雕琢,能为教育创设一个完美的学习平台,将在明天走向辉煌。  【关键词】常教常新;精品;入兴;入胜;良性互动;研究性学习  思想品德课,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人有一种“全新”的别样感受,极大地拓宽了学习渠道,拓展了学习视野。昨天的艰辛记忆,使我们学会坚强,变得成熟;今天的用心雕琢,能为教育创设一个完美的学习平台,打造出更多的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期刊
【摘 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做人。首先要以教师的人格为榜样,在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教师怎样以自已的人格培养人格的做法:教师要真诚待人,教师的人格要合格直至优秀,教师在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教师要全面发展,做多才多艺的师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教师的知识储备,思想
期刊